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网络(一)中国古代史中国朝代歌:夏商与西周;春秋与战国;秦汉又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早期人类:1、元谋人:生活在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保留有猿类的体质特征。使用天然火,生活在旧石器时代。3、山顶洞人: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二、原始农耕文化:1、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植水稻,处于新石器时代。2、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种植粟。三、远古传说: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大禹治水。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夏:建国者——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是我国第一个王朝,亡国之君是夏桀。二、商:建国者——商汤,亡国之君是商纣王。重大事件:盘庚迁都。三、西周:武王灭商,都城镐京(西安),实行分封制,770年犬戎攻占镐京,西周灭亡。四、春秋争霸: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强盛,最终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诸侯。(一箭之仇)2、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五、战国七雄:东齐西秦南楚北燕中间赵韩很;著名战役有围很救赵、长平之战六、商鞅变法:1、原因:战国前期,铁器和牛耕使用的推广,促进各国社会进步;秦国落后,决定变法图强。2、时间:公元前356年。3、内容:A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迁都咸阳,推行县制;E严明法令4、作用: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斗力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奠定了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基础。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朝(一)秦的统一:1、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定都咸阳。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上:设立皇帝制度,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绝对的权利。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全面推行县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2、经济上:A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半两);B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后来隶书又流行起来。4、思想上: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阻碍了思想的进步。(三)秦的灭亡:1、大泽乡起义:A原因:秦的暴政。B时间:公元前209年。C地点:大泽乡。D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3、刘邦:灭掉秦朝,前202年建立汉朝。二、汉朝(一)汉武商的文治武功:1、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长安设置太学。2、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3、国家统一铸造钱币,垄断盐铁经营。4、征战四方,开发边疆。5、派张骞出使西域。(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目的:为了联络大月氏和乌孙夹击匈奴。2、经过:前138年和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3、意义:使西域和内地的联系加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新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张骞具有冒险精神和为国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三)丝绸之路:经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四)对外交流:1、与朝鲜的交往:传去了先进的铁器制作技术。2、与日本的交往:东汉赠与“汉倭奴国王金印”。3、班超派甘英出使到大秦,到达了波斯湾。4、大秦派使者来到汉朝,这是中国与欧洲的第一次直接交往。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离和民族融合一、东汉末年:1、官渡之战:经过: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曹军偷袭乌巢。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经过: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决战。结果:孙刘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二、三国鼎立:1、魏: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2、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3、吴: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南方的开发:1、原因:A北方人民南迁;B孙吴政权大规模屯田;C山越等少数民族的辛勤劳动D南方社会相对稳定。2、经济发展的表现:越布中心——会稽;造船中心——侯官、临海、番禺——造船业发达,卫温、诸葛亮率船队到达夷州(台湾)。四、北魏孝文帝改革:1、原因:A民族融合加强B鲜卑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2、内容:A学习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B迁都洛阳;C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3、意义: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过程。4、评价孝文帝:他具有勇于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一、统治局面:1、开皇之治:隋文帝时期形成国家富强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2、贞观之治:(1)措施:A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简法轻刑,修订法律;D重视教育,培养人才;E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2)结果:出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盛世局面。3、开元盛世:(1)措施:A任用贤能发展生产;B整理财政;C废除酷刑苛法;D倡导节俭。(2)结果: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4、选官制度、科举制度:(1)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2)唐朝科举制度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二、对外交流:1、玄奘西行:到天竺(印度)取经,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2、鉴真东渡: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三、民族关系:1、联姻:A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唐中宗时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2、会盟:吐蕃与唐会盟,建立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谊的见证。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辽、宋、西夏、金的并立:1、916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后改为辽。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3、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4、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两宋时,南方的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2、南方的水稻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成为粮仓。3、北宋时,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南方的造船业、棉纺织业等在全国手工业中占重要地位。三、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1、1206年,蒙古汗国形成,尊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元朝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来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加强(明朝、清朝)一、政治:1、明加强专制:(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迁往北京。(2)政治:废除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建立厂卫制度。(3)思想: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2、清强化专制:政治上设立军机处,思想上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二、对外关系:1、郑和七次下西洋:(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2)概况:1405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3)意义: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及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2、反抗侵略:(1)明戚继光抗倭:在台湾九战九捷扫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2)台湾问题: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派施琅武力统一台湾。1648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雅克萨之战:清军在雅克萨两次打败俄军,签定《尼布楚条约》。3、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清初,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乾隆年间,清政府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形成了闭关锁国的政策。(2)影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原因。三、民族关系:1、西藏:(1)册封达赖,班禅,确认他们是藏族的政教首脑。(2)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3)创立金奔巴瓶制度,确立后世达赖、班禅的继承程序。2、为加强对北部和西北部的统治,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二)中国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虎门销烟:(1)背景: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2)鸦片走私的危害:A经济上改变了中国贸易“出超”有利地位,使人民负担加重;B政治上更加腐败;C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3)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及意义(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1893年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振奋了民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壮举。(4)评价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2、鸦片战争:(1)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维护鸦片贸易。(2)战争经过:鸦片战争是爆发的标志是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3)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清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犹豫不定;英国国力强大,政治、军事、经济先进。3、中英《南京条约》:(1)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D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协商关税。(3)中英《南京条约》附件(1843年):包括《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英国取得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等特权。4、鸦片战争的影响: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B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火烧圆明园:(1)英法发动战争的原因: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2)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组成了英法联军。1856年清朝被迫与英法等签订了《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北京的圆明园,给中国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4)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沙俄通过一系列条约(主要四个)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爱珲条约》。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攻占南京并改为天京作为都城。(2)李秀成指挥的太平军在上海的青浦打败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后在浙江慈溪击毙之。在金坛,太平军再次大败戈登率领的洋枪队。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左宗棠收复新疆:(1)19世纪后半期阿古柏侵入新疆,并得到英、俄的支持,阴谋分裂中国。(2)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不久设立新疆行省。2、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1)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2)中日双方发生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3)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原因:主观上“清朝腐败;客观上:日本强大。3、《马关条约》:(1)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李沤章与日签订《马关条约》。(2)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割辽、台、澎给日本;B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增开沙、重、苏、杭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条约签订的影响: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四、八国联军侵华(1990年)1、八国联军侵华:(1)1900年英、法、美、俄、德、意、日、奥组成八国联军,联军统帅是西摩尔,目的是为镇压义和团运动。(2)在廊坊,天津义和团曾大败八国联军。义和团一首领张德成率军激战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聂士成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