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童趣一、文学常识。作者沈复(清代)。本文出自《浮生六记》。二、课文要点。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即: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的主要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三、重点词语。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以从草为林以……为:把……当作兴正浓兴:兴趣、兴致方出神方:正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必细察其纹理细察:仔细观察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四、重点句子。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3.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4.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定下心神仔细观看。5.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6.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2.《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二、课文要点。所选10章,有三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4、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章。本文中出现的现在仍在用的成语有: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三、重点词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发怒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有害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是知也是:此、这知:通“智”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也许施:施加。四、重点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3.山市一、文学常识。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二、课文要点。统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会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所以在文中将此幻象称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三、重点词语。然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高插青冥、相顾惊疑青冥:青天、天空相顾: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往来屑屑屑屑:匆匆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乌:同“无”危:高连亘六七里连亘:连绵不断3或凭或立、不一状或:有的人凭:靠着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同“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倏忽:突然遂:于是见山上人烟市肆肆:店铺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莽莽:广大依稀:隐隐约约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无何,……;未几,……;忽大风起……;既而风定天清,逾时,……;倏忽如拳如豆……。四、重点句子。1.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4.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4.《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二、课文要点。文章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面对谢安的“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问题,文章只录了两个人的答案: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作者却在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三、重点字词: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大致拟:比,比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四、重点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5.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学常识。4选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二、课文要点。这一章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三、重点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尊君在不?不:通“否”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下车引之引:拉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四、重点句子。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2.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6.智子疑邻一、文学常识。《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二、课文要点。故事主旨:1.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还会伤害自己。2.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三、重点词语。天雨墙坏雨:下雨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其家甚智其子智:以……为聪明四、重点句子。无。7.塞翁失马一、文学常识。选自《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二、课文要点。塞翁失马比喻事物的祸与福都是具有转换性的,即: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好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坏事。三、重点词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善:善于、擅长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人皆吊之吊:安慰5此何遽不为福乎遽:就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居:经过将:带领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以:因为保:保全四、重点句子。1.此何遽不能为祸乎?这怎么就不是坏事呢?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俩得以保全性命8.伤仲永一、文学常识。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二、课文要点。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三、重点字词。世隶耕隶:属于未尝识书具尝:曾经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对……感到惊异旁近:邻居传一乡秀才观之一:全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就: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文采和道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对……感到奇怪稍稍:渐渐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或:有人父利其然也利:以……为有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谒:拜访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通悟:通达聪慧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且:况且固众人固:本来、原本四、重点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感到惊奇,渐渐地对他的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4.泯然众人矣!(倒装句)6(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5.卒之为众人。最终成为普通的人。9.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二、课文要点。道理与启示:(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三、重点词语。权谓吕蒙曰谓:对……说。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今:如今,现在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推托。以:介词,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即“我”。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yé]:通“耶”,反问语气词。但当涉猎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孰若孤孰:谁,哪个;若:像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好处。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从事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过:到。非复吴下阿蒙复:再。吴下阿蒙:现指才识尚浅的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见事:认清事物。肃遂拜蒙母遂:于是,就。四、重点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7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10.木兰诗一、文学常识。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是从汉到唐各朝设立的专门搜集民间乐曲和歌词以及制作乐章的管理部门。这些个部门创作搜集的诗就叫乐府诗二、课文要点。《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替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木兰的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乐观的优秀品质。三、重点词语。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尝:曾经木兰当户织户:门问女何所忆何:什么忆:思念,惦记惟闻女叹息惟:只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愿为市鞍马市,买旦辞爷娘去旦:早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赏赐百千强强,有余出郭相扶将郭:外城著我旧时裳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对镜帖花黄帖:通假字通“贴”安能辨我是雄雌安:怎么四、重点句子。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互文,翻译时应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形成补充的。文中如下的句子也是互文。也是互文。以下几句都是互文。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11.口技一、文学常识。《口技》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