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概念复习0引言科学探究的方法: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猜想和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证据⑤得出结论1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15℃时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Ss2121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5、(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6、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也是有声音的,是人听到的最小的声音,5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减弱有隔声、吸声和消声几种方法。8、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猫、狗听力范围比人广。9、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有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点,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超声波清洁器、超声波焊接器。蝙蝠靠超声波定向。次声波能够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科学家靠次声波预报地震、台风。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能产生次声波。2物态变化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原理制成的。3、温度单位是℃读着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4、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6、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7、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8、温室效应主要的二氧化碳引起的。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有:①城市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出的大量的热;②建筑物有较强的吸热本领;③城市中水面小、地面含水量小、水的蒸发少。9、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如:铁水的形成,冰雪消融-2-10、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如:水结冰,11.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一定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1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3、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熔化凝固℃t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是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1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如:秋天河面上热气腾腾(先汽化后液化),潮湿的衣服干了(汽化),坎儿井减少水蒸发和渗漏。水沸腾前,气泡(是空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声音大;水沸腾后,气泡(是水蒸气)上升时逐渐变大,声音小。开水不响,响水不开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采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现象如:“白气”的形成、雾、露水的形成,棒冰冒“白气”,)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如: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了(升华),用久的灯泡内部玻璃发黑(灯丝先升华后凝华),霜、雪的形成(凝华),棒冰表面的白霜(凝华),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晾干(升华),16、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凝固、凝华17、几个应用①冬天地窖中放一些水:水凝固时放热②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③夏天运鱼车用冰块:冰块熔化时吸热④测量开水温度用水银温度计,寒冷地区用酒精温度计⑤烧开水时在靠近壶嘴的地方不出现“白气”,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⑥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冰块熔化时吸热⑦冬天教室内窗户有冰花或露水(凝华或液化)⑧舞台上用干冰人造雾: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⑨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3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是最大的自然光源,月亮不是光源。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如电视机的荧光屏);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太阳热主要以红外线形式传到地球5、紫外线主要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机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工人焊接时要戴面罩,防止紫外线。大气中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氟利昂或氟氯碳化物形成臭氧空洞)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看不见不透-3-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的形成,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应用。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合3×105Km/s或1.08×109Km/h,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8、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像是正立、等大、虚像11、平面镜两个作用:(1)可以成像(2)改变光路。应用:潜望镜12、几个应用: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做对比。①看见水中的鱼: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②红光照在上身白衣服、下身蓝裤子时,上身呈红色、下身黑色;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有色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光被吸收。③戴着红色眼镜透过蓝色玻璃的窗户看室外是一片漆黑,戴着红色眼镜看室外各种颜色的花,除了看见红花是红色外,其他花都是黑色。④光具有能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植物的光合作用,光使周围明亮、变得温暖,胶片感光红花用红光照射将不能生长,因为红花反射红光,不能吸收光的能量⑤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倒立的实像,一定是圆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4透镜及其应用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4.凸透镜成像:物距(u)像距(v)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u=2f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能成像ufvu正立放大虚像13、折射的光路图:空气空气空气水水水1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镜面F(2)f(1/)(2/)(1)(3)-4-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15、凸透镜和凹透镜区分方法:①看:看字的大小②照:能否使太阳光会集③晃:透镜移动方向与像移动方向是否一致④摸:透镜的厚薄1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实际是短焦距的凸透镜。17、目镜及焦距物镜及焦距伽利略望远镜凹透镜、焦距短凸透镜、焦距长开普勒望远镜凸透镜、焦距短凸透镜、焦距长显微镜凸透镜、焦距长凸透镜、焦距短5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米.课桌的高度约0.75m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米;1mm=0.001m=10-3m;1m=106μm;1um=10-6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mm、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km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1h=60min=3600s.7、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8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9、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速度不变);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3、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是:千米/小时。1m/s=3.6km/h14、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15、百米赛跑中,观众采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