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体会本诗中“阔”字运用的妙处。【描绘里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气概豪迈。】【1、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请评析这些名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写景相当传神,而且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二、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了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过于直白,缺乏诗味。】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请分析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到了暮春三月,“杨柳堆烟”,“满”城皆是,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四、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赏析“排”“引”两个字,说出它们各自的妙处。【“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来白鹤冲天激起的豪迈乐观之情。】2、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但本诗却一反传统,格调高昂。请评析本诗中“鹤”的形象。【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飘零的杨花、思乡的子归,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为什么诗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人。】【1、我心与明月一样纯洁;2、友人像明月一样纯洁无辜;3、我的愁思无人能解,无人可诉只能寄于明月;4、唯有明月能同时见到我和友人;5、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答出三项即可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赏析练习六,阅读《观刈表》回答问题。1、请再写出两句白居易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加点词语。⑴小麦覆陇.黄⑵妇姑荷.箪食⑶右手秉.遗穗⑷左臂悬敝.筐⑸吏禄三百石.⑹岁晏.有余粮3、翻译下列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4、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5、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6、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2,⑴同“垄”,指麦地⑵担⑶用手握着⑷破旧⑸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⑹晚3,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拷。4,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5,一幅画是一家农民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提示了赋税的繁重。6,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七、阅读王维诗《使至塞上》做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3.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1.A2.略3.B)九、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春望》这首诗表达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2、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答:前四句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以景衬情,既以京城的荒凉景象作正衬,又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作反衬,处处照应,意在言外。3、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答:“破”“深”二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萧条凄凉的春景,渗透了诗人忧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4、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答:这句诗用对偶手法,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道路阻塞、音讯隔断时的内心感受,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5、诗中烽火本指(古代打仗时传递信息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烽火连三月)写战乱频繁。“家书抵万金”表现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感情。5、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答:诗人采用比拟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流泪,鸟也因离别而惊叫,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也有情,以物情写人之情,委婉曲折,真挚深沉。十、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为全诗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答:为全诗创造了一种朦胧、迷茫、空幻、冷漠的环境气氛。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答:《后庭花》是亡国之音,晚唐王朝即将重蹈覆辙之时达官司显贵沉湎声色,腐化堕落,作者对此无比愤慨和忧虑。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答:不是。而是一种曲笔,字面上是批评商女,其实一是斥责陈后主君臣轻荡招致危亡;二是揭露达官司显贵沉湎声色,腐化堕落;三是忧虑那即将重蹈覆辙的晚唐王朝的命运。十一、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情操?答:这两句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文天祥为正义事业而舍生取义的高尚节操。2、仔细体会它丰富的内涵。这两句诗丰富的内涵:(1)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能光耀史册。(2)为民族、为正义、而献身,死得其所,重于泰山。3、诗巧妙地利用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的两句诗是:怕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作用。答:(1)对过去战斗经历的回忆(2)忧国忧民的表现(3)点题十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答: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2)感悟诗人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答:这首诗摆脱了一般送别诗常有的感伤凄楚的情调,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勉友人欣然赴任,表现了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十三、已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勇于献身为国家效力的情怀。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答: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作者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十四、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品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人中蕴含哲理的理解。答: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这两名诗,洋溢着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2、仔细读诗,看看诗中是怎样扣住一“望”字来写景的,据此简述本诗写景的顺序。答:全诗不着一个“望”字,但句句都在写向岳而望。就距离而言,“望”自远而近,首联写远望;颌联写近望,颈联写细望;就时间而言,“望”是自朝至暮,进而由望岳想像将来登岳远望之情状,全诗紧扣一个“望”字着笔,描写望泰山所见所感,使一“望”字贯穿始终,成为全诗红线。3、诗中描写泰山的奇丽和高大形象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十五、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突出一个“春”字,处处透出早春的信息,说说诗中哪些词表现了“早”。“初平”的“初”,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的“早”,“新燕”的“新”,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的“渐”,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的“浅”,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2、这首诗写出了早春的哪些美丽的画面?描写了早春的画面:水画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3、能不能将诗中的“几处”、“谁家”分别改为“处处”、“家家”请说说你的理由。答:不能。因为诗中所写是早春之景,“几处”和“处处”、“谁家”和“家家”的数量、范围不同;“几处”、“谁家”更能给人春光乍见之感,如换成“处处”“家家”写得就不是早春景了。十六、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怎样的人生境界?联系王安石变法时的历史背景,试分析其当时的心态?答:全诗表现了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王安石提倡变法,导致激烈的新旧竞争,王安石似乎在借此诗说明:只要宋神宗信任他,就不必害怕反对者阻挠他实行新政。2、说说后两句诗的含义并谈谈这两句诗的哲理含义。答:登上山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身在凌空的最高层。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比喻掌握住了正确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十七、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