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12罗布湖,消逝的仙湖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教案专用纸课题罗布湖,消逝的仙湖主备人刘倩备课时间5.6备课组长签名陈春云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罗布湖,消逝的仙湖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以及积累本文的生字词2,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练习筛选信息的能力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4品味语言的准确生动,学习对比和直抒胸臆的写法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练习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准确生动,学习对比和直抒胸臆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那里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它也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今天让我们走进曾经的仙湖,去感受那曾经的美丽,去探究他变化的原因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以及积累本文的生字词2,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练习筛选信息的能力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感4品味语言的准确生动,学习对比和直抒胸臆的写法三、自主学习(一)自学导航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二)文体: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是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三)自测:1、重点字词: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教案专用纸水泵bèng裸露luǒ戈壁滩gē崩塌bēngtā繁衍生息fányǎn沧海桑田cānghǎisāngtián浑然一体húnrányìtǐ2、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我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如仙湖的广阔水域迅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来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3、罗布湖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过去: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环境怡人生命绿洲现在: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寂的荒漠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次要原因: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问难研讨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1、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这篇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引用资料、运用数字等一些说明方法去体会。2、文章中形象性(文学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三、四段)排比手法。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注重想象描绘:如“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教案专用纸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注重想象描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罗布泊当年的美丽。3、文章有强烈的抒情性。请找出一两句抒情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五、课堂小结:六、当堂检测:练习册基础练习教学反思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