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作者:苏东彬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相似文献(9条)1.期刊论文张德刚.陈永川.汤利.ZHANGDe-gang.CHENYong-chuan.TANGLi城郊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分析及研究进展-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4)结合滇池流域城郊非点源污染状况,从污染物来源和特点出发,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城市非点源污染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详细分类和系统归纳,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滇池流域城郊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表明,目前城郊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污染控制管理相对落后,两种非点源污染同时存在,建议重视该类地区的污染治理,加强污染监督控制管理.2.期刊论文刘之杰.路竟华.方皓.张义安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征、来源及控制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针对目前非点源污染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环境质量,并构成水质环境恶化一大威胁的现状,为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保证水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改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综述了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征、来源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形成受地理、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影响因子多,形成机理复杂、潜伏滞后性强等特点,非点源污染的治理相对较难.目前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两大类.针对特定的非点源污染治理对象,根据总体方案设计方法,设计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最佳总体方案对有效控制污染具有重要作用.3.期刊论文邓雄.DENGXiong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z2)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中主要的问题之一.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理论研究、模型模拟研究、治理技术研究、最佳管理实践以及立法管理研究,归纳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情限制、化肥和农药的难以替代性、缺乏对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等.4.学位论文曹利平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管理的经济政策体系研究2004随着对水体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水污染负荷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国外在控制农业污染方面,已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其中基于经济激励的政策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各国所采纳.相比而言,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十分不足.该文着重从理论上对控制农业污染的经济政策体系的建立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对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首先,根据中国流域非点源污染的调查研究结果,指出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严峻形势;详细分析了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特征类型,认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及落后的农村生活方式是导致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因素,其次中国长期实施的农业政策及环境管理政策相互脱节以及对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忽视,是农业污染存在和不断加剧的另一重要原因.论文的核心是构建适合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经济政策框架体系,涉及政策目标的确定、经济政策的设计原则和标准、政策构成及其制定方法.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针对中国的农业污染特征,提出的污染控制政策体系内容包括:基于限制和约束功能的税费政策;基于引导和鼓励功能的补贴、补偿及其它优惠政策;创建基于流域的使污染削减总成本最小化的排污交易市场.其中对完全信息条件下最优排污税费与农用化学品输入税标准以及不完全信息情况下次优税费标准的确定、对农民的正外部性和减少负外部性行为进行补贴补偿的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阐述,对考虑非点源不确定性情况的点源与非点源排污交易系列模型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并分析了各经济政策的功能和适用情况.论文选择北京市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两大汇水流域之一的潮河流域(密云县境内)为政策设计示范区,针对该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成因和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结合流域水环境规划目标,以建立的政策理论体系为指导,提出该区以鼓励扶持引导为主、收费惩罚为辅控制削减农业污染的经济政策构想,估算了对农民环保行为给予补贴、补偿的额度;基于对政策的经济、技术及制度方面的分析评价,该文认为在中国重点污染治理流域尤其是重要水环境功能保护区,制定和实施基于经济激励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政策是必要且可行的.5.期刊论文耿海涛.方振东.王博.GENGHai-tao.FANGZhen-dong.WANGBo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探讨-环境科学导刊2008,27(4)随着点源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从污染源的控制,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控制,受纳水体中的控制3个方面探讨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措施.6.学位论文周慧平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流失风险评价及关键源区识别2006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受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时空差异性非常显著。大多数非点源污染主要发生在一些大的降雨事件之后并主要来源于农业流域的小部分区域,这部分区域成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对污染实施有效地控制,必须采取新的技术手段识别流域内的关键源区,将治理重点和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流域内污染负荷最高、且对水体危害可能性最大而范围相对较小的敏感地区和地段,优先加强管理措施并安排治理工程的布局,提高投资效益并节约土地资源,大大降低污染控制工作的难度,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治理目标。磷是大多数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而来自农田的磷在进入水体的总磷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本文选择巢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研究流域耕层土壤磷的空间变异及水土界面迁移能力,在评价其流失风险的基础上,识别流域非点源磷污染关键源区,并探讨流域非点源磷污染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提出非点源磷污染控制与管理的对策。①采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来定量研究巢湖流域耕作土壤全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区内农田土壤磷素的动态变化。②通过大量土壤实验,以测定流域内各类型土壤及利用类型下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吸持饱和度(DPSS)值来评价磷在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③在GIS支持下,以多因子综合分析法建立非点源磷流失风险指数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磷流失风险识别磷污染关键源区。主要步骤为:a.收集巢湖流域背景资料及现场实测资料、数据,根据研究区特征筛选、确定与非点源磷流失关系最密切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分类(如源因子、迁移因子)指标体系,根据各个指标的调查资料确定权重与等级值。b.根据精度要求与资料条件,采用空间离散化方法将流域划分为性质相近、面积较小的地理网格。对各个地理单元内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量化。c.根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非点源磷污染指数模型,对各地理单元内的非点源磷污染发生风险进行量化。d.输出流域非点源磷污染流失风险指数图,将所有单元的污染指数排序分级,圈定出污染发生的关键源区。采用改进的评价体系首次综合考虑了土壤磷在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纳入了磷吸持指数和吸持饱和度指标,并进一步考虑了污染物迁移对河流下游及巢湖的影响,由此识别的关键源区更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耕层土壤磷素水平在过去20年里提高了一个等级,巢湖与合肥地区的土壤全磷平均增幅分别达到了60%和56%。流域耕层土壤全磷的半方差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分布显示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全磷空间插值在NE—SW方向整体上呈带状分布,与土壤母质分布特征较为吻合;中部区域有较多的斑块状分布。空间分布在大尺度上主要受土壤母质、土壤类型与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局部小尺度上受到人们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流域各类土壤的磷吸持指数PSI的范围在4.3-56.5。石灰岩土的PSI值最大,其次为红壤,紫色土的固磷能力较弱。流域已有超过40%的区域土壤磷饱和度超过25%的“危险值”。污染源指数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南部六安、舒城的丰乐河—杭埠河一带;北部合肥地区;南部兆河、西河一带;以及裕溪河周围的流域下游地区。从土地利用上看,高指数地区主要分布于流域的平原耕作区。流域西南部、南部以及巢湖东南部的山地丘陵,污染物迁移主要受土壤侵蚀及降雨径流的影响;而平原地区地形因子差异小,污染物迁移主要受降雨和潜在污染源距河流距离因子的影响,迁移指数在巢湖南部高于北部。由于考虑了污染物迁移对巢湖的影响,流域污染迁移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巢湖主要入湖河流附近及接近巢湖的部位,以及从巢湖闸至裕溪河下游流域出口沿河大部分地区。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风险指数空间差异显著,受到土壤、地形、气象、植被与管理因子的综合影响。风险指数最高且占流域面积5%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淝河-十五里河、杭埠河-丰乐河、白石天河、兆河的巢湖附近河段、裕溪河两侧地区,应作为磷污染重点控制的关键源区。其次占流域面积20%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巢湖北部、西南部约40km内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巢湖东北部、东南部、流域西南山区大部分为磷污染中等及低风险区。流域非点源磷污染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到降雨的季节变化和农事活动的影响。每年的5—9月,特别是6-8月是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集中的时期,也是农事活动的频繁时期,期间是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重点时期。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的现状和潜在危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根据流域内非点源磷污染发生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通过对污染源和污染物迁移途径的控制与管理,采取措施优化农业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来减少非点源磷污染发生的风险和数量。7.学位论文黄生斌密云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研究2007密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在流域点源污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非点源污染特别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本论文全面叙述了关于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各类研究成果与进展,摸清了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水土流失、化肥农药的使用、畜禽粪便、渔业养殖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水等,并明确了就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深入研究对控制区域非点源污染、保护水库水体水质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以密云县水库流域内的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统计、田间试验、定点监测,对区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及贡献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种植业用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导致的地表径流产生量和泥沙量不同,变化趋势为裸地坡耕地荒地和牧草地林果地,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各类种植业用地类型中,以坡耕地的养分流失为最多。(2)坡耕地降雨后产生的地表径流量、泥沙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并与坡度(sinθ)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坡度对雨后地表径流和泥沙中养分的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泥沙养分流失量有明显的影响。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要途径,且通过泥沙携带途径流失的养分量占流失养分总量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增加了坡耕地养分的流失。(3)畜禽粪便的利用以粪肥归田、就地消纳为主,全年畜禽粪便折合总氮量为911.4t,总磷量为416.1t;密云县水库流域全年通过畜禽粪便直接进入周围水体的污染物数量估算为总氮123.1t,总磷37.6t;各乡镇之间畜禽粪便污染负荷差异较大,冯家峪、石城、北庄、太师屯等乡镇氮、磷的污染负荷比较大,且冯家峪、石城两个乡镇畜禽粪便的氮素污染负荷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威胁,是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养殖规模应该重点控制的地区,也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应该重点治理和控制的区域。(4)渔业养殖污染负荷估算为总氮28.7t/a,总磷5.2t/a,其中来自休闲渔业小区的氮、磷污染负荷分别是88.8%和75.2%,是渔业养殖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5)农业非点源污染总负荷估算为总氮176.2t/a,总磷47.4t/a;畜禽粪便非点源污染负荷占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比例为总氮69.9%,总磷79.3%,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明确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负荷以及污染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