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办园责任谋求幼教发展空间潞城市辖4镇3乡2个办事处,总面积615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全市办有幼儿园(班)12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所,集体办幼儿园61所,民办幼儿园29所,附设学前班34个。全市3-5周岁幼儿总数6187人,入园(班)数为5773人,入园率为93.3%,远远高于省定标准。早在1999年,我市就已经村村建起了“达纲”幼儿园(班),并率先通过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评估验收。2002年,全省幼教工作会上又荣获“学前教育先进市”的殊荣。2003年,由于对国家服务“三农”建设的税费改革理解上的差异,农村幼教事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幼儿教育推向市场化运作”的提法,农村幼儿教育没有了经费保障;公办幼儿教师纷纷托关系、走门子调离幼儿园,拔高到中小学校任教;近三分之一的乡村幼儿园承包给个人“经营”,由于个人“经营”一时得不到应有的引导,致使办园条件得不到改善,有的甚至遭到破坏、保教质量有所下降。针对这一现状,潞城市采取了如下做法:一、明确职责,全面落实办园责任2004年秋,长治市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市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长政办发[2004]101号)文件。我市按照《意见》精神迅速着手,展开工作,明确办园主体责任,理顺了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市政府负责全市学前教育的规划、幼儿园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办好市直幼儿园;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规划建设与乡镇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协调各村民委员会管理调整村级幼儿园布局,按照“就近入园、扩大规模”、“谁负担、谁受益”的原则办好村级幼儿园,并在乡镇驻地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质量。为了确保以上管理体制有效运行,使全市幼教工作得到正确引导,市人大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到乡镇开展幼儿教育专题调研,市政府每年对乡镇政府进行教育专项督导与评估,其中将幼教管理体制的运行和幼教状况列为专项进行评估,形成对幼教工作的指导意见。市政府在一如既往保证市直园公用经费的前提下,又统筹安排10万元农村幼儿教育专项资金,使幼儿园表彰先进、村办幼儿教师工资补贴等支出得到充实,有效地调动了村委和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遏制了个人经营幼儿园竭泽而渔的倾向。在《意见》的指引下,由于引导及时、得力,各乡镇政府和村委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增添保教设施、提高教师待遇、选聘优质师资、提高保教质量。店上镇六年新建6所幼儿园,史回乡每两年改扩建一所幼儿园,黄牛蹄南桃幼儿园从破窑洞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村委大楼,结束了我市幼儿园守寺庙、住窑洞的历史;天脊幼儿园、朱家川幼儿园、快乐幼儿园高薪到幼儿师范院校选聘28名优秀教师。目前,我市有60%的幼儿园设在楼房里,80%的幼儿园达到了“六有”标准,一些经济富裕的乡村甚至实现了免费学前教育。二、规范管理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1、提高待遇,稳定队伍。由于市场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乡村幼儿教师不再愿意守清贫、耐寂寞,纷纷跳槽重谋出路。对此我局审时度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潞教字[2006]54号),文件中特别规定了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园教师月基本工资不低于700元,二类园不低于600元,三类园不低于500元,四类园不低于400元,幼儿教师伙食补助每月60元,浮动奖金每月100元,月评月结、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工资标准出台后,各乡镇、村委、幼儿园纷纷响应,采用政府补一点、村委挤一点、幼儿园凑一点的办法保证了幼儿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兑现。据统计,同2005年相比,幼儿教师的工资实现了翻一番,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安于幼教、乐于幼教,教师队伍趋于基本稳定。2、注重培训,提升素质。针对03年以后,60%的幼儿教师新上岗的现状,我们及时制定出台了《潞城市幼儿教师培训方案》,市财政适时拨付专项培训资金,利用暑期对全市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广大幼儿教师丰富了知识,更新了理念,提高了幼教工作的自觉性。为保证幼教工作的有序发展,我们共举办全市范围内的幼教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20余次,以课带训,引导全市幼儿教师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将教师技能赛、保教能手赛、论文赛,幼儿小巧手赛、才艺赛写进幼教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常规、适时开展,以赛促研,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专业素养的形成。3、外出考察,增长见识。近年来,我市平均每年投入6万余元,派出骨干教师和园长远到太原、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参观学习,引进了新思想、新理念,使我市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水平。机关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康乐幼儿园开展绘画日记、手指速算和早期阅读教育;天脊幼儿园开展奥尔福音乐课程;晋水幼儿园开设情景式英语对话课程等,各园均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提升了素质教育,也为各级各类幼儿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统筹规划,以园所建设带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幼儿出生率明显下降,外出人口的增加致使农村人口的分布更加分散,而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都给幼教事业带来新的挑战,按统一模式发展正规幼教是不现实的,也无法满足当前适龄儿童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为此,我们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小学附设、民办园补充”的方针统筹辖区内的教育资源。1、大村单办幼儿园模式。园舍建设、大型设施设备的增添、日常维修、教师工资由村委提供,幼儿园日常管理,经费开支由联校统管,幼儿园各室内部的设施配备全部由联校投资购置,各室配备都能够达标,均能满足幼儿园教育需求。2、村级联办幼儿园模式。园所由相关村街提供(来源方式主要有受益村街新建、村街合并后空余的村街办公室改建、小学合校并点后空闲的校舍改扩建三种,不论来源于哪一种,房屋均须经建设质量监督部门鉴定合格方能使用,并且建筑面积达到标准要求)。幼儿园日常管理,经费开支由联校统管,幼儿园各室内部的设施配备全部由联校投资购置,各室配备都能够达标,均能满足幼儿园教育需求。3、小学附设幼儿园模式。有些村较偏远,周围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再建设有一定规模的幼儿园比较困难,但他们周围大多有一处定点小学,随着合班并校的到位,学校部分校舍开始闲置起来。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园规模效益,要求“中小学闲置的校舍,要优先满足幼儿园建设的需要”。对小学服务区范围内的幼儿园实行联办,园所设置在小学内独门独院。园所房屋建设、地面硬化等硬件由各受益村街投资,幼儿园内部配置由联校按办园标准统一进行配置,均达到规定标准,满足教育需求。幼儿园后勤安全等事务性管理由学校负责,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及各项保教工作由中心幼儿园统一部署,要求必须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遵循幼儿教育发展规律进行管理。小学附设幼儿园经费由联校统筹。4、规范民办个体办园模式。为切实做好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我们还积极鼓励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全部实行属地联校管理,由举办者向所在联校提出申请,联校根据布局规划和办园标准确定是否给予登记注册,然后到教育局民办教育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个体幼儿园一经批准举办,即享受与公办幼儿园的同等待遇,纳入联校统一管理,让公、民办幼儿园公平竞争,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截至2008年6月,全市幼儿园数量由2000年的59处增加为95处,其中公办园增加1处、集体园增加6处、民办园增加29处,附设学前班由原来的50处合并为34处,合并调整后的幼儿园(班)满足了适龄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并且每个幼儿园(班)都达到服务半径不超过1.5公里,实现了“幼儿就近入园,幼儿园规模办园”的格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承载未来希望的基石。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和谐园所,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追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学前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