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考纲解读(一)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二)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的熔化规律及熔点,能识别晶体和非晶体。(三)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蒸发制冷作用。知道沸腾现象、规律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知道液化现象及液化方法。(四)知道升华和凝华及升华会吸热。(五)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二.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1)固态: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2)液态: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体积,但由于它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3)气态:很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即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4)等离子态: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了解,重在强调应用)(二)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三)温度、温度计1)温度a)物理意义: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b)单位:①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度②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热力学温度c)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1.01*105帕),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分成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提示:用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2)常见温度计a)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b)一般说来,一切物质的任一物理属性,只要它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的变化,都可用来标志温度而制成温度计。c)构造:①粗细均匀的玻璃壳,壳上有刻度和符号②壳中间是一个毛细管③毛细管下端内的玻璃泡内装液体d)分类:①实验室用温度计:用在实验室里测试温度,测温物质一般是水银、酒精和煤几种液体。它的量程是:-20~100℃,它的最小刻度为1℃②体温计:测温物质是水银。它的玻璃泡容积比一般温度计的大,玻璃管内径也更细,对于微小的体温变化能显示出较长的水银柱变化,因此测量结果更精确。体温计成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玻璃管中,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则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而读数。要使温度计中已上升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中,需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向下甩。它的量程是:35~42℃,最小分度值:0.1℃③寒暑表:家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它的测温物质是酒精。量程是:-30~50℃,最小分度值:1℃e)使用:五会①会选。实验前,应先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然后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计选择不合适造成的后果:把温度计胀破;测不出温度②会看。对选好的温度计进行观察时,着重看其量程和分度值。③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进入到待测液体中,不要使温度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因为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通常与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有差异,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偏高;另外,温度计的玻璃泡壁很薄,当他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是,很容易破碎。④会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必须停留在待测液体中(体温计除外),并且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问题:把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温度计示数会怎么变化?)⑤会记。记录温度的数值和单位。3)其他温度计:A、气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某些性质(体积或压强)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支撑的,一般用氢气和氮气制成。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故它的测温范围很广。这种温度计精确度高,多用于精密测量。B、高温温度计:是指专门用来测量500℃以上的温度的温度计,有光测温度计、比色温度计和辐射温度计。高温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都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讨论。其测量范围为500℃至3000℃以上,不适用于测量低温。辐射温度计:辐射温度计是靠接受热辐射来测量温度的。这种温度计通常用来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他能测量高达1600℃的高温。C、双金属片温度计: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双金属片通常是用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且铜片在左,铁片在右。由于铜的热胀冷缩效果要比铁明显的多,因此当温度升高时,铜片牵拉铁片向右弯曲,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右偏转(指向高温);反之,温度变低,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左偏转(指向低温)。D、转动式温度计:转动式温度计是由一个卷曲的双金属片制成。双金属片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着指针。两金属片因膨胀程度不同,在不同温度下,造成双金属片卷曲程度不同,指针则随之指在刻度盘上的不同位置,从刻度盘上的读数,便可知其温度。E、电阻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是利用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而改变的性质制成的。金属温度计主要有用铂、金、铜、镍等纯金属及铑铁、磷青铜合金的;半导体温度计主要用碳、锗等。由于这种温度计测量精确,往往用作测量温度的标准仪器。它的测量范围为-260℃至600℃左右。半导体的电阻变化和金属不同,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反而减少,并且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少量的温度变化也可使电阻产生明显的变化,所制成的温度计有较高的精密度,常被称为感温器。F、温差电偶温度计:是一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测温仪器。利用温差电现象制成。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焊接在一起形成工作端,另两端与测量仪表连接,形成电路。把工作端放在被测温度处,工作端与自由端温度不同时,就会出现电动势,因而有电流通过回路。通过电学量的测量,利用已知处的温度,就可以测定另一处的温度。这种温度计多用铜——康铜、铁——康铜、镍铭——康铜、金钴——铜、铂——铑等组成。它适用于温差较大的两种物质之间,多用于高温和低温测量。有的温差电偶能测量高达3000℃的高温,有的能测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G、热电偶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是根据“两根不同的金属线组成的闭合环路中,如果有一个接头被加热,环路就会产生电流,两个接头的温差越大,电流越强”的原理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是由两条不同金属连接着一个灵敏的电压计所组成。金属接点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在金属的两端产生不同的电位差。电位差非常微小,故需灵敏的电压计才能测得。由电压计的读数,便可知道温度为何。H、光测高温计:物体温度若高到会发出大量的可见光时,便可利用测量其热辐射的多寡以决定其温度,此种温度计即为光测温度计。此温度计主要是由装有红色滤光镜的望远镜及一组带有小灯泡、电流计与可变电阻的电路制成。使用前,先建立灯丝不同亮度所对应温度与电流计上的读数的关系。使用时,将望远镜对正待测物,调整电阻,使灯泡的亮度与待测物相同,这时从电流计便可读出待测物的温度了。I、液晶温度计:用不同配方制成的液晶,其相变温度不同,当其相变时,其光学性质也会改变,使液晶看起来变了色。如果将不同相变温度的液晶涂在一张纸上,则由液晶颜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温度为何。此温度计之优点是读数容易,而缺点则是精确度不足,常用于观赏用鱼缸中,以指示水温。J、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是根据“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的原理制成的。K、压力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是利用封闭容器内的液体,气体或饱和蒸气受热后产生体积膨胀或压力变化作为测信号。它的基本结构是由温包、毛细管和指示表三部分组成。它是最早应用于生产过程温度控制的方法之一。压力式测温系统现在仍然是就地指示和控制温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测量方法。压力式温度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不怕震动。价格低廉,不需要外部能源。缺点是:测温范围有限制,一般在-80~400℃;热损失大响应时间较慢;仪表密封系统(温包,毛细管,弹簧管)损坏难于修理,必须更换;测量精度受环境温度、温包安装位置影响较大,精度相对较低;毛细管传送距离有限制。压力温度计经常的工作范围应在测量范围的1/2--3/4处,并尽可能的使显示表与温包处于水平位置。其安装用的温包安装螺栓会使温度流失而导致温度不准确,安装时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尽量使温包工作在没有震动的环境中。(四)物态变化的六种具体形式1)熔化和凝固a)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b)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c)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d)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松香,玻璃、柏油等e)熔点和凝固点: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也在一定的温度下凝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f)晶体熔化的和凝固的条件:①晶体熔化的条件:ⅰ温度要达到熔点ⅱ要继续吸热②晶体凝固的条件:ⅰ温度要达到凝固点ⅱ要继续放热g)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①相同点:ⅰ都是从固态(液态)变成液态(固态)的过程ⅱ在熔化(凝固)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放热)②不同点:ⅰ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即晶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熔化;非晶体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逐渐由固态变成液态。ⅱ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晶体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才继续升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ⅲ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不同。晶体的熔化图像是一条折线,而非晶体的是一条曲线。h)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①压强。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②物质中混有杂质。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2)汽化和液化a)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b)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c)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①蒸发:仅仅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②影响蒸发的因素及如何影响:ⅰ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ⅱ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及越大,蒸发越快ⅲ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③沸腾: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④沸点:液体在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积气压的大小有关,液面上的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⑤液体沸腾的条件:ⅰ液体的温度能够达到沸点ⅱ能够从外界继续吸热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⑥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ⅰ联系: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热。ⅱ区别:A、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汽化现象B、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⑦沸腾与熔化的比较:ⅰ液体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晶体熔化也在一定温度下进行ⅱ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ⅲ沸腾的必要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需要继续加热d)液化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①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②有些气体,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液化③有些气体,必须使他降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液化e)理解“白汽”和“白雾”水蒸汽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凡是看见的“白汽”“白雾”都不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小水珠)。一般情况下,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即形成“白汽”,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水滴。夜间气温下降,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凝结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雾”,凝结在地面物体上形成“露”。3)升华和凝华a)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b)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应用:生产中常用升华现象获得低温来冷藏食物或实施人工降雨e)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烧瓶中放入少量固态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固态碘没有熔化成液态碘,而是直接变成了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