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性质:教师教育必修课课程代码:BY000001适用专业:公共心理学学时:36学分:2一、考试目的与任务心理学课程考核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基本知识、原理掌握状况,能否学以致用;二是对教学状况作出检查,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判断教学目的的达成度,也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二、课程教学参考书教材:任金杰陆雪莲主编.高师心理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参考资料: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隋光远.心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4.叶奕乾.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7.沈德立主编.李洪玉.思维策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8.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三、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1.心理学概述(1)识记:①心理学、心理现象②心理学独立的标志③神经元、反射、反射类型④神经系统(2)理解:①心理的实质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③反射的类型(3)运用:2①应用心理的实质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②在生活学习中分析自己的心理现象③应用大脑的左右功能的不对称性的理论解释现实中的现象④运用条件反射原理改善不良的习惯2.注意(1)识记:①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概念②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条件③注意的功能(2)理解:①意识的分类及功能②注意的品质③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运用:①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分析、解释教学中的现象②根据注意的品质培养注意力3.感觉和知觉(1)识记:①感觉、知觉、错觉、感觉阈限、适应的概念②知觉的特性③感知觉的关系(2)理解:①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②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③理解社会知觉的偏差(3)运用:①能够运用知觉特性分析教学中的现象②运用感觉规律揭示生活中的现象③解释错觉现象4.记忆(1)识记:①记忆、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概念②影响遗忘的因素、防止遗忘的方法③记忆的品质(2)理解:3①记忆种类与记忆过程②影响识记的因素(3)运用:①运用识记方法提高记忆效率②运用记忆有关原理分析教学、学习中的现象5.思维与想象(1)识记:①思维、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思维的概念②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2)理解:①思维的基本过程②解决问题的阶段(3)运用:①利用思维原理分析教育实例②利用想象知识解释生活现象6.情绪和情感(1)识记:①情感、激情、理智感、挫折、应激②情绪和情感的关系③情绪的状态、情感的种类(2)理解:①情绪和情感的作用②挫折的表现③道德感、理智感对人的实际价值(3)运用:①利用情绪相关知识学会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②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培养与调控7.意志(1)识记:①意志的概念②意志行动的特征③意志的品质(2)理解:①认知、情感、意志的关系②意志过程分析4(3)运用:①运用意志行动的特征剖析自己行为是否是意志行为②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8.个性及其倾向性(1)识记:①个性、需要、动机、兴趣概念②个性特征(2)理解: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②动机的种类③影响个性的因素(3)运用:①运用需要动机形成和发展理论,分析自己的需要和动机②分析自己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9.气质与性格(1)识记:①气质、性格概念②气质与性格的关系③气质类型的特征(2)理解:①气质学说、性格类型②气质和性格的测量(3)运用:①能够分析典型气质类型特点并能够因材施教②根据性格结构特征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并制定自我完善规划③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分析性格对命运的影响10.能力(1)识记:①能力、智力的概念②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③能力与天才、才能的关系(2)理解:①智力的结构理论②能力的测量③影响能力的因素5④能力的个别差异(3)运用:①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②根据能力结构特征剖析自己的能力特征,并制定自我完善规划③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分析能力的个别差异性11.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了解:①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②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的发展(2)理解:①青少年的矛盾心理②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3)运用: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12.学习理论(1)识记:①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的概念②学习策略(2)理解:①影响学习过程的内部因素②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③理解学习动机理论(3)运用:①在学习中运用认知策略②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3.教师心理(1)了解:①教师角色②教师能力结构(2)理解:①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和重要意义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3)运用:①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方法②教师应如何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6撰写人:邱芳婷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