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次函数知识总结和训练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10分左右题型多样,形式灵活,综合应用性强。甚至有存在探究题目出现。主要考察内容:①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②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③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④考察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突破方法:①正确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②运用数学结合的思想解与一次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③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球一次函数解析式。④做一些综合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函数性质: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b为常数,k≠0),∵当x增加m,k(x+m)+b=y+km,km/m=k。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点,坐标为(0,b)。3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像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4.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重合;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平行;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相交;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不等于0)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图像性质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1)列表.(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是(bk与0),(0与b).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例):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y=kx+b时: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三、四象限。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第一、三象限,不会通过第二、四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第二、四象限,不会通过第一、三象限。5、特殊位置关系: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值的乘积为-1))③点斜式y-y1=k(x-x1)(k为直线斜率,(x1,y1)为该直线所过的一个点)④两点式(y-y1)/(y2-y1)=(x-x1)/(x2-x1)(已知直线上(x1,y1)与(x2,y2)两点)⑤截距式(a、b分别为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⑥实用型(由实际问题来做)公式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5.求两个一次函数式图像交点坐标:解两函数式两个一次函数y1=k1x+b1y2=k2x+b2令y1=y2得k1x+b1=k2x+b2将解得的x=x0值代回y1=k1x+b1y2=k2x+b2两式任一式得到y=y0则(x0,y0)即为y1=k1x+b1与y2=k2x+b2交点坐标6.求任意2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坐标:[(x1+x2)/2,(y1+y2)/2]7.若两条直线y1=k1x+b1∥y2=k2x+b2,那么k1=k2,b1≠b28.如两条直线y1=k1x+b1⊥y2=k2x+b2,那么k1×k2=-19.y=k(x-n)+b就是向右平移n个单位训练题一、填空题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的是()A.y=2xB.y=12xC.y=24xD.y=2x·2x2.下面哪个点在函数y=12x+1的图象上()A.(2,1)B.(-2,1)C.(2,0)D.(-2,0)3.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的是()A.y=2x-1B.y=3xC.y=2x2D.y=-2x+14.一次函数y=-5x+3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A.一、二、三B.二、三、四C.一、二、四D.一、三、四6.若一次函数y=(3-k)x-k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A.k3B.0k≤3C.0≤k3D.0k3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A.y=-x-2B.y=-x-6C.y=-x+10D.y=-x-18.已知函数y=-x+m与y=mx-4的图象的交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那么m的值为()A.±2B.±4C.2D.-29.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如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y(千米)与行进时间t(小时)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10.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2,-1)和(0,3),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A.y=-2x+3B.y=-3x+2C.y=3x-2D.y=12x-3二、选择题:11.已知自变量为x的函数y=mx+2-m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_,该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12.若点(1,3)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13.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1,3)和B(-1,-1),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14.若解方程x+2=3x-2得x=2,则当x_________时直线y=x+2上的点在直线y=3x-2上相应点的上方.15.已知一次函数y=-x+a与y=x+b的图象相交于点(m,8),则a+b=_________.16.若一次函数y=kx+b交于y轴的负半轴,且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少,则k____0,b______0.(填“”、“”或“=”)17.已知直线y=x-3与y=2x+2的交点为(-5,-8),则方程组30220xyxy的解是________.18.已知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经过点(a,1)和点(-2,b),则a=________,b=______.19.如果直线y=-2x+k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9,则k的值为_____.20.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与x轴交于点C,则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AOC的面积为_________.三、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共60分)21.根据下列条件,确定函数关系式:(1)y与x+4成正比,且当x=9时,y=16;(2)y=kx+b的图象经过点(3,2)和点(-2,1).22.一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xy1234-2-1CA-14321O23.(10分)如图所示的折线ABC表示从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1)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通话2分钟应付通话费多少元?通话7分钟呢?24.两摞相同规格的饭碗整齐地叠放在桌面上,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信息,解答问题:(1)求整齐叠放在桌面上饭碗的高度y(cm)与饭碗数x(个)之间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若桌面上有12个饭碗,整齐叠放成一摞,求出它的高度。25.已知雅美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可获利50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0.6米,B种布料0.9米,可获利45元.设生产M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得的总利润为y元.①求y(元)与x(套)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当M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能使该厂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15cm10.5cmcm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