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1/10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最先规定帝国主义国家有权对中国进资本输出的不平等条约和最早掀起瓜分国狂潮的国家分别是()A.《马关条约》、德国B.《北京条约》、英国C.《天津条约》、德国D.《马关条约》、英国2.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答谢康有为救驾B.挽救民族危亡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D.做一个有为之君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是()A.甲午中日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2/10C.甲午中日战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D.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5.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6.“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A.李贽B.林则徐C.张之洞D.梁启超7.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也”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8.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的活动有()①进呈《上清帝第六书》②成立保国会③帮助光绪帝推行变法④写了著名的《劝学篇》A.①②③④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3/10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0.在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没有涉及的是()A.废除旗人的特权B.改革科举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改变中国的政体11.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D.促进了人民的觉醒12.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②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坎坷的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④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A.①②③④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4/10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3.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主,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材料说明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是()A.变法内容贪大求全B.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C.变法过程急于求成D.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14.表面支持和保护光绪帝,背地却出卖维新派的历史罪人是()A.袁世凯B.奕C.陈宝箴D.翁同龢15.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16.维新变法法令中“鼓励官绅民上书言事”特别有利于哪一阶级参政()A.地主阶级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5/10B.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封建官僚17.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如康有为形容的“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有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设立京师大学堂C.准许设立报馆、学会D.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18.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发展资本主义C.救亡图存D.宣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学说19.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C.派遣留学生D.提倡私人开办工厂20.“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的表现是()A.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兴起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6/10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C.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15.0分,共15分)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3)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7/10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马关条约》签定后,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光绪帝作为统治阶级,其采取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3.【答案】C【解析】材料主张兴办学堂、设议院、“君民一体”等,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4.【答案】A【解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资产阶级维新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政治舞台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5.【答案】C【解析】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及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故选C。6.【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其为君服务而非为民服务,即没有反映民主,可知该主张者在宣传民主思想,故选D项。7.【答案】C【解析】A项主张“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观点;B项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对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认为中西文化应该融合,不是维新派的观点;C项认为中学与西学本质不同,实际上反对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8/10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的观点;D项认为人权、科学是西方优越的两大因素,是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的。8.【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的史实再认再现能力。《劝学篇》是张之洞所写,可排除带④的选项。9.【答案】C【解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10.【答案】D【解析】在变法中,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之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张,因此,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综合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限定语“爱国性”及其“主要表现”。上述四个选项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具有一定的爱国性。但其他三项和A项比较起来,就显得间接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当务之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爱国性,因此是“主要”表现,排除B、C、D,故选A。12.【答案】A【解析】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是漫长和坎坷的。所以①②③④都是对的。13.【答案】C【解析】西方三百年,日本三十年,中国三年可成,显然是急于求成。14.【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属于较简单的知识,根据所学可知答案选A。15.【答案】C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9/10【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说明议院仅仅是咨议机构,而最终的决策权仍归皇帝。故选C。16.【答案】B【解析】“鼓励官绅民上书言事”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参与政权的愿望。17.【答案】A【解析】“野民渔人上书”可见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8.【答案】C【解析】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的主流。19.【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直接打击”分析,A项措施使一部分旧官僚失去了“铁饭碗”,从而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20.【答案】A【解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呼声。21.【答案】(1)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了君主专制。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2)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3)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思想的制约,民主观念淡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甲、乙材料的“皆为神而立”和“皆为君主而立”可知其不同之处,而从“神为国家之主体”“君主为国家之主体”,可知国家政体的专制性。第(2)题根据表中丙的内容分析,“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10/10政治与宗教“两不相属”“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等信息可归纳出国家构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对欧洲社会的意义。第(3)题的问题根据前两题的比较自然可知,梁启超期望在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原因的分析应该结合当时中国的主要社会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梁启超代表的阶级属性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