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辅导对声现象和光现象探究王骏编写1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下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又可得出什么结论?2、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较响弱4、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初一科学辅导对声现象和光现象探究王骏编写2实验三: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衡衡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填“高”或“低”)。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6、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①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7、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得出的结论是。(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初一科学辅导对声现象和光现象探究王骏编写3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3)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王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字母序号)9、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和钢丝。(3)上述实验中所使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10、星期天,你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从你邻居家的录音机里传来了音量很大的歌声,这时你会采取什么办法减小这歌声对你的干扰(请从下列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设计控制噪声的方案)。①从声源处减弱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人耳处减弱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光的反射和折射1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反射。(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12、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下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作用。初一科学辅导对声现象和光现象探究王骏编写4(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依据的原理是。(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1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14、如下图所示是张鸿同学在探究光在表中列出的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据折射现象画出的光路图。(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图13所示的光路图可以得出光在折射时遵循的规律是。(3)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或“小于”)(4)探究到这里,张鸿同学想“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是可逆的呢?”,为探究这一问题,请你帮她设计一个探究方案。(5)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类似光一样要发生折射,如下图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0点的(填“左侧”或“右侧”)15、如图11所示在探究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介质光速(m/s)真空3×10空气2.99×10水2.25×10玻璃2×10初一科学辅导对声现象和光现象探究王骏编写5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的光线,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1)请在图乙中完成光路图.(2)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16、通过图13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_______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为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可以;实验表明,外线的热效应最显著.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7、有一块透镜,不知是不是凸透镜,请你设计两种确定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不能用手触摸镜面)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初一科学辅导对声现象和光现象探究王骏编写619、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18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眼睛时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A.0~10㎝B.10~25㎝C.从10㎝到极远处D.0~25㎝(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0、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