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1.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的爆发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朝前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社会内部的发展十分缓慢。鸦片战争前,中国仍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清朝统治后期,政治逐渐腐败,土地集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当清朝的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英、法、美等,其中英国发展水平最高。为了争夺原料和市场,这些国家积极对外侵略。19世纪初,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开放广一地同外国通商,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资本家把鸦片运到中国来,以掠夺中国的白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官僚、地主吸食鸦片,造成政治更加腐败。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道光皇帝为了维护其统治,派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以后,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以上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1.签订时间:1842年8月。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3.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南京条约》和附件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或通商口岸,强划一部分区域,所有行政、财政、警政、市政等均归掌管,称为租界。租界既有一国单独掌管的,如旧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日租界”;也有几国共管的,如旧上海的“公共租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南京条约中关于香港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关税协定,破坏了中国的关锐自主权。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权益。后来,英、法等国相继在上海等地开辟“租界”,并以租界为据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经济方面,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战后,鸦片走私更加严重,白银外流,银价上张,劳动人民负担又大大加重。五口通商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小农经济逐渐破产。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此后,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动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写到:“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一个名为赫里斯的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这个金花盆和其他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支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清晨,英国骑兵团3500人,开进圆明园,手执火把,到处纵火。据当时记载:“倾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缕缕的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和加深第一次鸦片战争所取得的侵略权益,性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同,也可以说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把这次战争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次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与清政府共同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气壮山河的天京保卫战1864年6月,天京城内只有3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军不过万人,能守城战斗者不过三四千人。7月3日,地保城失守,敌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掘地道,埋炸药破城。19日,湘军炸塌城墙,蜂拥而入。守城的太平军高呼:“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与敌人展开寸土必争的巷战。许多太平军将士坚守房屋,用枪炮不断轰击敌人。就是到了无法再守的时候,他们毅然点燃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天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守卫天京的太平军,给清军以重大杀伤。担负攻城主力的清将朱洪章后来在回忆这场战役时,心有余悸地写道:“不易当年克此城,今朝却是信伤神。精兵四百遭全灭,壮士三千只半生。”湘军攻占天京城后,曾国藩给清廷的一份奏稿中也写道:“……与悍贼拼死鏖战之苦,实为久历戒行者所未见。……自六月初一起,令各营轮攻,伤亡极多。……如是半月,未尝一刻稍休,肉薄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素称饶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侧。”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犯了一些极为严重的错误。如进取心逐渐减退,大兴土木严格等级制度,越来越脱离群众,最后严重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和滥杀,以致石达开率兵出走,严重地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葬送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大好形势,使革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用兵方略上也有一些错误,如派兵北伐,但准备不足,使北伐军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最后全军覆没。另外在指导思想上,利用“拜上帝会”,虽在一定时期内起了组织动员群众的作用,但迷信宗教,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客观上: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这个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种冲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性文献是前所未有的。洪仁写了《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在农民战争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更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天国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太平军。太平天国的坚持战斗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在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中,几次打败外国侵略军和洋枪队。在上海附近,击毁敌营130多座。在浙江的一次战斗里,打死了洋枪队头目华尔。农民战争打击了外国略者,也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这个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种冲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性文献是前所未有的。洪仁写了《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在农民战争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更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天国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太平军。太平天国的坚持战斗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在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中,几次打败外国侵略军和洋枪队。在上海附近,击毁敌营130多座。在浙江的一次战斗里,打死了洋枪队头目华尔。农民战争打击了外国略者,也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2)洋务运动和中法战争总理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外事机构,简称“总理衙门”。1861年1月,由恭亲王奕奏请设立,由奕等充任事务大臣。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它一成立,就正式委任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1863年李泰国离任回国,由英人赫德继任达40年之久。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其间,奕任首席大臣28年,庆亲王奕任12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慈禧太后的主要政治活动:①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宫廷变,夺取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此后、即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②在对外关系方面,她对外国侵略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态度,是不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在她主持下的清政府,先后和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俄改订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主权,巨额的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担,特别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③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她极力反对戊戌变法运动,并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宣布亲政,废除新法,逮捕维新派,杀害了“戊戌六君子”。④对义和团运动,她采取利用欺骗的手段,当八国联军进攻时,她又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⑤当革命形势高涨时,为挽救清王朝的灭亡,她玩弄了预备立宪的骗局。综上所述,慈禧太后在政治上是野心家、顽固派,在内政外交上,是对内镇压的刽子手,对外的妥协投降派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清统治阶级中出现了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人,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他们以“自强”新政为名,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被称作“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企业的利润,也吸引着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因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