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练习题(一)1.疫源地是指C.疫点或疫区2.某年冬季,某地区居民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此毛蚶称为A.传染源3.传染源是指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4.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E.经空气传播5.下列各因素中,属于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是B.气候、地理6.在孕期或分娩期.病原体从母体传给子代称为C.垂直传播7.因吃不洁食物而感痢疾,食物是D.传播因素(媒介)8.传播途径是指A.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9.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E.判断传染病传染力的大小10.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1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12.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是B.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1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D.有病原体、免疫性、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4.下列哪一项不是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C.有地区性及职业的区别15.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形成传播的重要条件是D.易感者与传染源有密切的生活接触16.传染病预防中,首先应对传染源采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象应包括D.对病人、接触者、病源携带者和动物传染源17.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8.以下哪句话是正确的C.某些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19.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传染源E.受污染的食物20.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及流行,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E.A+B+C21.传染源包括E.A+B+C22.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措施是A.人工自动免疫23.流行因素中,受社会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是A.传播途径24.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E.可经上述所有途径传播25.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不包括E.老年人口的增加26.经土壤传播的意义取决于E.A+B+C27.以下哪些符合“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C.有明显的职业特点28.以下哪些符合“间接接触”传染病的流行特征B.常呈散发29.以下哪些符合“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E.以上都是30.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经空气传播31.在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别的是C.显性感染32.外潜伏期是指B.病原体侵入吸血节肢动物体内至使吸血节肢动物具有感染性的这段时间33.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根据传染病的E.潜伏期34.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的主要依据是C.传染期35.1990年,某城市有麻疹暴发流行。经调查发现,此时期有大量的流动儿童迁入。从人群易感性角度考虑,这主要是因为C.易感人群迁入36.某一孕妇在怀孕初期因车祸进行了输血,不久发现婴儿HIV阳性,婴儿感染的最可能传播方式B.垂直传播37.被狂犬咬伤严重或者接近头部者,必须在72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这主要是下面哪一个因素决定的B.潜伏期38.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10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各种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39.1990年,某城市有麻疹暴发流行。经调查发现,此时期有大量的流动儿童迁入。从人群易感性角度考虑,这主要是因为C.易感人群迁入40.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C.疫源地41.对流感的预防措施应采取D.A+B+C采取综合性措施42.早期正确诊断传染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E.有助于防止传播43.关于我国预防控制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E.以治疗为主44.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包括D.鼠疫和霍乱45.下列各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血吸虫病4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B.3类39种47.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正确的是A.城镇2小时内,农村2小时内48.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B.鼠疫49.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包括C.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50.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农村最多不超过B.2小时51.下面关于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的表述,正确的是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52.国家对艾滋病实行以下哪项制度D.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53.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条例规定,公开艾滋病病人信息的,应依照哪项法规予以处罚D.传染病防治法54.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下来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是;D.医师应对感染者病人的隐私予以保密55.A县张某系艾滋病患者,在B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期间,擅自逃出医院回到A县,脱离隔离治疗。为防止艾滋病传播,可以协助传染病医院追回张某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的是E.公安部门56.在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前,需核对的内容最主要的是D.疫苗名称57.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的疫苗不包括D.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58.预防脊髓灰质炎常用B.活菌(疫)苗59.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情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是A.接到报告1小时内60.可用于预防乙肝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是D.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61.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A.经粪-口途径传播62.目前对乙型肝炎的最主要的防治手段是B.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63.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叙述错误的是C.仅有携带者能检出HBsAg64.预防丙型肝炎最重要的措施是A.使用一次性注射器65.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是C.急性期病人和健康携带者66.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B.粪-口传播67.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C.HBcAg68.下列消毒剂中对乙型肝炎病毒杀灭作用不大的是C.洗必泰69.HBsAg阳性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应首先检查C.HBeAg70.下列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的血清学检查结果是D.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71.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D.胎盘球蛋白对甲、乙型肝炎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72.对于戊型肝炎,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E.无明显的季节性73.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特征叙述错误的是E.有包膜RNA病毒74.下列指标中,目前临床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采用B.血清中抗-HAVIgM75.男性,42岁,5年前体检发现HBsAg(+),但肝功能正常,未予理会。近2个月来感到体力和食欲均减退,查ALT240IU/l,TBil为40mol/L,HBsAg(+)。最有可能的诊断是D.慢性乙型肝炎76.一外科医生为一例慢性乙型肝炎硬化患者做手术时,不慎被沾有HBeAg阳性病人血液的缝针刺破右手指,这时立即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C.立即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77.一男性手术时曾输血800ml,1个月后出现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怀疑为输血后肝炎,进行实验室确诊首先应检查的是B.抗-HCV78.孕妇HBeAg(+),对其新生儿最好应注射B.HBIg+乙型肝炎疫苗79.20岁男性,喜食毛蚶,一周前突然发病,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肝区疼痛,尿色渐加深至浓茶状。实验室检查抗-HAV阳性。近日体温降低,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最可能的印象诊断是A.甲型肝炎80.某患者外科手术时输血500ml,近日出现黄疸,并伴肝区痛,食欲不振,厌油食等症状。查抗HCV-IgM(+),最可能的印象诊断是C.丙型肝炎81.乙肝抗原抗体检查结果为:HBsAg(-),抗HBs(+),抗HBc1gG(+),HBeAg(-),抗HBe(+),应判断为D.乙肝恢复期病人,传染性弱82.某男,40岁,因进食生海鲜毛蚶,近日ALT1000U,SB54mmol/L食欲不振,呕吐频繁,血HAV-IgM(+),该患者传播途径为A.粪-口途径83.患者,男性,18岁。慢性乙型肝炎10年,肝功能反复异常,一个月前因搬家劳累,3周来症状加重,并出现黄疸。体检:重病面容、深度黄疸、肝掌及蜘蛛痣(+).腹胀、腹水征(+)。ALT200IU/L、TBil400μmol/L、PTA23%、HBsAg(+)。最可能的诊断是E.慢性重型肝炎84.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D.解热镇痛药85.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最致死的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是B.高钾、低钠、酸中毒86.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三大主征是A.发热、出血、肾损害87.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C.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害88.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C.1~2周89.下列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的原发性休克特点的是D.由继发感染引起90.下列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血常规改变的是A.WBC一直增高91.流行性出血热多尿移行期的临床特点是E.尿量开始增加,症状进一步加重,尿素氮继续升高92.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特征有E.以上均是93.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一旦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应尽快转上级医院治疗94.女性农民,发热4天,昨天尿量680ml,呈酒醉貌,注射部位可见片状瘀斑,尿蛋白(++++),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D.立即应用呋塞米200mg静脉注射95.男性,40岁,11月份发病,发热3天,血压72/40mmHg,血象:WBC18×109/L,血小板56×109/L,尿蛋白(+++),该病人的诊断首先应考虑为C.流行性出血热96.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在病程第六天,尿量仅80ml,血压186/98mmHg,脉洪大,面浮肿,体表静脉充盈,两肺底有散在湿啰音,对此病在治疗上应立即采用下列哪组措施治疗为好A.严格控制输液量、应用高效利尿剂、导泻97.3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腰痛五天、无尿二天以“流行性出血热”入院,经用利尿、纠酸等治疗未见好转,目前烦躁不安,眼睑浮肿,体表静脉充盈,脸潮红,血压170/90mmHg。心率120次/分,律齐,应考虑是B.高血容量综合征98.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病情凶险的病毒感染,其病原体是C.汉坦病毒99.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哪项是错误的D.为DNA病毒100.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101.下列属于人畜共患病的是B.流行性乙型脑炎10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的部位是A.脊髓103.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最主要的3种凶险症状为B.高热、惊厥、呼吸衰竭104.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频繁抽搐的原因是A.脑水肿,高颅内压105.男性,20岁,外地来广州学生,高热3天,抽搐、意识障碍1天入院,体检体温40℃,呼吸30次/分,颈抵抗,病理神经反射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外周血象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92%,尿蛋白(+),为明确诊断,下列检查中最重要的是B.乙脑特异性抗体检查106.患儿8岁,8月12日清晨来院急诊。其母代诉:于昨夜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呕吐。甚至天亮前呼之不应,并持续抽搐。检查:患儿昏迷,高热41℃,瞳孔左>右。呼吸节律不齐,呈双吸气。血象:白细胞28.4×109/L,中性粒细胞0.94。本例的诊断最大的可能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107.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阶段体温达40℃左右,昏迷,反复抽搐,但无呼吸衰竭,恢复期有运动性失语,该病人属于乙型脑炎的C.重型108.10岁患儿,8月中旬因发热、嗜睡、头痛3天入院。体温:40℃,意识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缩小,颈软,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0.1×109/L,中性粒细胞0.8,淋巴细胞0.2,糖2.77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300mg/L,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数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应诊断为D.流行性乙型脑炎109.男性,12岁,高热伴头痛2天,神志不清半天,于7月中旬入院,体检体温40.5℃,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昏迷状态,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仅及,脾未触及,病理神经反射阳性,外周血象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92%,该病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D.流行性乙型脑炎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