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氧化氧化反应(放热)剧烈氧化(燃烧)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影响因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氧气的浓度类型:一般:安静的燃烧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爆炸一般情况下: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自燃: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扩散,达到着火点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2、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3、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帮助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如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5、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原因①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与所有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所有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②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原因: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改变③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练习: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B.酒精挥发,湿衣服变干C.汽油燃烧,轮胎爆炸D.菜刀生锈,牛奶变质2、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A.可能是化合反应B.不可能是分解反应C.一定是置换反应D.可能是分解反应3、“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中,可以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氧化反应D.化合反应4、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各物质的质量总和B.元素的种类C.原子的总数D.分子的数目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4g氢气和8g氧气混合,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12g水B.3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C.煤燃烧后,煤与氧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气体质量相等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镁带的质量6、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其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在上述条件下,测得1体积甲气体(化学式为X4)和6体积的乙气体(化学式为Y2)完全发生反应生成了4体积的丙气体。则丙的化学式为()A.X2YB.XY3C.X2Y6D.XY2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的概念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先排满内层,在排外层;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可能改变②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锰酸根离子Mn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磷酸根离子PO43-;铵根离子NH4+③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区别: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是离子还是原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与核内质子数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太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H)⑤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联系;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3、化合价,化学式练习1、苯丙胺类药物有强烈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属于体育运动员的违禁药物。对其中化学式为C9H13N的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C、H、N3种元素组成B.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C.属于有机物D.分子中C、H、N原子个数比为9:13:12、凉开水中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A.氧元素B.水分子C.氧原子D.氧分子3、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单质,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元素的是()A.HB.O2C.NaClD.C4、我国研制成功一种相对原子质量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原子的核外不一定有8个电子B.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B.这气体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D.这种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为185、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2个氢原子B.1个氢分子C.氢元素D.2个氢元素三、物质的分类和命名1、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混合物纯净物区别①宏观组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物理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有的性质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有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联系举例粗盐、空气、合金、溶液、泥土等氧气、氯化钠、水等2、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单质化合物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组成宏观:由同种元素组成微观: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宏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微观: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分类按化学性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联系①都是纯净物,都是固定的组成②3、识记:①某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和化学式学名俗名(或主要物质)化学式学名俗名(或主要物质)化学式氧化钙生石灰CaO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碳酸钙石灰石CaCO3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一氧化碳煤气CO甲烷沼气CH4纯净物混合物不同种物质简单混合用过滤、结晶等方法分离单质化合物某些不同种单质通过化合反应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二氧化碳碳酸气CO2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氯化氢水溶液盐酸HCl氧化铁铁锈Fe2O3汞水银Hg碳酸钠纯碱Na2CO3②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练习1、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2、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括号内)书写不正确的是()氯化铝(AlCl3)B.氧化镁(MgO)C.硫酸铁(FeSO4)D.氧化钠(Na2O)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A.碳单质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D.含碳的物质4、根据下列要求,选择H、O、C、S、C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相应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1)打开汽水瓶时,大量逸出的气体_______________;(2)一种常用的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4)含氧50%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种无味有毒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四、溶液1、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①一般固体物质....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②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结晶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2、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溶液的概念就是7个字:均一、稳定、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溶液。②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③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增加溶解度减少溶剂,增加溶质,减少溶解度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关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判断某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2)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3)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4)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5)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⑤溶液中有关的计算公式:(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练习1、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减少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2、在一个南瓜上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的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将硫酸钠溶液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硫酸钠,这说明()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倒出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C.硫酸钠的溶解度增加D.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3、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发生变化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C.溶液中的溶剂质量D.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D.凡是均一的、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CAB0t1t2温度/℃25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序号);(2)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3)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4)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t1℃时的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6)或___________,可以使其转变为饱和溶液。(7)在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如果要对A物质进行提纯,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方法。具体的实验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洗涤晾干。6、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的氯化钠溶液147g。计算:(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3)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常见的身边物质知识一、空气与氧气1、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①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②空气污染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