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大陆地区全球变化研究——基于CNKI数据冯亮刘宁朱烨邱梦佳朱程周舟李翔超徐建胡其丹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徐州,2211162摘要:全球变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CNKI全文数据库和引文数据库,对全球变化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检索,对检索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研究全球变化的30多年中实现了多次突破,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现阶段的研究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化。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全球变化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增多,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对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要求也变的越来越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兰州大学、中国气象局等国内主要机构与作者团队正在进行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东亚季风区海-陆-气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变化影响的机理研究等的热点研究。关键词:中国全球变化;重要突破;CNKI数据库;文献计量学;热点研究;生态系统3引言: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全球变化引起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变化(globalchange)研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以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为对象的一门新兴科学。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中国科学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参与了全球变化科学重大国际计划的研究,并且实施了一批全球变化重大研究项目,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宏观决策、参与UNFCCC谈判等的国际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了准确而及时地掌握全球变化的研究动态,揭示该领域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作者、研究机构、有关项目等,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全球变化的文献进行了定量研究及分析。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本研究利用CNKI以篇名为检索项,“全球变化”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全部文献,时间跨度为1980—2013年,检索日期截止2008年10月12日。利用Excel对检索到得研究论文的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分析2.1全球变化研究论文的现状从表1分析得,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参与全球变化的科学研究。发文量在1990年取得第一次飞跃达到20篇以上,并开始逐年交替上升。在1997年已达致40篇以上,实现翻一番。2000--2010基本稳定在40篇左右,2010年、2012年两年再次飞跃达到接近60篇。中国在研究全球变化的30多年中实现了多次突破,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现阶段的研究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化。4表12.2全球变化主要研究作者及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全球变化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增多,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对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要求也变的越来越高。对检索到的883篇论文作者的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有周广胜、张新时、葛全胜、叶笃正、符淙斌、施雅风、陈华、郑永飞、孙成权、陈泮勤、张志强、陈宜瑜、史培军等6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及其团队在进行全球变化的研究分析。其中发表3到15篇的有37个作者,发表21篇作者有1个。一般来说,某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就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中发文t最多作者所发论文数量N与发文量最少作者所发表论文的数n之间有如下关系n=0.749*N∧11。利用上式计算,发表论文多于或等于11篇的作者就是核心作者。因此,从上述的检索结果可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核心作者共5名(见表1)。发文11篇以上的第一作者(表2)序号作者名字作者单位发表数量1周广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12符淙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53彭少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34孙成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125张新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25这些人员的研究涵盖了40多门学科,其中又以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气象学、地质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和测绘学、海洋学为主(图1)。研究范围已涉及到古环境、荒漠化、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海岸带、生物圈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全球气候变异与预测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等方面(表3)。提出了东亚季风系统和季风区域的概念,并利用黄土古土壤序列、第三纪风尘堆积、湖泊、海洋、岩溶记录、冰芯及历史记录等,建立了季风区域环境演化序列。围绕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学术热点,特别是高原冰芯研究以及高原上空夏季臭氧异常低值中心的发现等研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图12.3全球变化研究主要机构及其项目在统计的883篇论文中,纪录发文机构共40家,发表论文13篇以上的机构11家。这11家机构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机构(见表3)。在这些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兰州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环保局的观测台站网络等多家机构都开创了许多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对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变化研究起关键作用(见表64)。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其规模、结构、功能均引起了国外专家的瞩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己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各项研究都得到了许多基金的支持,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发文13篇以上的机构(表3)序号机构名称发文量(篇)占发文总量的比列(%)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444.95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313.49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73.044北京师范大学262.935北京大学171.916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院171.917南京大学161.8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41.589中国科学院141.5810兰州大学141.5811陕西师范大学131.461980-2013CNKI数据库关于研究全球变化主要机构及主要项目(表4)项目机构基金年份主要作者我国干旱半干旱区15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1999刘东生;丁仲礼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2005傅伯杰;牛栋;赵士洞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的新动向和国内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朱高儒;许学工7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青藏高原研究工作组)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系;国家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项目1999施雅风;李炳元;姚檀栋;2.4全球变化领域的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是文献计量学中用来测度学术论文的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篇论文被引得越多,说明该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反响越大,受同行关注的程度越高,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对CNKI引文数据库检索表明1980-2013年发表的885篇研究论文,被引论文464篇,总被引次数为10086次,其中被引次数排在前10名的论文的被引次数共计1878次,对总被次数的贡献率为18.6%(见表5)。1980-2013年CNKI引文数据库中全球变化前10高引文章(表5)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年份引文量夏军;谈戈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从荷兰“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看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2002256周广胜;王玉辉全球变化与气候-植被分类研究和展望1999216张新时;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1993197李家洋;陈泮勤;葛全胜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2005197安振昌;1900-2000年非偶极子磁场的全球变化1998183慈龙骏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1994179景才瑞;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2004178高众勇土壤有机碳库与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兼开展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固定研究的建议2002177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新的进展与挑战20021508郑永飞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20031452.5全球变化研究各时期热点讨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发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初研究的是地震活动性的全球变化、生物圈规划。从90年代开始,全球变化的研究主要放在了地质变化的研究上,接着开始着手冰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的研究、温室效应的研究、荒漠化和海平面上升的研究。在1995-1997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了全球变化研究的第一次飞跃:随着全球变化的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并且深入,全球变化不再是研究生存环境(气、水、土、生)中单一的因子,而是把整个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耦合关联起来,进行整体的研究。从1998年到2001年关于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重点研究的是关于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其次是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高原冰冻土演化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着重研究的是关于海洋整体研究及海岸侵蚀。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人为因素也开始被加进全球变化的研究范围。从2002年开始关于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土壤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陆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全球变化中的碳循环研究进展趋向、森林土壤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如今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是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东亚季风区海-陆-气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变化影响的机理研究、未来10-50年我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对全球变化影响、响应与适应性研究和全球环境变化实时预警响应网络系统的建立。3.总结30多年的全球变化研究在各方努力下有了很大的成就。从一开始的循着国外研究者的脚步出发,到拥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与项目。一直坚持做自己的东西,在联系国际的同时着重做自己的优势项目,并取得了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有重大影响与意义的成果。如今国内庞大的作者群在全国各大机构依旧做着全球变化的研究,全球变化已经形成了一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新兴科学。9参考文献:[1]张志强,孙成权,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1999[2]石频,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武会先,利用土壤侵蚀模型研究全球变化,《中国水土保持》编辑部,1998[4]施雅风,第四纪中期青藏高原冰冻圈的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1998[5]李春初,雷亚平,全球变化与我国海岸研究问题,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1999[6]高彦春,牛铮等,遥感技术与其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0[7]杜生明,刘定震,“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生命科学部,2000[8]王铮,郑一萍,全球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城市与环境遥感及数字技术开放实验室,2001[9]王凯雄,姚铭等,全球变化研究热点——碳循环,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10]慈龙骏.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1994(04)[11]陈俊勇.论全球变化中的海平面上升及其灾情风险评估.科学导报.1994(11)[12]张新时.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第四纪研究.1993(02)[13]郑宝石,蒋久余,王兴理,王学.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问题探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2(02)[14]傅宗斌.全球变化中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地理科学信息.1988(01)[15]王宗明;张柏,区域尺度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中国农业气象,2005[16]林万涛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