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解决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1、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农村的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2、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3、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根据本人对该村的调查:这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到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村财政“缺口”大,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差,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耕作道路不畅导致无法进行机械化操作,农田水利建设不足导致农田看天吃饭的情况严重,更谈不上优化产业结构,田不抛荒就很了不起了;二是通组道路不畅甚至要肩挑手提的地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制约着生产的发展,三是人畜饮水问题没有解决,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四是没有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清洁家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目前杜家村要完成“五通”工程、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生活设施、“三清六改”、沼气建设、亮化、绿化、美化全面推进十三类公共设施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把杜家村基本建成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合格村,至少需要投入1500万元以上,而各级政府和部门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到目前为止,对基础设施仅补助建设了“一路二水”(通信、通电除外)。4、资源整合困难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现有的支农资金比较分散,整合的时候不仅涉及到利益调整,还涉及到资金用途的改变,不符合资金的使用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管理风险。5、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6、“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易突破上级规定的上限。通过“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农民投身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修路,农民只有在铺好路基的时候,政府才会去修建路面。上级规定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农民为铺好路基所花的费用往往超过此限额标准。农民自愿的行为与上级现行政策规定相冲突,以致许多时候农民自愿筹资筹劳被视为加重农民负担。导致该村通村公路硬化至今还欠20多万元工程款。三、对策及建议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定本村的实际,就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1、加大老区新农村宣传力度,结合实际细化宣传内容。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标语横幅、出墙报、宣传车进村入巷等多种方式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义、标准和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把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我们可享受的国家西部政策进行分项细致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及老区“八个优先”政策、苏区县享受国家西部待遇政策,扎实推进老区新农村建设。2、广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打造农村新型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势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3、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平台。要加强各有关专业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民心,成为民之所向。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以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教育、卫生、通讯、网络、生态能源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解决本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保障能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4、制订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农村条件差,很多人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工作,因此农村人才的培养、现有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关方面和各相关部门形成共识,紧紧抓住为农村培养人才、输送人才这个重点不放松,真抓实干。首先,要制订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智力支撑。其次,要增加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既包括政策上的投入,也要包括财力上的投入,要加大改善人才创业条件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再次,要加强对口部门人才支援的力度。制定长期支援规划,明确对口支援的目标,帮助建立健全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这样可以鼓励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工作,从而提高乡村医疗、教育、农牧科技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5、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但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和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在工作中,要坚持群众工作原则,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订村镇发展规划,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充分征求和吸纳农民群众的意见。对于农民自主参与、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通过以奖代补、以物抵资、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当前该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1、人畜安全饮用水问题本村人畜用水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村民饮水困难、不安全,取水方法简单,取水过程艰辛,无意中也就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村二委把建设好全村的自来水当作头等大事,因难以向上级申请到专项资金,而农民负担过重而实施缓慢,到2007年,在挂村单位财政局的支持下,才启动人饮工程,建成了村部所在地自来水,就这个点,也因资金不足和居住分散等原因,也只有200多人可以享受自来水,还有100多人没水喝,还须续建;2009年通过宁化县水利局安排的专项资金,加上村民的自身努力,建成邱坊尾小组自来水,解决了该组400多人的饮水问题,迄今为止,该村人饮工程尚未完成一半,还有8个点、1800多人的饮水问题亟需解决。完成本项目的实施,约需注入120万元资金。2、通组公路建设问题,交通问题成了阻碍该村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该村2006年能建成通村公路,得益于县财政局的挂村支持,但终因无村财投入,导致至今还欠工程款20多万,要完成该村“二总三分支”15.3公里的通组公路建设,只能靠大力争取专项资金和扶建资金来解决,靠该村自身力量是根本办不到的。也只有解决了交通问题,才能谈有计划的调整该村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产业,将劳动力转移到高效产业中来,完成该项目建设,约需投入380万元。3、农田水利设施的硬化维修问题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制约了该村农业多元化的发展。目前全村有5.8公里的水利渠道,已完成硬化维修的有200米,还有5.6公里的水利渠道没得到硬化维修。该村2930亩耕地,考的是水渠引水施种,没有水渠,有2/3以上的田都将成“望天田”,有的面临荒芜。作为该村发展根本的土地,如果失去了,该村就失去了发展基础。所以建设农田水利成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实施本项目,经预算约需56万元资金。4、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问题。搞好新农村规划,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由政府扶持、村委会主持、群众参与,一是从改变村庄“脏、乱、差”的现象入手,以“三改”(改水、改厕、改路)为突破口,。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逐村完成村容村貌整治。改厕方面,以发展沼气为突破口,政府拨出专项资金补助农民的沼气池建设,用2年时间拆除现有全部露天厕所,结合“沼气工程”,启动“清洁家园”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改建水冲式卫生厕所。沼气池建设要高标准高质量。3-5年内完成整治工程,力争做到村内无成片暴露垃圾。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巷道亮化,村庄绿化。二是每片建设一个卫生室,村部建设一个卫生所,培训3-5名乡村医生,购置必需医疗器械,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三是规划几个新村建设点,并配套农民健身场所、设施,安排农民建房“造福搬迁”。四是扩建村部,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室、农民书屋等基础设施,五是建设几个“农家店”,方便群众购物。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