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理论研究:公共政策环境论、系统论、价值论、评价论、效益论过程研究: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终结(戴明循环)方法论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其他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第一章本章要点1.公共政策的含义:2.公共政策的实质:利益: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政策的本质:(1)首先是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而存在的(2)政策与利益密切相关公共政策的两种基本功能:(1)分配利益(2)增进利益。公共政策分析的两个基本标准:效率与公平分配利益:均衡各方。利益分配的动态性: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落实。增进利益:权衡得失3.公共的概念:公共空间存在的必要性和公共权力保护公共空间的必要性公共物品(国防、教育、环境)。公共政策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存在的原因:公共问题。公共政策存在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公共政策之惑: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公共权力要保障公民权利与利益,要保障公平、要维护社会正常发展公共政策:维护公共秩序,限制个人权利4.公共政策的特征和功能:公共政策的特征:政治性(阶级性)、价值选择性(价值标准)、层次性、阶段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公共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正导向和负导向】(政策、行为、观念的导向)、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消极性管制)、调控功能、分配功能最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的三种利益群体:(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大多数一般来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越少。5.公共政策的分类一般分类方法:(1)元政策(2)基本政策、(3)具体政策不同标准分类:政策制定主体、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范围(全局、局部)、性质(经济、政治)、表现形式(法律型、法规型、指示型)其他(鼓励性、作为和不作为)(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机构、政策制度、政府官僚机构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观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第一节政策主体1.官方决策者(1)立法机关(决策权和政策过程中的行为特征)(2)行政机关(政策制定与执行)(3)司法机关(政策执行和监督)(4)执政党(主导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治领导(内容)组织领导(程序)思想领导(意识)2.非官方参与者利益团体(表达利益诉求、提供政策信息、提供认同条件)追求利益团体自身利益途径:游说、捐款、抗议影响因素:团体成员数量、财力等各类资源、凝聚力、社会地位、政府对其态度、其他团体能力、政治系统中的位置、领导技巧3.大众传媒(1)传播公共政策信息:宣传、告知、反馈(2)引导社会舆论:影响与监督4.思想库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思想库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思想库的功能提供学术思想(认知机构)政策建议(咨询机构)评估政策结果(评估机构)输送人才(人才机构)制造思想观点(宣传机构)官方和非官方5.公民(选民)——(投票、代议、威胁、合作与不合作、参加利益集团)第二节政策客体1.社会问题(社会关系和环境的失调)2.目标团体(与社会问题相关的社会群体)第三节政策环境1.经济要素(社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水平)影响:基本出发点、提供必需资源、影响经济目标取向2.政治环境(社会体制因素—政治与行政关系、政治架构、政治文化)对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民主化程度、合法化程度)3.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智力和科技条件、伦理和心理条件)4.国际环境(环境、规则、关系)影响:对公共政策系统价值选择、参照系选择、性质的影响)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1.关于政策手段(为达到特定目的的政策目标的具体政策措施或政策工具)包括政策谋略与政策工具2.政策工具(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能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低←国家干预程度→高低:自愿性政策工具(家庭和社区、自愿性组织、私人市场)中:混合性政策工具(信息或劝诫、补贴、产权拍卖、税收和使用费)高:强制性政策工具(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3.公共政策的选择(经济学模型、政治学模型、综合模型)第三章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第一节政策模型概述1.分辨模型的有效性(1)排列并简化现实(2)认定重要层面(3)符合社会现实(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5)指导调查与研究(6)提出一定的解释2.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1)传统理性模型(完全理性模式或纯粹理性模式):决策追求最优解意味着决策者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并能够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的看问题。Ⅰ.具备的条件:①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②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Ⅱ.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提出备选方案③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④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Ⅲ.传统理性模型存在缺陷,原因在于①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②认识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③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1/人对信息感知能力有限/2/人的记忆能力有限④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⑤决策总是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限制(2)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1.行为表现: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优先理性之下,不必再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①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②人民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2.次优决策涉及的基本问题①有限目标②期望水平③探索方法—试探、随机、折中、效益(3)渐进主义:新政策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林德布洛姆,这一模式是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以现行的政策为基本方案,与其他方案进行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修改增加的新政策。特点:①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②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③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4)小组意识模型:源自凝聚力的群体狂想症特征①一致性思维②有倾向性的选择信息③极端化的盲目情绪④对群体的过分自信⑤很强的群体凝聚力⑥群体成员的共同性(5)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特点:1.政策决策权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不是被统治者的代表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段到精英阶段是缓慢且持续的4.精英阶层表现出刊发的一致性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部队称启示:1.公共政策不是反映公众的要求,而是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2.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掌握在精英们手中3.精英们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有一致的认识(6)制度理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特征:合法性、普遍性、强迫性(7)博弈理论:政策市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选择1.需要考虑对方的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优选择,对方亦是如此2.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也取决于对方的行动3.本质特征是双方的行动相互影响又相互依赖制约(8)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均衡1.社会团体拥护支持国家体制并维护运行体制2.团体成员会使任何孤立的团体难以偏离价值观,从而平衡维系3.团体间的竞争能使任何但各团体的势力得到有效控制,从未维系整体平衡(9)系统理论: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环境输入:要求和支持→政治系统→政策和行动→环境输出(10)过程模型: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1—5广义决策5—9广义执行1.社会问题的出现2.社会问题的确认3.政策议程的建立4.政策规划5.政策的采纳6.政策方案的执行7.执行效果的评估8.政策调整和改变9.政策的终结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1)混合扫描模型A艾泽尼奥:试图将全面理性决策和渐进主义决策的有点结合起来在一些场合全面理性是合适的,而另一些渐进主义是合适的。(2)批判性理论(3)实验性理论(4)取舍理论(5)最优化模式(规范最优模式)元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后政策制定(6)中国古代的政策观1.儒家的中庸之道2.道家的无为而治3.墨家的理性推理4.法家的系统理论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性质与特征(1)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1.问题、社会问题、政策问题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偏差社会问题是社会关系的失调2.公共政策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已成并采取行动,希望通过公共行为予以解决的问题①一种社会客观现象②必须由政府来解决③利益与规范的冲突④社会大多数人觉察、认同⑤团体力量对比的产物3.构成:问题构成、问题产生原因、问题产生后果影响4..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客观条件//2.主观性//3.价值性//4.大多数人//5.动态性(阶段性)//6.系统性5.分类①.结构性社会问题(社会制度结构引起的冲突和不满)贫困、人口、环境②.过失性社会问题污染、食品安全(2)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1.划分依据:问题结构①决策者的数量②备选方案的数量③政策目标的一致程度④后果的风险程度⑤概率的可计算程度2.类型结构优良问题、结构适度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结构特征要素:决策者、备选方案、效用价值、结果、概率问题结构:优良、适度、不良优良:一位或多位、有限方案、一致效用、结果确定性或风险、概率可计算适度:一位或多位、有限方案、一致效用、结果不确定、概率不可计算不良:许多、无限方案、效用冲突、结果不确定、概率不可计算3.政策问题类型——罗威分配性问题、管制性问题、再分配问题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第三类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错误的问题(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内容Ⅰ.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Ⅱ.公共问题(超越了个人特定的环境与范畴,与人类社会生活、制度或全部历史有关的问题)与社会问题(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只是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关注,并且需要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1.问题察觉:实质是找出实际现象与应有现象,经过比较发现偏差(规范偏差,利益偏差)2.问题界定:Ⅰ.界定偏差,内容:偏差构成、程度、性质、影响,方法:边界分析,类别分析,类比分析Ⅱ.说明原因:内容: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可控原因,方法:层级分析方法3.问题陈述:运用一些可操作性的语言把实质问题转化为一个详细和特殊的形式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步骤1.进行问题感知和体验问题情势问题情势:指的是一种情况或一组使人产生不满并感到有一定问题(偏差)存在的外部条件感知问题:认识或感知到问题情势的存在感知来自于理论研究、社会生活的感受等途径2.进行问题搜索寻找元问题从问题情势出发,分析人员开始搜索形形色色的问题,对元问题进行界定,结果找出元问题元问题:问题的问题(动态的、社会性)3.进行问日界定构建实质问题元问题没做出界定,实质问题叫做概念化的问题4.进行问题陈述建立形式问题界定实质问题→确立规范问题(形式问题)循环图→元问题→问题界定→实质问题→问题明确化→正规问题→问题感知→问题情势→问题搜索→第三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1)边界分析1.边界分析的含义估计各个利益相关人对问题的意见或阐述是否相对完善2.边界分析的步骤①找出持有不同意见的所有的利益相关者②找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意见③元问题的边界估计(2)类别分析1.类别分析的含义按照一定的框架和逻辑标准对元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类,从而构建实质问题2.基本步骤①逻辑划分:按照一定标准确立分类类别②逻辑归类:将元问题的构成项目归到所分类别家庭(A2贫困、A1非贫困)A2贫困:B1没收到政府转移支付,B2收到A1非贫困:B1没收到政府转移支付,B2收到3.类别分析的原则①实质相关②穷尽③互斥④一致性⑤层级差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