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猪养殖之选育和饲养管理影响猪生长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遗传因素决定于种猪的选育和杂交配套的应用,而环境因素能加速或阻碍遗传特性的表现。近几年,广东省从国外引进许多优良品种或品系,由于缺乏良好的品种选育程序和合理的饲养管理,导致优良品种很快退化,造成国家外汇的巨大浪费。本文将介绍种公猪的选育程序和管理方法,供种猪生产者和商品猪生产者参考。种猪的选育程序1、种猪选育程序必需具备的条件①核心群最少有6个不同血缘的公猪和50头种母猪。公猪和母猪都必需经过性能测定;②必需具有准确、完善的数据记录,包括系谱、种猪耳号、出生日期、胎次、产仔数或产活仔数、28天龄窝重和个体重,60天龄个体重,开始测定日期及体重、结束测定日期及体重、膘厚和饲料采食量。日增重和膘厚都必需校正到90公斤,然后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各种选择指数如生长指数、繁殖指数和母系指数;③各个世代的环境条件都必需保持一致,测定方法保持不变,每个世代都必需根据同一指数值大小排队逐头选择;④对公母猪都必需进行持续的测定和选择。测定期间不能引入外来品种。如果只选择公猪而购买女猪,或只选女猪而购买公猪,或使用部分优良公猪部分一般公猪,其遗传进展很少。2、世代测定种猪的淘汰方法种猪淘汰的方法有:①核心群的公母猪在第一胎全部淘汰或转入生产群;②第一胎淘汰50%,其余全部在第二胎淘汰;③第一二胎各淘汰30%,其余在第三胎淘汰。第一种由于每次要选择较多的公母猪代替核心群,其选择强度少但世代间隔短,第三种方法的选择强度大而世代间隔长且不易管理;第二种方法介于①和③之间。但最终采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各场的实际情况而定。3、背膘厚度的测定方法我们曾比较探针测定和超声波测定,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超声波测定较方便,容易掌握但仪器价格高且容易损坏。探针测定经济实用但需要熟练的操作人员。目前测量位置有6,7肋、最后肋、腰荐间、第10肋离背中线4—5厘米处。我们测量6,7肋离背中线4—5厘米处,该点膘较厚,遗传进展大,而且测量位置容易掌握,而腰荐间的膘较薄,不同瘦肉率的猪腰荐间膘厚的差异不大,因此不宜单独采用膘荐间的膘厚,但可以采用几点的平均值来代替猪的膘厚。笔者采用合理的选育程序和测定方法,经过四个世代的选育、杜洛克、长白、大白猪的膘厚、日增重和综合选择指数都取得理想的遗传进展,与基础群比较其结果。三个品种经过四个世代的选育,日增重、膘厚和选择指数的遗传进展都超过20%,平均每个世代均超过5%,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这说明对6,7肋的膘厚和日增重的选择是很有效的。公猪的饲养管理1、公猪的营养公猪影响着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价格较高且很难获得一头优良的公猪。然而由于饲养管理不合理,使一些公猪过早地被淘汰。据笔者观察,大多数公猪被淘汰并不是因为年龄过大、精液品质差、情期受胎率低等原因,而是体重过大或跛行。造成体重过大的原因是没有使用公猪饲料,大多数猪场用怀孕母猪饲料或哺乳母猪饲料来喂公猪。公猪饲料的能量不宜太高而需添加特殊物质如锌、硒、维生素E等,每公斤饲料12.5千焦耳的消化能,14%的粗蛋白,300毫克锌、0.5毫克硒,100—150毫克的维生素E。当公猪体重达到90公斤时,应限制其采食量,喂给自由采食量的70%,此时最好让公猪有足够的运动,以减少跛行的发生率。2、如何购买优良的种公猪①选择具有良好的性能测定和选育程序的种猪场购买,因为这些种猪场的种猪的遗传性能稳定;②购买选择指数在平均数以上,具有完善数据记录、体形结构良好的种公猪。③购买6—7月龄范围的种公猪(一般外种公猪开始使用时间为8个月龄),6—7月龄的公猪,体形基本稳定,性能测定已经完成,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隔离观察。一般具有良好精液品质、性行为,没有疾病的种公猪才可进入生产群。④购买公猪不宜在夏天,因为种公猪热应激后会严重影响其繁殖性能,且影响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观察公猪的呼吸频率,当呼吸频率达到每分钟75—100次时,此公猪就不宜购买或运输,而要及时采用降温方法防止热应激。3、种公猪的性行为受饲养方法的影响从小到大,单独饲养的公猪性成熟较迟,且交配能力性行为较差,从而降低受配母猪的产仔数和分娩率。而群体饲养的公猪或公母猪混养,公猪性行为较强,爬跨容易,受胎率较高,窝产仔数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