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成果报告广安区大安镇初级中学校《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是我们三人于2014年4月开始研究,根据生本课堂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后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已是不容置疑,而找出一种适合农村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刻不容缓。本课堂总结、分析了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尝试找出一种适合农村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一、研究背景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源质量普遍有所下降,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基本技能的熟练;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概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没有实效。有学生团团坐,组里“一人言”的包办现象;有合作无目的、任务不明确、讨论没实效、吵闹嬉笑顾此失彼现象;有凡问必议、点到为止、刚一开锣又收兵的花架子现象。孩子是属于二十一世纪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合作能力,否则就很难成功,所以,教会孩子与他人合作,首先是在学习上的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教师不能只注意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而目前的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的教不仅应该考虑到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教师更应该在将“合作学习”应用于数学教学方面下足工夫,以求优化教学组织,提高育人质量。二、研究方法、措施和活动(一)问题的提出2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采取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已经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特别在农村,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在我校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当前的数学课中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不清楚;有的教师即使清楚但是觉得这种模式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在这种前提下,找出一种适合农村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迫在眉睫。(二)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重在解决农村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上课气氛沉闷,没有人举手回答问题,更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三)研究目标通过研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组,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目的。最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改变呆板、沉闷的教学探究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新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为师生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从而真正推动农村数学教学改革。【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农村学校城区学习(四)研究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合作学习首先解决的是学生分组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所以必须科学的构建合作小组。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度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探究的出发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借助数学问题的魅力来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探索性,有时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有时的问题虽然有思考价值,但老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学生对不同的想法根本无3法提出有价值的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克服这一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思维活动的展开。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在现实课堂中,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们大多有两种表现,一是做自己的事,比如看课件、板书等,完全游离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指导;二是介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可往往教师一参与,学生就不敢说话,只听老师说,或者变为某一个学生和老师的对话。我们要研究这一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相关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弄清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原因,寻求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2.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在小组合作评价实际操作中比较不同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时间、地点,不同评价强度,同一评价对不同评价对象等对评价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评价标准和机制,努力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最求评价的最佳效果。3.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信息、资料,分析研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用他山之石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评价过程。4.个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慨括、提炼出其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5.考核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六)研究措施1.教师加强理论学,提高自习身素质首先抓好数学《课堂标准》《生本课堂》等的学习,这半年来在教学中我们三位教师根据新课程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最好,每位教4师还要充分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先进理念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式,研究过程中,我们三人在网上收集资料,并加以归类。总结,吸收其中的先进经验,在加以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注重过程管理,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三人小组,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立自己的小专题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每位教师的小专题的确定本着“小而精、有实效、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的小专题都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达到预定目标。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表现形式(一)时机不当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太易或太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课改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实际不当,收效甚微。(二)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出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三)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形式,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虽然出现了一片热闹的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假”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缺乏小组合作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5(四)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的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的目的,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五)评价不足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的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评价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这种不公平、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六)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过易或过难在农村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很一般,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讨问题方面很欠缺。在数学课教学中,有时学生讨论问题教学环节出现鸦雀无声,安静冷场的场面。有时学生讨论问题漫无目的、羞羞答答、含含糊糊、动作迟缓、一言不发,急了教师,糊了学生,导致课堂教学容量小、效率低。(七)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有的教师在实践中也感到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对于在哪些方面教师应该出手帮助,什么时候又应该大胆放手,教师还不能很好把握,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造成小组成员结构随意、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合作交流发言混乱各说各话、小组学习评价缺失等现象,学生没有得到该有的锻炼,自主学习成为空中楼阁,课堂教学效率低。四、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真正领会,导致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形式化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是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但有的教师对新课改6理念及其精神了解不深,简单的把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大部分地区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讨论的局面上。大部分嫩时间教师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坐在一起,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逃了,然后说下各个小组的结果就算完成任务。这时教师还没有完全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认识。(二)具体实施阶段一是教师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新课改意识不强,没有很好的理解新课标要求,不能很好的分析教学内容,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上准备不充分,分组不科学,小组合作问题不明确,教学需要道具准备不到位,包括记录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报告等。因此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积极。然而,学生学习盲目,没有明确目的的讨论;二是时间不充足,质量不高。经试验表明:小组进行较复杂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五到八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也不能少于五分钟。很多小组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只过十几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讨论,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合而无质;三是要求不到位,合而无作。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一是没有明确要求,二是没有及时宣布要求,学生对和这些什么,怎么进行合作,学生在合作些什么,怎么进行合作,学生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如何展示,汇报要求等不明白;四是不能及时指导,把握不住时机。指导不及时,是指教师在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最后成果交流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引导;五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单一,不到位。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制定者和引导者。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为了不断调整小组成员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三)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参与者,也是合作的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