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旅游文化(欢迎词)现在我们将到有“西关商廊”之称的广州上下九路、第十甫步行街参观。它不仅是一条承传了西关百年商业旺气的街道,而且,这里无处不在的西关风情,可以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广州市传统文化的风韵。它位于广州四个中心区域之一的荔湾区。荔湾区在清代以前,还不属于城区,而是属于城外的郊区;因为是在城关之西,所以称作“西关”。城门以西一带,原是珠江边的一片沼泽地。在唐朝,人们就在这里挖塘养鱼,种植莲藕、茭笋、马蹄、菱角、茨菇五种水生植物,被称为“泮塘五秀”。基堤上则广种荔枝,因而被称为“荔枝湾”。到清代时,广州已出现了一批富商。他们不愿住到拥挤的城内,选中了城郊西关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并建起了豪华的“西关大屋”定居。同时,宜商宜住的“骑楼”建筑也连片出现了。上下九、第十甫是这样的:原来“上下九路”就是上九甫、下九甫两段路的合称。“甫”就是“埠”(bu),也就是小码头的意思。最能反映“西关”沧海桑田变化的,是“西来初地”这个地方。“西来初地”在下九路,它与中国禅宗始祖达摩有关。这里记载着一段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天竺王子菩提达摩,也就是印土禅宗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中朝(526年),他东航横渡印度洋,经三年泛船,抵达广州,这就是佛经上所讲“一苇东渡”了。当年,达摩就是在下九路这个地方上岸的,达摩在岸边建佛庵讲经,称西来庵。因而此地也得名“西来初地”。可见,当时的上下九路,应该就是珠江的古岸。后来,西来庵不断地扩大,并改名为“华林寺”,它与光孝寺、六榕寺、海幢寺并称广州“四大丛林”,也成为了佛教胜地。西关商廊以上下九、第十甫步行街为主干,周边还分布着近十条专业街。有全国著名的清平农贸市场、西来初地酸枝玉器街、源胜街陶瓷古玩街、德星路服装配料街等。闻名海内外的清平农贸市场,全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有2000多个摊档。经营品种有蔬菜、肉类、水产、野生动物、三鸟、蛋品、中草药材、凉果、海味及观赏花鸟鱼虫、古玩玉器等十大类。市场兼有零售和批发。货源来自广东30多个县市和全国20多个省区,辐射面极广,是一个典型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它在海内外有很高知名度,也成了重要的旅游参观点。广州玉雕传统的代表作是玉球。1999年澳门回归,我省送出的礼物“九州同心”玉球,直径888毫米,镂空雕成九层,寓意九九回归。这样大型的玉球雕刻,在国内尚属首例。在这里你们还可品尝西关美食,大家都知道“食在广州”,其实说“食在西关”更为恰当。因为广州一些最著名的小吃、美点和月饼,大都集中在西关。这步行街上,驰名的特色小食店有“欧成记面食专家”、“南信牛奶甜品专家”、“伍湛记粥品专家”、“银记肠粉专家”等等。而且还荟萃了“广式月饼”的“四大巨头”----广州酒家、趣香、莲香、陶陶居。莲香楼因其坚持用当年产的湘莲产制莲蓉,质量上佳,“香远溢清”,被誉为“莲蓉第一家”。陶陶居开创于1885年,也是广州最古老的茶楼之一,以经营中式饼食、中秋月饼和茶面酒菜驰名。“陶陶居”三个大字,有人说是从康有为的字迹中转拓而成的,但也有人说是康有为亲笔书写的。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鲁迅和巴金都来过陶陶居,为之増色不少。广州酒家位于文昌路口。因其菜肴出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整体水平见优而获得“广州第一家”的美誉。当您走在步行街上,除了繁华的商铺和丰富的美食吸引您外,您还不妨留意一下西关的特色建筑和古风民俗(也就是西关风情),或许能让您对广州有更深刻的了解。最能显示西关特色的建筑,当然就是绵延在整条步行街两旁的“骑楼”了。这种融岭南、南洋、西欧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以“凝固的艺术语言”真实地记述了广州作为一个开放城市的悠久历史。骑楼建筑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因为广州是一个华侨众多的地方,他们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劵廊形式与广州传统的“竹筒屋”的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特有的骑楼建筑。楼房跨人行道而建,一间接着一间,连接成步行长廊。既可以避风雨、防日晒,又便于敞开门面做生意,所以,一时风靡全城,成为广州街景的主格局。看了马路两旁的骑楼,我们不妨拐进青麻石铺路的大街,看看另一种同样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西关大屋。您会被西关大屋特有的门面装修所吸引。四折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三重门扇,保证了通风和安全。游览了西关大屋,不妨也请您欣赏一下这里“私伙局”的曲艺表演。西关素有“粤曲艺术之乡”的美誉。自民国以来,众多粤剧“大老倌”便聚居在西关多宝路一带。比如,被称为粤剧一代宗师的千里驹、粤剧夫妻靓少佳与郎筠玉、“三喉(平喉、子喉、大喉)歌后”何丽芳等。他们的寓所同时又是练功场。因而,西关不仅聚集了众多粤剧名家,而且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西关人”个个都会哼上一两支曲。现在,游客们观看粤曲表演已有了一个好去处,因为上下九文化广场已在2002年8月建成。广场的设计突出表现西关风情,成为西关文化的标志性门户。广场的设计有三处“亮点”:第一个亮点是“****与步行街群众在一起”的大型宣传画。宣传画在北门楼上,长13。6米、宽8米,采用先进的喷画技术,配合灯光效果,生动再现了江总书记2002年2月24日视察步行街的亲切形象。第二个亮点便是展现西关民俗风情的铜铸雕刻群。第三个亮点是麻石路上的九块标志。在这里,您领略了广州千年商阜的繁华气象;观赏了中西交融的南国街景;体味了西关人家平和儒雅的生活情趣。。。。。。这里,是西关风情的缩影,也是广州风貌的代表。(欢送词)广东食俗饮凉茶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饮早茶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饮“功夫茶”广州人在闲暇时以饮“功夫茶”为乐趣。饮“功夫茶”原来在潮汕地区盛行,现已在广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般大,薄胎瓷,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则选用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得实实的。据说压得越实茶的香味越浓,越醇。水最好是经过沉淀的,或是矿泉水。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斟茶时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茶之时,一面品茗一面谈天说地,这叫做“功夫”。宵夜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饮糖水广州人四季喜爱饮糖水。认为经煲制某些药材、豆类、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润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种名目繁多:豆类的有红豆沙、绿豆沙、眉豆沙;糊类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凤凰奶糊;药材类的有百合糖水、莲子糖水、清补凉糖水;还有炖蛋、炖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汤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浆、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后饮用的为热饮;冷冻后饮用的为冷饮,冷饮又常常与冰室(供应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饮专门店,广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馆冰室)连在一起。中山纪念堂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东风路广州市著名的中山纪念堂,这座纪念堂是广州市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筹集资金建的,由中国著名设计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年完成.在参观纪念馆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下孙先生.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先生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孙中山自1895年至1911年策划了多次反清的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导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一朝覆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病逝,葬于南京,而在我们广州这座孙中山先生长期奋斗,三次建立革命政权的英雄城市,则建有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来纪念孙先生.现在我们开始参观纪念堂.纪念堂原址是清代抚箭道,督练公所,辛亥革命后为督学署.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的总统府就设在这里,后来陈炯明叛变,烧毁了总统府.总统府于1931年重建剪彩,轰动一时,中外人士纷纷前来参观.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的宫殿式建筑,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就达到了6600平方米,由东西南北四面重檐歇山顶建筑拱托着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红柱黄墙衬托着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正檐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横匾.大堂四周基座和石阶梯级为白色花岗岩,显得庄重又典雅.整座建筑装饰富丽堂皇,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中山纪念堂不仅具有革命意义,更具有李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也是广州这座革命英雄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下面我们介绍纪念堂内建筑的四个特点”首先,它采用了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堂正中有30米的跨度,从堂内地面到顶上有58米高,南北各宽71米,分楼上楼下两层,大堂内有3238座位,能供三千多名观众上下和进出.其次,在大堂内是看不到一根支撑柱的,纪念堂是八角形的,本来柱子是有8根的,但却很巧妙地藏在周围的内墙中,堂内大屋看起来象一把没有伞柄的雨伞一样.第三,大堂分三层砌成,下面一层是云纹色彩的斜形方格,中层镶嵌有玻璃天窗,最上层是一个乳黄色的弧形圆顶,光线可通过大面积嵌花玻璃射入堂内,采光极佳.第四,虽然大厅的空间非常大,但是人们坐在堂内的每一个座位上,都不会被柱子挡住视线,而没有回音,可以清晰地听到舞台上的音响.能将纪念馆设计得如此经典巧妙,不得不介绍纪念堂的设计者,吕彦直先生.吕彦直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奇才,1913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在大堂北面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宽19米,,深15米,大堂内的东西南面有连接起来的挂楼,周围有六座楼梯供观众上落,堂内四周墙壁上均设计有山陵的图样,彩斗拱和花板饰物,转角处半圆朱红石柱下配有云石柱座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纪念堂的布局大家在广场正中央看到的孙中山塑像是1988年纪念堂在全面维修时由尹积昌等人雕刻的,采用全铜质,高5.5米,总重量为3.9吨.纪念堂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具有明显的中国建筑风格,在总体上非常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并将周围总平面设计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