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旅游产业分析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常熟市旅游产业分析报告(余新海上海财经大学)2(一)旅游产业的界定和特征分析1、产业及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产业是国民经济活动中一些具有相同特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应该指出的是,产业的划分不是硬性的,依据“区分特征”的划分不同,不同产业集合便有交叉重合的部分。我们或可根据消费者的主观效用,将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相似影响的产品划分为同一产业;或可根据最终产品的物理特征,将原材料、中间投入与用途相似的产品划分为同一产业。但无论如何划分,产业的活动和行为既不同于单个企业的经济行为,也不同于当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活动,它是介于单个经济主体和国民经济总量的中观层次。不同的产业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为使以下的分析逻辑一致,有必要界定旅游产业的边界。国内的众多文献常混淆了“旅游行业”和“旅游产业”的概念,这引起了产业分析中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因而有必要区分“旅游行业”和“旅游产业”这两个分属于不同层面的概念。(旅游产业和旅游行业的关系见下图)“旅游行业”,或通常所谓的“旅游业”,是指直接为旅游者提供交通运输、观光度假、住宿、餐饮、购物、康乐以及为这些服务专门或直接提供人力、智力或中介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行业或部门。基本上而言,旅游行业是以“行、游、住、食、娱、购”为主要环节的行业链,它基本上属于第三行业的范畴。“旅游产业”指旅游行业和为旅游行业提供物质、文化、信息、人力及智力服务和支撑的其他行业和部门。因而旅游产业不仅包括了第三产业的很多部门,还包括了与旅游业密切密切相关的、为旅游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供应和支撑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众多行业和部门。从本质上而言,旅游产业是以游客的消费为驱动力的产业。依据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对象的不同,旅游产业通过不同行业提供的产品与三大产业发生了联系。着重从旅游消费和旅游产品的角度考察旅游产业,也是在分析方法上我们有别于别处的特3点之一。2、旅游产业的特性分析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特殊行业,既有其他行业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了解旅游产业的产业特征,是我们做出旅游产业分析和相关决策的前提。下面我们就此进行阐述。(1)旅游产业提供产品的“部分虚化性”。无论是蔚为壮观的自然风光,还是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其落脚点都是通过视觉等主观感受而引起游者的心理愉悦,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旅游产品都是游客主观意识对客观景物的再造过程,因而我们在分析其产品特性时,常会引入若干文化、人文等“形而上”的概念。(2)旅游产业的“簇群性”。它涉及到人们的“行、游、住、食、娱、购”等各个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事实上,将旅游产业称为一个“产业簇群”更为合适。(3)旅游产业的强关联性。旅游产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常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经济技术联系。旅游产业的产业链的多跨度性和长流程性,使得其与多个行业通过供给需求关系产生了前向、后向和环向的关联关系。一般而言,对旅游产业直接投入大的其他产业部门依次为:食品加工业、石化工业、金融保险业与水电汽等公共服务行业等。(二)常熟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1、常熟当地的总体经济运行情况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地理条件优越:东邻上海,南倚苏州,西接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自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市的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连年在全国百强县的评比中名列前茅。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58亿元,年均递增率10.3%,人均生产总值为3008美元;财政收入24.36亿元,年均递增率达20%。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常熟市也加大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日趋合理,由1995年的8.8:52.9:38.3调整到2000年的5.9:53.8:40.3。2、常熟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常熟市自古为历史文化古城,具有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体现在:41、常熟市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必然要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最终由当地的产业结构体现,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经济越是发达,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越高。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其他产业的强关联性、高劳动力吸纳率、低规模经济性的特点。当一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适合城市发展。常熟作为一个既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又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的城市,选择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也就成了当地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逻辑结果。2、地处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心的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而且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常熟周边人口密集(距常熟500公里的范围内有1.5亿人口),城市集中,旅游市场巨大。便捷的水、陆、空交通将常熟与周边旅游城市连成一体,形成了旅游资源互补的空间格局;交通的可达性好,经过常熟市区的苏嘉杭高速公路使游客很方便得出入旅游地,大大缩短了游客出游的时间和距离;尤其是未来苏通长江大桥、沿江公路网的竣工和完善,将使常熟地处沟通长江两岸之要塞,长江对岸旅客出游常熟的便利性将有可能会给当地的旅游市场带来超常扩张的机遇。3、常熟已经形成了人文和景观并重的综合旅游体系。常熟自古才俊辈出,人文璀璨,为吴文化之发源地;城内景点密布,山、水、庭、园有机相融,形成了“七溪流水皆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独特江南水乡风貌。景观因人文而活,人文为景观添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旅游资源种类多,特色明显,空间组合的优势突出。并且经过多年的经营,当地的有关部门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各类软硬件设施也基本配套。3、常熟市旅游产业的运行状况近年来,旅游产业在常熟当地的发展迅速,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常熟市旅游产业的运行状况。3.1、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工业为主协调发展一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不同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般而言,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第三产业乃至旅游业所占比重越高。下表中我们列出了常熟近年来的三产比例和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常熟的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工业一直占到经济总量的50%以上,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有绝对比重,故而在常熟当前的发展阶段,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了工业高速增长的起飞阶段。如何处理好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5年份指标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旅游业收入(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1997年7.7:51.7:40.38.129.8%1998年7.3:52.0:40.710.2312.2%1999年6.8:52.3:40.911.512.9%资料来源:由常熟年鉴统计得出。事实上,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驱动,资金、劳动相对较密集的产业便向其他经济发展较不发达的地区转移,形成“梯度扩散”效应,使各个地区都发挥其自身禀赋的相对优势分工协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此时,发达的中心城市便演变成一个生产要素的协调中心、配置中心、服务中心,使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经济网络。就常熟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言,无可质疑,由于周边上海、南京和苏州等一、二级中心城市的存在,其经济定位很大程度上为接受中心城市的要素转移,与周边城市形成配套合作的分工体系,工业成为常熟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是由其经济区位和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同时,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也存在一个协调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强烈依托于当地的总体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可使政府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自身也有强烈的带动效应,可以通过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对其他的相关产业产生带动作用。因而在现阶段,常熟市还是应该将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同时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来抓,处理好相互关系,协调发展。3.2、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超前发展震荡增长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1998年外,近年来常熟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一直高于当地GDP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旅游业的超前发展是否会造成所谓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即由于服务行业的高速发展而使工业等直接性生产行业受损,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指标年份国民生产第三产业旅游业总值(亿元)比上年的增长率(%)总值(亿元)比上年的增长率(%)总值(亿元)比上年的增长率(%)1997年195.18.2382.610.448.121161998年20511.983.6510.110.29.71999年218.51189.386.8511.512.72000年25818.195.631117.350.4资料来源:由常熟年鉴统计得出。6事实上,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性,其适当保持超前发展是有益于当地经济总体发展的。旅游业作为一项生态化、簇群化的产业,具有营运资金少、生产消费同步进行的特点;按照国际上的经验,旅游业一般相对其他产业应适当超前发展。这是因为:首先,旅游产业的产业链长,涉及到“行、游、住、食、娱、购”等各个方面,而且旅游一旦发生,旅游的生产和消费就同步发生,这就要求旅游产业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配套设施、人力资本、景点营造等)能够提前“适度储蓄”,以便旅游者一旦有相关需求,便可将旅游的相关要素付诸运营;其次,旅游业可以有效拉动内需,而且不同于消极的财政政策,旅游业可以切实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进而提高社会的总福利,从这个意义而言,旅游产业是促进社会效率的,这大概也是近年来,我国推行“延长假期,鼓励出游”政策的本意。因而作为一种前瞻性的产业政策,适当保持旅游业超前发展是可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常熟旅游产业在个别年份出现了“震荡式”的增长(常熟市与苏州市近年来的旅游产业增长率对比见下图)。年增长率不能保持平稳递增,体现出常熟旅游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接待能力不够完善,受外界非正常因素扰动较大,产业体系有待加强。常熟市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预见到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交通的日益改善,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未来将是惊人的。这也要求常熟当地政府继续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使其保持适度超前发展的势头。资料来源:由苏州旅游统计资料得出。常熟市GDP、第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增长率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旅游产业产值第三产业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两地旅游产值增长率比较2000199919981997percent140120100806040200苏州常熟5013101161629281473.3、旅游产业内部结构:高度不够服务滞后旅游业具有互补性,往往需要若干种不同但相互联系的消费对象,如游客完成一次旅行消费活动就要包括针对旅游六要素(行、食、住、游、购、娱)的消费。这就需要旅游产业群内部子产业部门提供一系列分散性的服务要素。就整个旅游产业来看,就存在一个怎样协调旅游要素经营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问题。旅游产业内部部门在生产规模上是否协调,往往决定了一地旅游业的产业素质。而且,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也体现了一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化程度,一般而言,旅游产业越是发达,其提供服务性旅游产品的部门所占比重越高。旅游是一种“消费驱动”的现象,可以说,一地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是由当地游客的消费结构所决定的。游客消费了什么商品,这种商品就可以被归入旅游产业群内部的相应部门。通过游客的消费结构来间接衡量一地旅游产业的规模、内部结构是最合理的。下表我们列出了苏州、桂林和常熟市游客消费结构,以此来分析常熟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具体情况。苏州、桂林、常熟三地的游客消费结构比较:项目苏州(1999)桂林(1998)常熟(2002)(1)合计100%100%100%一、货品收入40.631.9645.31.实物性商品.21.319.7224.62.饮食19.312.2520.7二、服务性收入59.468.0454.71.住宿21.613.7117.62.长途交通14.831.5317.73.市内交通2.624.邮电通讯1.02.312.15.娱乐6.15.184.26.游览10.26.3511.37.其他服务5.76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