初一生物下册期末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一生物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填空题第8章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三大能源物质。水是细胞中最多的成分(是占生物体体重最重的物质);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2、无机盐中: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小孩缺钙易患佝偻病。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3、蛋白质的检验用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维生素C检验用吲哚酚试剂,呈褪色色反应。4、维生素中:维生素A缺乏症是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症是佝偻病;维生素B1缺乏症是脚气病;维生素C缺乏症是坏血病。5、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管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的功能。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和肠腺。6、消化:食物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小分子物质的过程。7、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8、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泌的胆汁汇集于胆囊中储存,其中不含消化酶,只能促进脂肪的消化(乳化作用:大颗粒变成小颗粒)。9、口腔中的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食管无消化、吸收作用;胃呈囊状、容量最大,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胃能吸收部分水分和酒精;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大肠无消化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肛门:无消化、吸收功能,只能进行排遗。10、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内完成。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都进入小肠腔内,这些消化液能将淀粉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11、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12、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为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和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3、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的形态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形,没有细胞核,其中含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的特性。4、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少和血红蛋白数目过少都称为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5、白细胞有细胞核,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能吞噬病菌。血小板无细胞核,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6、最基本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聚成团,阻碍血液的运输。所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不超过10%(约400ml),能自动恢复,一次失血超过30%(约1200-1500ml),就会危及生命。1998年10月1日起,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开始实施无偿献血制度。8、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特点是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血压大、分布一般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特点是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速度慢、血压小、分布一般较浅;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血流最慢;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静脉瓣。9、心脏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和左心房四个腔,其中左心室的心肌最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10、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11、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12、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计算公式为60÷心率。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指标是心输出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每搏输出量大,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慢。13、血液循环根据途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两部分通过心脏连在一起。14、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15、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通过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6、肺动脉血管中流着静脉血;肺静脉血管中流着动脉血;发生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17、测量血压是测量上臂肱动脉处的血压。表示方法为收缩压/舒张压。若一个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超过18.7kpa或者舒张压超过12kpa,就认为是高血压;若一个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低于12kpa或者舒张压低于6.7kpa,就认为是低血压。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食物的热价,热价最高的食物是脂肪。2、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生物体的体温。3、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中: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吞厌食物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防止食物入喉;气管由C形软骨支撑,气管和支气管表面黏膜是形成痰的场所;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4、人体的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内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气体交换。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的换气和组织的换气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扩散方向是从该种气体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则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5、在呼吸运动中: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使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大,由于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大,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呼出体外。第11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它的意义是①排出人体内的代谢废物。②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③维持身体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和平衡。2、排泄有三条途径:主要的排泄途径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其次是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第三、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3、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形成尿液的是肾脏,暂时贮存尿液的是膀胱,具有排出尿液功能的是尿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4、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5、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缠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出肾小球。6、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分、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7、原尿中一般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8、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没有血管,表皮又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9、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通过导管排出,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1、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整体,能够协调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人体的自我调节分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3、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代谢中心,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4、神经系统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来实现其调节功能,所以:反射是神经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5、大脑皮层是大脑表层的灰质部分,也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发射)。(如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和睡眠等)。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特征。6、视觉器官是眼,视网膜是光感受器。光线进入眼球,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引起视觉。7、近视的形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真性近视),或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假性近视),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处的物体。8、听觉器官是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经过外耳道传递,引起鼓膜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位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9、嗅觉感受器是嗅黏膜,味觉感受器是味蕾。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10、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做激素。特点: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非常显著。1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是进人体生长和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阶段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12、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第13章健康的生活、第14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纳入健康的范畴。2、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3、毒品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5、爱滋病的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病毒)引起。它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源传播、母婴传播。针对爱滋病,我们只能以预防为主。6、免疫可分为特性免疫异和非特性免疫异。7、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8、在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保护、恢复、扩大森林资源是维护生物圈稳定的根本性措施。9、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10、生物圈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唯一家园,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在于保持各种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12、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监测和预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如我们用地衣和苔藓做为指示植物监测二氧化硫;如果舟澡和小颤澡大量繁殖则说明水体严重污染。12、雨水的PH值小于5.6即为酸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13、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世界地球日是4月22日,国际禁毒日是6月26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