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文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姓名:学号: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动基础教育的新课改,新课改背景下,国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各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与此相对应,2002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通过历史教学活动,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吸取智慧,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育、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①”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的培养。根据国家新课改的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探求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然而由于我国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学校、社会完全用分数来衡量历史教育的价值,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最终导致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的丧失。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主要通过我国现阶段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出发,研究初中生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笔者希冀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二)研究的意义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意义在于:第一,探讨人文教育与历史教学的关系,为深化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在历史的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效果,在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体现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第三,给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提出建议。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文献综述在中国知网上,笔者以“初中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为检索词,共有9036篇文章,根据笔者查找的相关资料,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研究最开始于195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部发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工作中的几个原则简题》和社论发表的《迎接中学历史教学大捆纲草案的颁行》,这两篇文章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思想和培养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的成长。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掀起了探讨人文教育的热潮。“生本教育”理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逐渐在教育界得到了认可和推崇,并在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中得到了深入体现。总的来说我国对初中历史人文教育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新课改前后国家初中历史课堂标准关于人文教育的解读①《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在中国知网上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见检索词,总共631篇,在这些文章中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人文思想的论述占大多数,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认为“中学历史课不是工具性的课,也不是技术性的课,甚至不是一般的知识性课程,而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课程,是认同传统文明的教育。②”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何成刚,李丙叶老师的《浅评课程改革下的北师、华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分析了新旧课改的不同,认为“旧的历史课程,把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同程度上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为切入点,正确地处理历史的“过去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③”俞海燕的《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认为“历史教育大纲从历史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育、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的培养的重要性。④”2.对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于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理论研究,教育部还成立了“十五”课题组,联合几所高校进行研究。在基本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人文教育理论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如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院士认为:“对于教育,只有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才是绿色教育。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五百万年进化赋予人类的灵性,培养既有人性,又有灵性的学生。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起来,才是绿色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科学与人文相容,对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谐的同外界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⑤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以人为本”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要考虑如何增加人存在的意义,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⑥学者张祥云指出:人文教育是有多个维度的,需要立足于“人文”和“科学”的视野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人文教育必须尊重、继承和回归中华人文的优秀传统;也有学者认为:需要从人学的视角对人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发掘教育的真义,等等。在中小学人文教育方面的研究,上海师资培训中心曾开展过小学人文教育的有关研究,提出了构建现代人文精神,发挥学科人文教育功能。3.对初中历史人文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对初中历史教学人文教育文仔问题的研究,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方面:我国学者人文,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所造成的,俞海燕认为“人文教育就要求老师抛开应试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课堂要注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而应加强学生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人文关怀。⑦”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倡导“生本教育”理论,倡导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去适应教育,儿童成长是教育发展的主体,将“师本”变为“生本”。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培养,强调以生为本,力图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符合人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人文素养教育的有益尝试。(2)我国长期以来对历史课程中人文教育的忽视历史教学改革专家叶小兵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课程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②教材研究.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谈历史课程改革--叶小兵先生访谈录[J].教材研究,2002.11.③何成刚,李丙叶.浅评课程改革下的北师、华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J].北京教育学报,2003.3.④俞海燕的.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2011.3.⑤胡显章:《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⑥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⑦俞海燕的.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2011.3.式。教学内容中知识密度大,专业化倾向强,使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机械的,成为一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比较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程的改革就是最核心的问题。”旧的历史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从我国对初中历史人文教育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对人文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研究占的比重较大,然而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实施状况和改进措施研究的相对较少,这也是对初中历史人文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二、支持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及简要分析(一)人文教育理论人文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希腊社会,人们将人文教育称为“Liberaleducation”,意即“文科教育”。“Liberal”一词源于词干“Liber”,意思是“自由”。在教育史研究中,一般根据其时间和内容上的差异,将人文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新人文教育,现代人文教育。最终形成了一种将科学精神与传统人文精神相融合,既教人怎样做人,又教人怎样做事,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通过对人文教育起源的探索和各时期主要观点的概括,以及人文教育在现阶段的应用,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理性,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个人而不在社会,在于为个人发展服务,在于人的自我实现。即使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然后把所学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主张培养受教育者多方面和谐发展、整体发展和个性完美。2.在课程设置上,主张设置能够赋于人以人性的人文学科,使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相协调。人文教育是既培养现代人文精神,又培养现代科学精神的教育;所谓现代科学精神,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创新,超越现状的创新精神等”⑧。事实上,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学科,都可以赋予人文视角,而达到人文教育目的。在课程设置上人文教育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3.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身心愉悦,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创建生动活泼、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提出问题,并与他们的老师持有不同的看法,不用怕犯错误和被批评,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都会得到发展。本理论与笔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关系是:笔者在文中探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笔者探讨人文教育和历史教育之间应该达到的一种平衡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是基于人文教育理论关于课程设置的内容来展开的;学生应放在教育的中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应予以重视,学生不应是被动的学习接收者是基于人文教育目的观而提出的;文中论述初中历史人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基于人文教育理论关于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身心愉悦,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而展开论述的。(二)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传统教育思想提倡理性,过分强调片面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个性的和谐发展已经使人逐渐变成知识的奴隶。而现代社会受教育越多,就越缺乏理性,充其量只不过提高了智力,提高了在社会经济角逐的竞争能力,但是“透过事物的表面去了解个人⑧孔伟平,齐友.略论科学的价值[J]·哲学研究,1996(3):39·和社会生活中的本质力量的能力,却越来越枯竭”。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家从强调“人的生存状况中的需求”出发来探求人性和人的本质,认为“只有依靠更丰富的理性和对真理的永恒追求,才能真正修正片面的理性主义”⑩。从发展整体的和健康的人格出发,主张把人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都作为人的自然属性予以整洽,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育观念上,人本主义突破了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着对理性崇拜,主张把学生当作整体的人,形成过程中的人,对学生自由、情感、理性、道德予以充分尊重,着眼于人类理智与情感,培养“自我实现”的人。2.在教育内容上,主张学习内容的选择从学科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需要。人文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科学是一种人类的创造物,而不是一种自发的,非人性的或者本身有其内在固有规则的‘事物’。它植根于人的动机之中,目的是人的目的,而且通过人类被创造,被更新和被保留。但要使人的情感生活与智力生活不被割裂,必须培养人格,必须靠着实现人的整个人格,靠积极表现人的情感与心智潜能,才能实现自我”11。3.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学生在心理自由之气氛中发展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心理自由是因为人本主义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人本主义强调个人内心的自由和自我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和个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