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正与功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儒家义与利的现代转换【摘要】义与利、公正与功利的问题作为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中西方伦理学家所普遍关注的。中国传统义利观对自然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公正与功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道德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正与功利是中国传统儒家义与利的现代转换。【关键词】公正;功利;市场经济;义利中图分类号A一、中西方历史上公正与功利概念的最初来源(一)关于公正两千多年来,“公正”一直是中西方伦理学家探讨、论争的话题。“公正”即正义,通常指不偏不倚和合理。对于“公正”的解释,不同阶级或社会的人看法有所不同: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公正”;中世纪的神学家认为服从上帝就是公正;而马克思认为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顺应社会的发展、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公正。在西方伦理史中,在公正问题上,伊壁鸠鲁的最大贡献是把公正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并赋予公正概念以实在内容的。他第一个发现了人类生活的公正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维护问题,只有保持和维护其利益权利的平等性,才是公正的。古希腊的“公正”最初是指某种道德秩序,随着意思的演变,它又多了层“法权”的含义。而在中国传统社会,“公正”往往指道德修养,所以中国确实是没有象西方那样存在一种自成体系的公正伦理思想。(二)关于功利自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德谟克利特开始,利益与道德、功利与公正的问题,一直构成了目的论和道义伦各执一词的焦点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功利思想的萌芽,早期的快乐功利主义者和幸福功利主义者提出将“幸福”、“快乐”看作是至高的善,他们所说的“幸福”、“快乐”相当于后来提出的“功利”一词的意义。在近代,功利主义学说在培根、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28514霍布斯那里就奠定了基础,后经洛克、休谟和亚当·斯密,功利主义有了进一步2的发展,而在边沁那里,功利主义已具有较完备的形式。功利主义者把“功利”或“追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当做道德原则。在西方的社会中,功利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中国的功利论(即“事功之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从墨子的志功合一说到陈亮、叶适的“功利之说”。在中国,功利主义虽然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不占主导地位,但是,还是在特定的时期起过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的思想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二、公正与功利:儒家义与利的现代释义(一)义与利的传统内涵西周时期出现了义利思想的萌芽,儒家所讲的“义”与“利”,是两个歧义较多的概念,其意蕴十分丰富,常常在不同的情况下被赋予不同的涵义1.义的传统内涵义与利这两个字很早就出现在甲骨文中。“义”的繁体为“義”,在古代羊是美善吉祥的象征,而“我”的本义是一种戈形兵器。“義”的本义就是由“我”的力量捍卫美善吉祥的事物。后来,“义”被进一步抽象和引申。《中庸》(第二十章)则这样解释:“义”原指“宜”,“义”与“宜”相通,含“应当”之义,引申为道德的当然之则。传统义利观中的义,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指与功利相对应的道义,泛指与物质价值相对应的精神价值与道德规范;其二特指某种性质的公利,代表着以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为基础的人伦道德秩序、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2.利的传统内涵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利”是个会意字,意思就是指用刀割禾,意为收获。后被引申到宗教领域,取“吉祥安泰和顺”之义,再后又被引申到经济领域,用作“货财之利”。随后又进一步引申出利益、功利、事功之意。传统义利观中的利有两个层次的意思,其一是泛指利益、事功、功利等,古人所说的利,基本上是指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其二是特指个人的私利。儒家把“利”同个人的物欲、私心、享乐和欲望联系起来,提出了“利之所在,害之所兴”的观点。儒家的“利”所重视的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社会整体利益。(二)义与利的现代诠释3传统儒家的“义”虽然含有一般道德的意义,实质上是根植于小农经济的那种以身份等级秩序为基础的伦理规范。儒家的“义”与现在所讲的正义、公平都相去甚远。在现代,“义”主要指人的道德目标和精神追求,因此,“义”的概念可以转化为现代所蕴含和体现的“公正”价值追求。“义”字也含有尊重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意。同理,儒家所谓的“利”也不能与现代意义上的所有形式的经济相提并论,它主要是指自私、私利、私欲。现代的“利”与权利密切相关,“利”字包含的是市场主体即“经济人”对合法经济利益以及功利的追求。因此,现代的“利”,不同于传统的狭隘的物质私利。在客体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是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利益的综合体。三、公正与功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义利的现代转换现代社会有两者偏向:一种偏向是背离义,把利极端化;另一种偏向是把义绝对化,排斥利。因此,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场经济下的儒家义与利的关系,深入考察和挖掘中国传统义利思想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并进行现代演绎,做出合理转化,这对促进和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讲“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倡的功利观对功利的追求是植根于人性的,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几乎所有活动都是直接的功利追求活动。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也讲富而后教,认为对功利的追求并不是绝对的恶;法家讲功利,把功利放在首位;《管子》把功利主义原则作为评判道德的标准。中国社会发展到宋明两代,出现了大讲功利,以功利为首任的思想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不应该肯定和提倡功利呢?客观地讲,功利主义强调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协调,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功利主义的原则与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这表明社会主义必须讲功利。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十分重视功利主义学说,经过全面分析之后,他们充分肯定功利主义“几乎只是无产阶级的财富”,①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169)。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儒家义利观的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轻视物质利益,把追逐财富的行为仅仅视为自私自利,压抑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另一方面是压制个人利益,轻视个体的利益,过分地强调整体利益,把人的私欲当做消极事物加以否定和限制,它忽视功利和效率,从而扼制了人们的功利意识和竞争意识。总体来说,儒家的以义为上与市场经济的利益本位、效率优先的观念是不相适应的,传统的义利观在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中受到了挑战。(二)要讲“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公正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正与功利是相辅相成的。面对在市场经济中所涉及到的公正与功利、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人们发现在追求物质功利的同时,社会公正作为一种无形力量更为重要。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需要功利精神,也需要公正精神。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反道义的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必然引发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相冲突的功利追求。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是最容易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歪曲成金钱关系,导致拜金主义蔓延。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然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根本无公正可言,更谈不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取得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必须把公正放在首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社会风气,物欲横流,见利忘义、见危不救的恶劣现象不断发生;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对金钱顶礼膜拜等等。事实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公正,需要“义”的力量。儒家的重义观念有其价值合理性,由此转化而来的合乎义的行为,如“见义勇为”、“义无反顾”、舍生取义”等都是传统“义”的范畴,也是现代经济社会所提倡的道德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导,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市场经济,这就为既要讲功利,更要讲公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优势,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来解决正义和功利之间在新的水平和层次上的矛盾。市场经济需要保障主体正当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所以必须讲“义”,大力塑造公平的社会经济交往环境,才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必须要有公正与之并行。(三)要讲“义利并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新型义利观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资源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也5有助于社会的现代转型。当代海外新儒家重要代表杜维明教授认为,儒家伦理已经铸就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精神,即现代资本主义或儒家资本主义,这和马克斯。韦伯所论述的新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不同。儒家伦理倡导的不是一种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伦理观,而是一种他我两利、群己兼顾的整体主义伦理观念,“它需要的是责任感。它重视的是社会团结。。。。。。诱发了一种合作的精神”。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照下,义与利能否并重?人们如何处理功利与公正的关系?是以利字当头,还以义为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了“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③这意味着新型义利观的确立。这种新型义利观要求不能脱离功利而孤立地去搞义,也不能先搞义然后再去谋功利,而是主张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义利兼顾。我们正在经历和完成深刻的社会变革。其中,既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也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以保证社会的稳定。这种客观要求反映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借鉴和发扬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精华,根据新的时代要求,以唯物辩证精神,坚持义利的辩证统一。历史已经证明:单纯的重义轻利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只能导致经济的落后。而单纯的重利轻义也同样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一系列社会公正问题,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市场经济不仅要讲“利”,而且更要讲“义”,亦义亦利,义利并重,才是建立一个健全理性社会的正确途径,才是一个真正良性发展的社会。②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41页。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6参考文献:[1]陈鹏生.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81—88.[2]萧伯符,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纲论[J].湖北: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11):25—26.[3]郭广银、陈延斌等.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5——252.Title:JusticeandUtilitarian:moderntransformationofConfucianideasoffairnessandinterestunder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Abstract:Fairnessandbenefit,justiceandutilitarianiscommonlyconcernedbyChineseandWesternethicistsasacoreproblemofvalues.Chinatraditionalvalueshaveanimportanteffectonthenaturaleconomy,justiceandutilitarianistheethicalfoundationof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Under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justiceandutilitarianismoderntransformationofConfucianideasoffairnessandinterest.Keywords:justice;utilitarian;marketeconomy;fairnessandinterest.Author:JinhongnaWorkunit:HohaiUniversit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