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闻一多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七子之歌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一句话》(闻一多)七子之歌:你知道是哪七子吗?《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常用作主题曲。此外,《七子之歌·台湾》与《七子之歌·广州湾》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是闻一多的学生和知己,两人友情深厚。著名诗人,代表作《老马》,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2000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004年2月5日去世,享年99岁。梳头抱歉秩序深宵伴侣小楷硕果卓越迭起澎湃shūqiànzhìxiāolǚkǎishuòzhuódiépéngpài大无畏锲而不舍目不窥园沥尽心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气冲斗牛kăilínlídǒuyānlìkuīqièwèi弥高兀兀穷年群蚁排衙校补迥乎不同独裁潜心贯注漂白qiánjiŏngcáimíwùyájiàopiǎo1、锲而不舍2、目不窥园3、沥尽心血4、心不在焉5、慷慨淋漓6、气冲斗牛7、兀兀穷年8、群蚁排衙9、迥乎不同10、潜心贯注11、一反既往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两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总结前一部分,第八段开启下文,介绍闻一多作为学者的一面。(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阅读前半部分文章引用闻一多的话为开头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在结构上:直接点题、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在内容上:将闻一多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三个事例:完成三本书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3.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用原文答)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把寻找民族繁荣昌盛的方法比作药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暗含着对闻先生的赞美之情。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前一个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个说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有吹嘘、自诩(xǔ,自我夸耀)的意思。阅读后半部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怎样的?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他“说”了就“做”。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小结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结构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18)内容特征具体表现目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既“说”又“做”《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最后一次讲演参加游行示威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献身民主事业。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身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实际谈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的爱国的精神;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等都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身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实际谈谈。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爱国热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都值得我们学习。四字词语自由选读,体味语言美四字词语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诗兴不作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迥乎不同一反既往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警报迭起形式紧张慷慨淋漓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运用四字短语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对偶句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3.不动不响,无声无闻。4.动人心,鼓壮志。5.气冲斗牛,声震天地。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运用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扩展迁移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点击进入)视频:关于“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赞扬闻一多:许多人是不战而屈,而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