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作为教师的不能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初中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往往是教师、学校、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初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实践与研究》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众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特别在教学方法上更为突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中央教科所卢仲衡教授的“数学自学辅导法”、顾泠远博士的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我校以前曾实施的“分层递进教学法”等都是典型的改革代表。这些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每所学校因为各有自己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着教师的头脑,虽然有好的教学方法、经验,也无法予以实施。综观我校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问题探究后反思漠不关心,以致出现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正如肖川博士所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随着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入我校的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教师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一方面从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我校从教,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接,反思性教学能为他们快速成长找到一条捷径;另一方面转进我校的学生不习惯我校教师的教法及其学习方法,反思能使他们尽快适应我校的学习的氛围;再一方面从外地引进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毕竟不熟悉我校学生的学情,反思性教学能使他们尽快适应我校学生的教学。同时即便是老教师也需要再提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通过反思,才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探究者”。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育所关注的是到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反思是学生的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本研究结合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认为找出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是课堂数学教学的关键。所谓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教学途径就是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年级明确课堂教学落实的改革重点,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构建数学问题探究反思的数学课堂结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二、研究的依据(一)二期课程标准和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二期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初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而主动2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离不开进行反思性教学。《标准》为反思性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2、.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萧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所有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而“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的)发挥效能。”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实质上是反陈规旧套、千篇一律,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初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因此,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2、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指新信息的学习,主要指学习主体自身努力的结果,强调学习过程,直觉(创造)思维、内在动机、信息提取。发现学习是人类基本的学习活动,是一切科学发明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最终归纳。学生的发现方法和发现态度和发现后对问题的反思是最为重要的。本研究的《初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反思加以论证,而教师的教只是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因此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为本研究指明了方向。(三)信息背景下的学习心理观营造课堂心理气氛的理念。在《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关于课堂心理气氛是这样解释的——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氛围。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心理背景,又是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和发展的。要提高初中数学的问题探究反思的实践研究的实效,必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以营造课堂心理氛围就成为本研究的依据之一。三、研究目标通过调查和实践,分析影响本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因素是传统教学模式,即满堂灌。因此①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营造愉悦生动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欲是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标。②通过指课题组成员:冯志华钟瑛金玉丽范建红3导、实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改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本课题研究的第二个目标。四、研究的内容1、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探究进行反思的内容和策略2、教师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在行动中研究3、学生反思性学的内容与形式五、研究方法在研究组织上,以教研组为龙头,以四个备课组为支线,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六、研究的策略1、选题策略数学问题探究反思的设计要坚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素质,着眼于学科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服务和服从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注意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开展一些太成人化和功利化的问题。问题设计除了紧扣数学学科的问题外,还符合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探究热点,确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探究作业。其次,每学期还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究”,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问题。如在暑假期间布置学生写数学作文,记叙身边的一些琐事,要从中反映出数学问题的。再次,教师提供一定的选择范围或若干参考题型,帮助学生拓展思路。2、组织策略数学问题探究不同于班级授课制的学习,它更开放、更灵活。采用“独立、合作”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数学问题探究反思过程既需要学生独立地思考探究问题,同时也更需要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因此,我们帮助他们建立合作小组,以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中的学生好差不一,这样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以优等生来带动学困生,使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然后指导制定搜集资料计划,包括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安排表等,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如何调查,如何展开。这样作,目标明确,步骤清楚,既分工又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活动,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去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在探究反思学习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群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表达与自身水平相适应的见解,组织协作学习,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支持和强化学生对假设合理性的探讨,使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3、指导策略数学问题探究学习的起始,必须由教师引导,把学生引上“探”、“究”、“思”和“结”之路。也就是先“探”后“究”再“思”——把握探的方向、控制究的深度、回归理性思维,形成逻辑推理习惯、展开知识扩展的空间,然后让学生自己小结或总结或谈收获。数学问题探究反思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所以,在数学问题探究反思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一点作为重点,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4、感受数学,重视对“过程学习的反思”的策略数学的核心是对问题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数学学习应该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对问题探究过程的反思,为此,我们课题组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下做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体会思维方法;(1)不进行只关注对结论的探究(2)课堂上的题目不以“例题”的形式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反复提问学生你(你们)是怎样“想到的”。5、重构内容,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的策略学生的4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有可能是有效的,一个学生,若没有活动,就不会形成学习,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要把理解的知识储存在头脑中,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把知识重新构造符合学生本身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为了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应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知识再现规律,重视重构内容,结合模仿练习与变式的练习的训练,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结教学内容,各组完成书面小结,相互传阅。如在复习判别式时,不只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有根和无根的情况,而是把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串联起来复习,然后由学生小结,这样既有利于训练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并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6、教师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①教学后记(教后感)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②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教师在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③教学叙事是教师将自己的某次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④说课、评课。7、学生反思的内容与方式内容:①对学习态度的反思;②对学习目标的反思;③对数学问题探究方式的反思;④对反思结果的再反思。方式:①写学习周记;②填写作业情况反馈表;③整理错题集对数学问题探究方式的反思。研究步骤1、前期阶段(2004年6月——2004年10月):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方案,学习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影响数学问题探究反思的诸因素的调查分析。2、组织实施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3月):进行数学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分析,提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