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公共政策学的缘起和发展一、学科名称梳理二、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三、公共政策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学科名称梳理⒈不同的学科名称: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政策研究政策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研究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学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二、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1、公共政策概论2、公共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具体领域三、公共政策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⒈公共政策学与政治学⒉公共政策学与经济学⒊公共政策学与管理学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1、政策研究的起源2、政策学产生的背景2、政策学产生的背景⑴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为政策研究应用与政府决策提供了动力⑵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公共政策的作用突现出来⑶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研究工具和实用技术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与政策研究创造了条件1、创建(20世纪50年代)2、形成(20世纪70年代)3、反思(20世纪80年代)4、拓展(20世纪90年代)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研究途径和学习意义一、研究方法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⑴制度主义(6)精英理论⑵过程理论(7)公共选择理论⑶理性主义(8)博弈理论⑷渐进主义⑸团体理论2、经济学的研究途径⑴福利经济学⑵新制度主义⑴福利经济学假定:在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政府来补充或取代市场机制⑵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的决定性作用二、研究意义⒈理解政策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它带给社会的影响。⒉在政治上保证国家政府采纳正确的政策,规范社会的发展方向,达成一定的发展目标。3、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1公共政策主体2公共政策目标3公共政策过程4公共政策形式5公共政策功能一、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一、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第四讲政策的制定1、社会问题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2、公共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一、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客观因素:国内原因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人文事件如经济衰退技术发展社会的变迁国外的原因战争的爆发武器的变革国际关系和国际间联盟的变更主观因素:价值观的变化期望目标的改变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1、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该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一、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2、政策议程的分类(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政府议程/正式议程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1、政治领袖的作用:决策系统的核心2、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的开放程度3、利益团体的作用:4、公民个人的作用5、大众传媒的作用6、问题自身的作用:问题的明朗化程度二、政策议程的建立的条件1、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2、抗议活动(包括暴力手段)3、新闻媒介三、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四、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1、政治原则的偏离2、价值体系的排斥3、政府体系的封闭4、政府承受能力的不足5、表达方式不当五、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模式AB科铂王满船1、外在创始模型1、自下而上,先民间后政府2、动员模型2、自上而下,先上层后下层3、内在创始模型3、只上不下,自行决定4、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一、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特征和分类1、含义有关公共政治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第三节公共政策制定2、特征: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期性3、基本的政策目标公平效率自由安全4、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1)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2)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评估标准.5、政策目标的选择(1)区分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2)战略目标的排序5、政策目标的选择(1)区分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2)战略目标的排序(3)具体政策目标的设定5、政策目标的选择(1)区分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2)战略目标的排序(3)具体政策目标的设定要求:政策目标具体明确政策目标要有针对性政策目标要现实可行政策目标的设定要与其他相关政策协调1、含义: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2、政策方案规划主体:政府政策分析组织利益集团公众二、政策方案规划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方案切实可行3、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含义2、评估标准3、评估方法四、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2、评估标准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它针对方案是否会正常运行.例如桥梁建设是否能改善交通状况.主要概念是效力.经济可行性:主要关心政策规划的成本大小和产出的收益多少.主要概念涉及成本,收益等.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规划的可能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主要概念涉及权威性,能力,组织支持等政治可行性:主要关注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主体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规划的成效.涉及的主要概念有可接受性,法定性,公正性等.四、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一、公共政策决择二、抉择主体三、政策合法化第四节政策抉择与公共政策合法化一、政策方案抉择1、含义:政策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政策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2、实质:政策合法化(对抉择过程作出程序化和法制化的规定)二、抉择主体1、国家元首2、行政首长3、民意代表4、法官5、执政党6、军事机关和军事首脑三、政策合法化1、合法性与合法化2、政策合法化:政策方案上升为法律或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它由国家有关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立法活动和审查活动构成。3、政策合法化的途径(1)行政程序的政策合法化由行政首长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审批签发政策方案。在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政府不同层次上展开。在不超越职权范围的情况下,行政审批的行政方案具有合法性。3、政策合法化的途径(2)政策合法化的法律程序立法机构通过特定程序审批通过政策方案。A批准通过政府提出的计划、预算、决算、罢免和弹劾有关人员,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B政策立法(政策法律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资源与手段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第五讲公共政策的执行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三、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四、政策执行的原则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一、什么是政策执行1、含义: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2、本质: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1、特点: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行为的能动性影响的深远性手段的强制性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和重要性2、重要性: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指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忠实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创新原则效益原则三、公共政策执行原则一、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序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资源与手段一、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序1、准备阶段加强政策认知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2、实施阶段政策宣传政策实验全面推广3、总结阶段政策执行监测政策执行再决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技术手段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财物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制度资源三、公共政策执行资源一、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执行1、政策执行组织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执行组织权责的明确性第三节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因素2、政策执行人员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二、公共政策对象与公共政策执行利益趋向文化心理因素文化教育程度三、公共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执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概述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过程和影响因素第三节公共政策监控第六讲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概述一、政策评估的历史发展1、政策评估和政策、政策制定相伴而生2、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师在20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的。3、一战前已有少数研究者开始政策评估。4、20世纪30年代社会科学家开始倡导用社会研究方法评估政府政策。5、二战中美英军队对人事政策、宣传策略进行评估。6、50年代后,政策评估在西方国家已经很普遍。60—70年代,政策评估得到快速发展。80年代后的行政改革运动强化了对政策的评估。二、政策评估的含义所谓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断。1、提供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提升政策质量。2、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手段。3、作为提出政策建议和分配政策资源的依据。4、向个利益相关方提供政策信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三、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政府评估者方式:政策调查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公民意见和投诉政策听证会四、公共政策评估主体2、民间评估者媒体学者利益集团独立研究机构四、公共政策评估主体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2、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3、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五、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和过程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需求评估:通过一定的方法发现社区需要哪方面的改变?改变的紧迫性如何?需要进行怎样的改变的过程即为需求评估。2、过程评估:在政策开始执行后对政策得以按原定设想执行的程度进行的考察研究。3、效果评估: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效率,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损害在有关群体中的分配是否公平;政策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和尚未实施的政策方案可能取得的成果。4、影响评估:政策的外部影响。政策产生的预定目标之外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站带的评估。二、评估的标准1、杰弗里·维克斯:(1)保持动态平衡的功能(这种平衡不仅必须全面保持,它的暂时性波动也必须保持在该系统的弹性可以容纳的限度之内),又称该功能为生存功能。(2)优化自我保持功能。(3)使资源流动最大化的功能。作者称此功能为增长功能。(4)优化功能性绩效的功能。这四种成功和失败的维度(前三种为新陈代谢,后一种为功能性的)对于所有的组织机构都是共同的,而且它们是所有组织机构管理者必须认同的成功条件。二、评估的标准2、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将评估标准分为六类:效果、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宜性3、我国台湾学者林水波、张世贤在《公共政策》一书中认为评价标准有八个方面:投入工作量、绩效、效率、充足性、公平性、适当性、执行力、社会发展总指标。4、陈振明提出了五大标准,即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三、评估过程1、评估筹划2、评估实施3、评估总结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4、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外在因素的介入:如内在变迁、长期趋势和突然事件的影响。5、获取数据的困难6、官方的抵制四、公共政策评估的制约因素五、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1、用于解决某一问题的资金不足2、政府可能以削弱它们作用的方式进行管理3、公共问题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而政策却可能只解决其中的一个或数个问题。4、人们以与政策作用相反的方式对政策做出反应。5、政策可能存在目标间相互冲突。6、解决问题的代价大于利益。7、许多公共问题时不能解决的,或至少不能彻底解决。8、当政策形成或运用时,问题已经发生变化。9、新问题会转移政府注意力和行动。六、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1、目标达成模式:目标达成评价,关注的是政策结果与政策目标是否一致;影响评价:关注政策结果是否由政策项目所造成。2、附带效果模式:关注非预期的、预料之外的政策效果(政策的副作用)。3、无目标模式:全面观察政策实施,找出所有相关结果,不管理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