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铁骑兵》精品教案(新版)语文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铁骑兵》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生字、生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线索,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巧设悬念的写作方法。3、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词句段中的丰富情感和文字的优美。4、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展开故事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白居易说过,“轻骑突出刀枪鸣。”骑兵,是陆军的一种兵种。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铁骑兵的故事。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骑兵”是一个兵种,用“铁”来修饰,意指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神出鬼没的骑兵。题目点明作者的歌颂对象。2、作者:杨朔(1913-1968),现代作家,原名杨毓(yù)瑨(jìn),山东蓬莱人。194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有《杨朔文集》和《杨朔散文选》等作品集。23、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党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5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作者以“百团大战”为背景,编写了这篇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4、学习生字:陨.落(yǔn)没.到马肚子(mò)左腮.(sāi)骚.乱(sāo)宿.营(sù)掷.弹筒(zhì)捣毁.(huǐ)老巢.(cháo)脸颊.(jiá)勒.缰绳(lēi)5、理解生词。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离开大队,单独活动。第二部分(3—10):写骑兵战士在敌后的游记活动:涉黄河,袭包头,苦行十几天,行程数百里,有惊无险。第三部分(11):写骑兵战士不但平安地转回根据地,而且打乱了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写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战士们灵活机动的作战风格,高度赞扬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杨朔的“宝贝”:杨朔有一件最珍贵的东西,是个封面已经破烂的本子,他总是把它带在身边。那里面记载着他在战争中经历和采访的丰富的斗争故事。每当打开本子,他便骄傲3地说:“这里边都是诗啊!“本子里,除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以外,还夹着一些花草的标本。其中多半是在朝鲜战场上采集的,有野迎春、天主花和粉红的金达莱。这些早已失去生命的植物,连光泽也褪去了。杨朔看着它们不胜感慨地说:“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永远保持着生命。”他说,他的这些标本,每一个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二、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复述)(1)、写了什么人?(2)、写了什么事?明确:课文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扫荡,而自己则平安转回了根据地。2、这个故事是围绕什么来展开叙述的?(线索)明确:《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三、细读品味:1、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明确: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战士们凭着灵活机动的战术,保存自己,打击敌人。2、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3、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明确:(1)、开篇设置悬念:骑兵班脱离大部队,环境险恶,他们将遇到哪些危险?能否找到大部队?离开大队①天气恶劣、环境险恶、单独行动。(2)、敌人秋季“扫荡”,骑兵又地势不熟,面临困难和危险?令人捏一把汗;②秋季扫荡、形势危急。(3)、夜渡黄河不成,那该怎么办?这河是什么河?半夜爬上一个山头,望见一座城,这城是什么城?③夜渡黄河、爬上山头。4、解开了这些悬念吗?(毫发未损粉碎扫荡)5、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四、合作探究:1、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试从敌4我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明确:从我方看:(1)、战士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2)、战士勇敢机智,果断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3)、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农民的热情)从敌方看:日寇貌似强大但本质虚弱,被骑兵的马枪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2、有人说,这个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歪打正着”,铁骑兵能够粉碎敌人的“扫荡”,完全是一种巧合,你觉得怎样?明确: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也有些“歪打正着”,然而,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正是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中,八路军战士展现了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附: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①骑兵班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②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彻底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五、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散文有怎样的特点?(抒发感情)2、散文的感情如何表达?(朴实的语言,水到渠成的叙述与描写)3、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崇敬,钦佩,赞美。)4、从哪些地方可看出?试找出句子、找出词语来加以品读品析。(1)、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分析:“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2):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分析:“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断、作风果敢的钦佩。(3)、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分析: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5、综合全文,你觉得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①驰骋沙场的勇士。②智勇双全的指挥员。六、教师小结:那是一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那是一部用信念定点、由牺牲绵延的史诗,那是一5曲光明与黑暗大决战的壮歌。勿忘历史,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八、板书设计:3、铁骑兵骑兵班掉队:冒风雪,独行动;敌后游击战:涉黄河,袭包头;返回根据地:乱阵脚,停扫荡。————机动灵活、英勇无畏。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