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司母戊鼎是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最精美的青铜器。2、周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国王开始分封诸侯。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有镇守疆土,保卫王室,缴纳贡税,定期朝见周王等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在他统辖的范围内也实行分封制。3、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管仲改革是他称霸的基础。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秦、燕、赵、魏、韩。熟悉并掌握《战国形势图》中七国的位置。4、春秋末年,人们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的使用是农业动力上的一次革命;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的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5、商鞅变法(推崇法家思想)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民间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③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管理影响最大的一项措施)④编定户口。历史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统一国家的建立1、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用10年的时间相继攻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朝(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2、秦始皇(嬴政)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置郡县,即是推行郡县制)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用字;以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的通行货币。)③焚书坑儒(消极的措施)。④修筑长城。3、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发动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影响:儒家学说从此成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5、汉武帝派张骞于两次出使西域。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经玉门关或阳关进入今新疆,后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到达西面更远地方。汉朝时人们把这条欧亚陆路交通要道叫做“丝绸之路”。三、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1、①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战中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②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③公元220年开始,魏、蜀、吴三国相继建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2、熟悉并掌握《三国鼎立形势图》中三国的位置和都城。3、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从西晋中期开始,由于中原混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江南自然条件好,从而促进了江南经济迅速发展。4、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①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②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③政治制度: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四、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1、南北朝时祖冲之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领先世界1000多年。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学巨著;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3、东汉名医华佗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比欧洲早1600多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后人称为“医圣”。4、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我国最早的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和金文之后,汉字形体先后出现小篆、隶书、楷书等,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5、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①、主张实行“仁爱”;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德”去教化人民。②、强调“礼”的重要性。教育教学主张:①、注意因材施教。②、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③、要求学生要经常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④、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百家争鸣①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荀子,主张以“礼”治国。提出“国君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观点。(发展了孔子“礼”的思想)②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韩非。他强调“法治”,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③兵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的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提出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思想。7、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写的字,端庄清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8、顾恺之是著名画家,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五、繁荣和开放的社会1、隋朝大运河开凿目的:为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隋朝大运河于605年开始开凿,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长达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开凿的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识读《隋朝大运河》图并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意义)2、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严惩不法官吏。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短短的20多年里,便出现了人口繁荣、仓廪充实的局面。隋文帝的年号为“开皇”,所以,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叫做“开皇之治”。3、贞观之治: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要求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于任用贤才;善于纳谏。在其统治时期,君明臣贤,励精图治,农民负担较轻,唐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4、民族政策①唐太宗以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②汉藏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后来,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密切了汉藏两族的联系。)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有“贞观遗风”。6、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景做宰相,裁汰冗员,注意考核地方官,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节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在他统治前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7、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手工技术的进步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便于耕作的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制瓷技术有很大进步,陶器以“唐三彩”最为著名8、唐朝时,大城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9、唐朝的对外关系唐朝时,著名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天竺(今天的印度)取经,为中印文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唐玄宗时,鉴真和尚曾经六次东渡日本,最终到达了日本,在日本广泛传播唐朝的文化成就,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10、科举制度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的特点)。它初创于隋朝,在唐朝得到完善。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唐朝时,武则天不但增加了进士科的录取人数,而且有时还把应考的人集中到宫殿,亲自出题考试,开创了殿试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面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任官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唐朝后来科举考试重诗赋,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了促进作用。科举制度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对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科举制在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至清朝),影响很大。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年是靖康元年,史称“靖康之变”。同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唐朝中期后,人口又一次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到了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3、宋朝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兴盛发展农业:南方农民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秧马当时用于插秧,牛转翻车非常方便南方水田灌溉。占城稻从两广推广到了江淮地区。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制瓷业:南宋时,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制瓷业的中心(瓷都)。丝织业:丝织业的中心在江浙和四川。造船业: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海船使用了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密封舱技术,装配了指南针。商业:宋朝时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大城市。宋代城市的一大变化(特点)是打破了以往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割的界线,繁华的商业街市到处可见。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期,政府发行纸币“会子”,与金属货币并行使用。海外贸易:宋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广州等地设置了“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和明州是当时的主要贸易港口。4、铁木真建立统一的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5、①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分制度(行省制度)由此开始;②元朝还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一个行政区;③在澎湖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元朝疆域达到了空前辽阔。④元的统一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1、1405至1433年(明朝时),郑和率领船队前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2、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日益严重。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江沿海抗倭。荡平了浙江东部的倭患。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4、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①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设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使皇权达到顶峰。)②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组织。③实施“廷杖”制度。④实行八股取士,使读书人成为忠于皇帝的奴仆。(延续至清朝)⑤大兴文字狱。(延续至清朝)(明、清都采取的措施:④⑤)5、清朝康熙、乾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采取的措施康熙:①1683年,派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②雅克萨之战1685年,康熙帝派兵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大败侵略军。1686年,清军再次猛攻雅克萨,打败了沙俄侵略军,迫使沙俄政府与清朝政府商谈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③康熙初年,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后来,派军驻守蒙古,加强了对整个蒙古地区的控制。④康熙帝时,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顺治帝时,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方事务。乾隆:乾隆时期,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派兵平定。此后,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天山中南路的管理。从此,天山南北合称为新疆。6、清朝前期,我国疆域北接西伯利亚,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南包南海诸岛。7、闭关锁国政策1757年,清朝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限制,下令关闭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处口岸与国外通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的闭塞,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我国大大落伍于世界。八、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1、明朝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赵州桥是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2、唐朝最耀眼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