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实施战略及保障措施(讨论稿)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如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目前各级政府、旅游界及乡村农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可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让城乡人民共享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1。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农家乐已达到5592家,比2003年净增1313家,增长了25%,星级农家乐达到300余家。全市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5.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达29万人。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截止2005年底,全市民间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已达452个,比2003年以前增长近一倍,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利,土地逐渐实现了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竞争力有效提高。乡村旅游收入占远郊农民年纯收入的30%以上,占近郊农民年纯收入的比重70%以上,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比没有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实际增收要多一至两倍。此外,乡村旅游也促进了集体收入的增加,突出体现在土地增值、税收增长,如红砂村2003年每亩土地为20余万,2005年每亩土地已为220万,两年涨了近十倍;三圣乡2003年税收为40万,打造“五朵金花”开展乡村旅游以后,2005年税收实际为120万,两年增长了3倍。-2-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中国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并要求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和农业旅游、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发挥成都市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成都市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特编写《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发展背景成都市乡村旅游源于“农家乐”的发展。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家庭院”为基本接待单位,借助于自身邻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园等自然条件和民俗风情吸引城市居民,开展集观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旅游观光经营活动。四川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约在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旅居四川广安岳池,挥笔成就的千古名篇《岳池农家》,其中名句“农家农家乐复乐”是最早提出的农家乐。1987年首个“农家乐”在成都出现。“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2250年前,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并组织修建了人类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蕴育了天府儿女崇尚自然、享受生活的习惯,追求休闲、娱乐、优哉乐哉和时尚的生活情趣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后,成都人充分发挥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和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在西部地区率先跨入小康社会,成都私家小轿车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三。物质生活满足后,成都人更加追求精神生活,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油然而生,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提供了时间保证,也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此外,成都市自然条件优越,景观差异大,农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乡村民俗风情淳朴而浓厚,具备开发“农家乐”旅游的资源基础。再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家乐”旅-3-游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成都市郊区农村凭借其有利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开展“农家乐”旅游,既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迎合了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的需求,给城市周末休闲度假提供了理想的去处,实现了“双赢”。(二)发展条件四川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2,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特大中心城市,人口约104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600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63%左右,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成都市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成都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重点、难点在农村。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如何释放200多万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力,解放农村生产力将是最大的生产力;2)扩大近600万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3)对于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何整合它的资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大的关键、难题和重要性,也是成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最大任务,这是成都市从来未有的事业,也是成都市的创新之路。成都市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客观条件,区位特征上,成都市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特殊的区位上。空间布局特征上,农村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外半小时-1.5小时的城市近郊远郊范围,构成一个环状结构。城市特点上,成都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地貌特征上,为平原加低丘低山地理地貌环境。从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特征上,成都是西南特大中心城市,城镇居民逾300万,随着市民可分配收入的迅速提高,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例如,除了世界品级的旅游资源以及作为全国著名的休闲城市外,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各种乡村旅游相关的农村休闲资源、饮食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农业资源等发达。(三)发展阶段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7年~1991年)为萌芽阶段2四川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人口大省,有8700多万人口,同时四川也是农业大省,在8700多万人口中有6800多万是农民,农业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比多10个百分点。四川还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现在全省发展农民兴办的“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有18000多家,其中从事“农家乐”经营和服务的农民有9万多人,2005年“农家乐”旅游收入达27亿。-4-这一阶段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和责任田从事旅游接待活动,吸引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到城郊农村的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田园风光,亲自采集农家新鲜蔬菜和瓜果,品尝绿色生态食品,还可以购买盆景、根雕、花卉、新鲜农产品等。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农家乐”的产生与发展就是这一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2、第二阶段(1992年~2001年)为规模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发展“农家乐”的指导思想为“先发展后规范”。“农家乐”旅游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3月,原省委原副书记冯元慰在成都市郫县视察工作,专程到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最早的徐纪元家,看到城市居民在徐家大院惬意地进行旅游活动,即兴提笔书写了“农家乐”三个大字。郫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农科村这一创造性的实践经验,因势利导,从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参与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户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利用农业资源开展旅游活动的新形式——“农家乐”。成都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农家乐”旅游这一新生事物,把农科村“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大力向外宣传和推广。1996年9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到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视察时,原计划视察40分钟,胡锦涛越视察兴趣越浓,最后用了90分钟才结束视察,他称赞“农家乐”旅游为农民开辟了又一条致富之路。1997年9月,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程文栋考察农科村“农家乐”旅游时,高度评价“农家乐”旅游开辟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先河,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创出了一条路子。党和国家其它领导人吴邦国、贾庆林、乔石、陈慕华、李铁映、周永康等也先后视察,美、德、日、俄等3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官员和专家、记者也专程到农科村视察、观摩。云南、上海、江苏、广东、陕西、安徽、湖南、重庆等地分管旅游和农业工作的领导也分别带队到成都郫县农科村参观和学习兴办“农家乐”旅游的经验。随着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农家乐”的蓬勃发展,成都周边其它乡村也纷纷开始发展“农家乐”旅游,如温江、双流、龙泉驿、三圣乡等地的“农家乐”的如雨后春笋的兴起,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农家乐”的地域范围从近郊区向远郊区,以及向四川省其它市、州农村地区扩展。受成都农家乐的带动和影响,目前“农家乐”已经遍布四川省的21个市、州,四川成为全国“农家乐”旅游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3、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为规范发展阶段特点是旅游氛围比较浓厚,旅游特色更加突出,旅游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成-5-都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结合实际相应制定了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有的还对乡村酒店、乡村古镇等进行规范。此外,成都市大部分农业旅游示范点单位均成立了行业自律性“乡村旅游协会”合作组织,通过制定章程和规范,在管理和约束村民发展农业旅游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目前,成都被国家旅游授予“中国农家乐”发源地3,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红阳猕猴桃、青城绿茶基地”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些标志着我省乡村旅游正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三)主要成效成都市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和郊区农业资源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结果,是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乡村旅游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农业的综合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成都市乡村旅游向“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截至2005年底,全省“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17037家,“农家乐”旅游吸纳的就业人员为237920人,“农家乐”接待的旅游者人次高达8244万,旅游接待收入246881万元,上缴税费达到9049万元,其中,除成都市以外的各地市、州“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11441家,就业人员达到74028人,旅游接待量为5706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达到173928万元,上缴税费合计达到5706万元,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经济来源。二、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及发展模式(一)主要类型成都市地域广阔,自然、人文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特色各异的乡土文化特征,同时,也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成都市各地的乡村旅游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根据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成都乡村旅游归纳为城市依托型、景区带动型、特色村寨型、历史文化型和交通依托型等四种开发型式以及乡村组织型、企业+农户型和综合开发型三种发展模式(表1):1、城市依托型这类乡村旅游的主要特征是依托大城市就近的客源市场,利用农村、农园的自然32005年截止,四川省共有17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顺利通过国家局验收。-6-生态和乡村文化,从吃、住、游、购、娱等多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都市依托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由于毗邻大城市,客源市场稳定,游客的回游率高,表1成都市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及特色比较案例地点主题开发模式发展模式锦江区三圣花乡花乡农居红砂村花香、农居城市依托综合开发模式幸福梅林幸福村赏梅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乡村体验东篱菊园驸马村赏菊荷塘月色万福村文化休闲龙泉驿桃花故里兴龙镇观光果园特色村寨型公司+农户模式都江堰青城山长寿村长寿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