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准确领会四中全会文件的重大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讲稿2014年11月17日(第5稿)全面准确领会四中全会文件的重大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四平市委党校教授、名师、市管专家,四平市哲学学会理事长王泽旭联系电话:13674440652地址:四平市海丰大街800号公共邮箱:WZX0434@163.com,密码:abc123学员邮箱:WZX2014184@163.com,密码:abc123请从邮箱下载主体班次讲授专题:1.全面准确领会四中全会文件的重大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3.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5.《共产党宣言》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石。如果您有QQ号,请加到我的QQ群里,号码是217817346,您将随时得到讲稿课件、图书音像、备课会通知等。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专题是《全面准确领会四中全会文件的重大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投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作出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描绘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总蓝图,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发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动员令,是我们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紧紧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决定》,准确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依据四中全会决定和总书记讲话精神,今天的专题课分六个大问题讲授。第一个大问题,讲一下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决定是厉行法治的航标,依法治国的宣言。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阐明了决定的架构和内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大板块,七大问题。第二个大问题,讲一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以何种方式治国理政,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国内外通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要用一次全会专门来研究部署依法治国问题。总书记在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上,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事关党执政兴国的全局。第三个大问题,讲一下依法治国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法治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170多年的近代史和60多年的新中国发展史告诉我们,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第四个大问题,讲一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指出,提出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第五个大问题,讲一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部分。总书记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第六个大问题,讲一下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法治国家建设的成效。先讲第一个大问题。一、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决定共1.7万字,提出了180多项重大举措。决定的框架和内容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大板块七大问题。首先,看三大板块:第一板块由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属于总论。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投影)第二板块由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构成,从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发,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十六字方针进行论述和部署。(投影)第三板块由第六、第七部分和结束语构成。阐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投影)其次,看七大问题:四中全会决定坚持问题导向,一共有七个问题,每个部分就是一个问题。决定全文就是由这七大支柱构成的。第一个大问题是总论,讲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回答了法治道路怎么走。这是决定的最大亮点、最大创新,是贯穿决定通篇的一条红线。第二个大问题,讲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法之统帅,是政府开张营业的许可证。总书记指出:“宪法高于一切,要深刻吸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文化大革命”是无法无天,前车之鉴,引来了依法治国的后事之师。第三个大问题,讲的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第四个大问题,讲的是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总书记指出,司法是维护社会-3-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第五个大问题,讲的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石。总书记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第六个大问题,讲的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法治队伍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组织和人才保障。第七个大问题,讲的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法治的核心与关键,熔铸法治国家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是一个伟大政党的庄严选择。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说明,贯穿了一条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红线,是对依法治国的全面动员部署。这是一份宣言书,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一个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要从三个方面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这是总书记在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的。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做出的重大抉择。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命题。时代呼唤依法治国,群众期盼依法治国。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必须始终坚持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我们党治国理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请看视频影片:依法治国。视频影片之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法律面有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随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义重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从中纪委《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片头转)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项工作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各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现在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依法治国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必须靠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驾护航。-4-教学案例之一:香港占中非法集会说明了什么?10月13日下午,政治局就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香港占中非法集会是文化大革命的再现,是颜色革命的翻版,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续集,其实质是否定一国两制原则,破坏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占中非法集会已近尾声,不得民心,将会草草收场。它带给我们的警示是: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视频影片之二:香港占中非法集会(从10月15日新闻联播转)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我们党和国家要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根本的制度性保障是靠法治。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通过法治为党和国家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相关链接之一:四中全会为何确立依法治国主题《新世纪》第30期刊登胡舒立的文章说,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重大事件在7月29日同时公之于众,这绝不是偶然的,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四中全会之所以要研究依法治国,最直接的背景就是周永康案。周永康及其身边人的腐败固然令人触目惊心、怒火填膺,但更令人痛心疾首的应当是与之相伴的法治倒退。目前反腐的主要举措是强化纪委的职能,强化党内法规建设。但仅靠执政党内部的自清是不够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才是根治腐败的出路。这正是在600天反腐之后,党中央将四中全会的主题确定为依法治国的深层考虑。三、依法治国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探索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最理想模式。依法治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宪法修正案》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刻骨铭心的教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做出的重大决策。依法治国共识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在废止旧法体的同时,抓紧建设了社会主义法治。在制定重要法律创建司法制度,建立司法队伍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但是到了50年代中后期,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对法治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法律虚无主义,毛主席曾经讲过,这个法律那么多的条,刑法、民法那么多条谁记得住啊。这宪法是我自己立的,我也记不住。不能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说治国理政还要靠人。刘少奇同志在1958年就讲,说法律只能作为政策的参考。-5-这是我们国家的主席,但是没想到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主席的人生权,也没有任何的保障,这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更是我们在治国理政过程当中,应该认真吸取的教训。这一条路不能再走了。视频影片之:千古奇冤——刘少奇冤案始末(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影视版转)2.依法治国的形成过程我国处于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治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法治建设上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人治在政治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历史经验是最好的镜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反思“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修正案。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篇章。相关链接之: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人治是个人或某群体依其自身的意志,在不考虑被统治者意愿的情况下实施统治。人治有多种形式,如君主独裁统治、寡头集团统治,实行“言出法随”。中国有句古语,皇帝是金口玉言,说啥是啥。人治是专断的、没有承诺的、无法预计的,因此也是残酷无情的。与人治截然不同,法治强调规则在先,这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国家依法建立;二是领袖依法产生;三是办事遵循规则。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什么是依法治国?简单地说,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作出了权威性的定义(看投影):“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