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专题研修资料目录关于本专题(设计系列班会)的说明.......................................................................1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参考模板...................................................................................2()班级一个学期的系列主题班会的策划思路............................................2附录:“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研修资源....................................................................3对系列“大班会”与“小班会”的说明............................................................3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案例)............................................................................4一、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立意.....................................................................4二、举行系列主题班会的目的.....................................................................5三、初一(上)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6四、初一(下)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8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系统策划班级活动..........................................................11策划与实施班级主题活动的行动方案..............................................................16班级发展方案......................................................................................................18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李伟胜2010年8月8日1关于本专题(设计系列班会)的说明在班级建设的主要措施所关注的三大领域(民主合用的管理体制、主动参与的班级活动、开放舒心的班级文化)中,班级活动的开展是最为关键的。其中,发动学生策划和实施系列主题班会,是许多班级已经证明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表2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表》中规定,“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为“拓展型课程”的一类课程,在每个年级占34-68课时。《表3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表》中也有同样规定(只是在高三阶段调整为30-60课时)。这就从学校课程的整体安排中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时间保证。因此,策划好班级主题班会、级会,可望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有效利用好每周都有的班会课时,切实提高学生在校生活的质量。我们期待:各位老师对这些系列主题班会的关注,不亚于对自己在学科教学中对“每个单元”的整体设计和“每节课”的具体策划,甚至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在这一领域,没有像学科教材或课程标准那样清晰的参照系,但却有比学科教学领域更为开阔的自由度——这是可以发动学生自主发展的自由天地!我们建议:各位班主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下学期的《班级发展方案》(待暑期和开学时发动学生进一步策划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策划系列主题班会。你的精彩创意,将在8月22日的研修活动(主要是讨论、点评)中得到大家的相互欣赏,并在相互切磋中得以完善。注:体现这一追求的研修教材(李伟胜著:《班级管理》),将在后面发给各位。下面附录的是其中的部分内容,供各位先行了解,作为参考。此外,大家也可参照《“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上的一些内容,还可参照下面网页上的案例:=1339971(我们期待:你的班级,能形成超越这个班级的新的典型案例。)2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参考模板()班级一个学期的系列主题班会的策划思路班级:班主任:1一、本学期系列主题班会的立意(一)我的班级教育思想(不说套话,就谈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二)本班学生这学期的主要发展需要二、实施系列主题班会的目的三、系列主题班会的具体内容(一)……(二)…………注:每个“大班会”的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活动目的2.选题理由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3附录:“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研修资源对系列“大班会”与“小班会”的说明李伟胜宗旨:把握由三层方法(策略、措施、技法)组成的立体方法系统,聚焦系列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好的战略思路,还需要简洁而高效的方法系统来支持,否则,很可能在宏观思路与微观事务之间找不到可行之路,依然难免借用抽象的“大帽子”,延续处理琐碎事务的习惯。我们主张:将班级管理的各种方法区分为三个层次,整体构建立体式的方法系统。①策略。这是对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发展起着定向、原则作用的班级教育方法,它们直接体现创建新型班级的思想。我们尝试着提出三个系列策略:以“成事育人”为核心取向、以“培育自觉”为教育基础、以“交往共生”为教育方式。②措施。将班级教育工作区分为三个主要方面:民主合用的管理体制、主动参与的班级活动、开放舒心的班级文化,分别形成核心措施。它们在策略之下、将班级教育思想进一步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③技法。这是处理各种具体事务时所采用的方法,例如设计班级计划、开展班级工作的流程、一次班会的具体策划和实施、图书角的管理,也指许多成功的技巧(如不同的“班主任兵法”)。多年实践研究表明:上述方法系统中居于中间层次的“措施”最为重要。它能够把更上位的教育思想和策略落到实处,同时融合居于下位的各种技法。在多项措施中,最能激活学生生活、提升其发展质量的当属“创设主动参与的活动机制”。这一措施可以具体体现在两个层次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中。(1)系列“大班会”。这是指围绕每学期的发展主题开展的多个大型主题活动,每项大型主题活动(即“大班会”)可以持续两周至两个月,并在最后的主题班会中达到高潮。4(2)系列“小班会”。这是指每个大型主题活动(“大班会”)中开展的系列小型主题活动(“小班会”)。这些小型活动可以由各个小组承担,也可以由全班一起参与;可以同时分头进行,也可以先后持续推进。这两个层次的系列主题活动可以类比于学科教学中的“单元”和“课”。一个学期的教学由多个“单元”组成,前后连续;每个单元的教学又由多节“课”组成,它们共同服务于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由此形成的两个层次的系列主题活动可以切近学生的成长经历,起到激活并提升学生日常生活意义的作用。每个班级在每个学期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可让学生不断迈出坚实的脚步、踏上一级又一级发展的阶梯,由此逐步提升班级发展水平。(上述内容,载于李伟胜:《班级管理》第9页)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案例)海南省海南中学陈玲邓婷婷(可参阅李伟胜:《班级管理》第98-100页)在班级建设中,无论物质层面,还是精神领域,都在追求一条价值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道路。在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下,本文力图从“系列主题班会设计”这一角度去探求班级建设的发展。一、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立意(一)理论基础主题班会,由教师结合学生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凝练主题,形式、内容则由学生创意、充实的一种集中性的活动。其中,强调教师的辅助性、指引性,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主导性。充分体现由“师本位”向“生本位”转变的教育理念。首先,主题班会的集中性使个体社会化的目标、进程更加明确、有序,避免了依靠学生自觉意识的凌乱无序,从而更为强调显性的,外在的教化意义。系列主题班会,能使学生在班级组织的正式活动中,去直接体验班级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学习和接触社会文化规范,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逐步学会某些社会角色的规范和行为,扮演和履行某些社会角色,学会处理和协调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也满足和发挥自己的社会需要和活动能力,形成相应的群体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实际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5其次,人的发展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尝试变换社会角色,渴望社会、学校、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包括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社会经验等)有限,有许多期望却不能实现,成人感及幼稚性的并存,往往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从而导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这样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中,即不能完全靠自身的力量管理班级,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成人(主要是班主任)的力量进行班级的管理。所以,主题班会的模式恰恰适应这种要求,但教师的帮助只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班级的“半自治”,是发展式的“半自治”,随着学生的成长,最终将走向完全自治。班级建设终究是学生学习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主题班会集中性、目的性、循序性、针对性等特点,使得其在班级建设中有力地推动着班级的发展。(二)实践要求海南中学作为整个海南省首屈一指的重点中学学府,为了向更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得海南中学的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把“树人”同“治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实验的大背景下,“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可能,也上升为一种需要。同时,海南中学又具有全住宿的特点,这为主题班会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主题班会不光停留在课室,还深入宿舍,将学习与生活更为紧密的结合,师生之间的交往也从三尺讲台走向实际生活,使得我们的教育更具人性化和实效性。二、举行系列主题班会的目的1.中学生的心理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所谓连续性是指每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特点的遗迹,又孕育着后一阶段新的质点,它们是互相衔接,不间断地连续发展着;所谓阶段性是指该阶段存在着与前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发展的连续性是绝对的,阶段性是相对的。6(2)心理发展的有序性,即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程序发展着的。(3)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同时期的儿童心理面貌各不相同,即使是处于同一阶段的儿童也还会存在心理面貌的个别差异。2.我们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考虑整个初中阶段,从初一、初二到初三,在质上遵循以“适应、发展、成长”为主线的过程,在量上本着“自立、自主、自强”的渐进层次,从而满足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连续性、阶段性的需要,促进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有序性。3.我们对初中一年级的考虑同时,考虑到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初一年级着重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以“爱”的情感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对学校、班级、宿舍以及老师、同学的“爱”,用爱增加凝聚力、向心力,用“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实现主题班会在时间、阶段上,纵向与横向的均衡。三、初一(上)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一)我爱我家(1):感受新校园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新学校的地理环境、校园布局及各部门的设置、位置、功能和主要负责人,尽快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生活,从而形成对新环境的归属感。2.选题理由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变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