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课题夸父逐日主备人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2.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能正确翻译翻译文言文。3.能理解文章的主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2.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2.理解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2.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学习难点能多角度理解课文内涵。知识超市《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山经:第一卷《南山经》第二卷《西山经》第三卷《北山经》第四卷《东山经》第五卷《中山经》海经:第一卷《海外南经》第二卷《海外西经》第三卷《海外北经》第四卷《海外东经》第五卷《海内南经》第六卷《海内西经》第七卷《海内北经》第八卷《海内东经》大荒经:第一卷《大荒东经》第二卷《大荒南经》第三卷《大荒西经》第四卷《大荒北经》海内经:第一卷《海内经》自己补充整理:自主学习1、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古代神话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结合课下注释、手中资料,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夸父:逐:夸父逐日:自主学习2、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划出句子朗读停顿: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划出生字词,整理在下面,注音释义:①夸父与日逐走,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欲:得:饮:④饮于河、渭;于:河、渭:⑤河、渭不足,不足:⑥北饮大泽。北:大泽:⑦未至,至:⑧道渴而死。道:而:⑨弃其杖,弃:其:⑩化为邓林。邓林: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6、结合词语的意思,口头翻译各句的意思。7、翻译下列句子①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渴,欲得饮,③饮于河、渭;④北饮大泽。道渴而死。⑤弃其杖,化为邓林。8、练习熟读、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9、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10、交流拓展,体会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里,没有灯火照明,会带来哪些不便与危险呢?请大胆想象,自由表达:⑴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⑶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11、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⑴“入日”: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⑶“未至,道渴而死”:⑷“弃其杖,化为邓林”:总结提升12.小结:夸父为了,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1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4、课堂小结: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15、学生写读后感:16、延伸拓展: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⑶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3、翻译语句。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⑵对面取人物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短文两篇》导学案柳园中学初一年级组陈俊娥课题短文两篇时间2011年5月课型预习、展示授课人陈俊娥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2、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疏通字词。3、梳理情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故事的发展过程。4、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导学过程知识超市一、导入中国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对世界起源的最初认识和理解,也可以说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一、《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长的韵味吧。二、小组合作(一)加点字词注音。1、夸父()2、颛顼()()3、水潦()(二)、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2、入日()3、欲得饮()4、河、渭不足()5、北饮大泽()6、弃其杖()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二、《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们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共21卷。这部书的思想观点较为庞杂,书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材料和一些神话传说。三、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的原始理解。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四、关于夸父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山海经海外(三)、翻译重点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四)、课文理解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考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三、课外积累(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古代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二)精卫填海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1、翻译下面加点字词。①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③我以日初出远()④及日中()⑤日初出沧沧凉凉()⑥及其日中如探汤()()⑦孰为汝多知乎()()()⑻北二百里()⑼曰发鸠之山()⑽其状如乌()⑾其鸣自詨()⑿溺而不反()⒀故为精卫()⒁以堙于东海()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③孰为汝多知乎?④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⑤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3、课文理解。①两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争论,一儿认为早晨近,正午远的理由是,一儿认为早晨远,正午近的理由是。(原文回答)②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③你从精卫身上体会到一种什么精神?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导学案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探险活动应掌握的科学知识、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2.熟悉一些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学习探险家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坚毅的品质。活动重点1.讲故事“我知道的探险家”。2.七嘴八舌说探险。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阶段:课前准备1、课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探险家的故事,中外各选一个,写在下方。(外国的有哥伦布、麦哲伦、斯文赫定、南森、阿蒙森、斯科特;中国的有张骞、郑和、徐霞客、尧茂书、余纯顺……)中国:外国:2、有人说,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有人说,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去探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有人说,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探险的(是支持,还是反对)?请先亮出你的观点,并用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3、探险须知(查找一些探险活动应掌握的科学知识、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活动实施1.“我知道的探险家”故事会。(讲故事,讲故事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组选出的代表,另一部分是由抽签决定的讲故事人员。)2.“七嘴八舌说探险”辩论会。请就“探险是否有意义“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要以实例证明,以理服人。不可高声争吵,胡乱狡辩。3.在第1、2点的基础上,请你自己归纳并补充,探险需要有哪些科学知识和生存知识与技能,补充在课前预习处。4.通过这次“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小结)第三阶段:探险话题作文指导请以“探险”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可写自己的一次探险经历,如《我的一次历险经历》、《小岛历险记》;可写对某探险家的评价,如《小议郑和下西洋》、《斯科特一行值不值》;也可写对人类探险活动是非功过的评述,如《探险的功过》、《推崇(反对)探险》等。[思路引航]: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自由、开放,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作文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看本道文题要求,两自一不,基本没有什么审题立意等方面的限制与要求。因此,我们的作文构思,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力挥洒出自己最精彩的一笔。1、与强者同行,描述我心中的探险家,抒发成功者给予我的影响和启迪。你是否知道:早在人们都认为我们的居住地是“天圆地方”的时候,就有一位探险家拟订了一个环球航行的计划。这个计划虽然在他自己的祖国里没被采用,却得到了邻国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是,从1519年到1522年,他们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这位探险家就是麦哲伦。今天,我们再读他的故事,是不是依然心情澎湃?当然,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探险家何止麦哲伦一人,徐霞客、马可.波罗……古今中外,不可胜数。那么,让我们搜寻资料,描绘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