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必须考虑的10个问题2015-08-28益家人公益众筹“当你体验的活动多了,就会发现一场活动也是一个世界,里边有很多值得琢磨的东西。做得好,一场活动也可能是一件灵光一闪的艺术品。在做活动前,考虑完这10个问题,再加以数场活动实践,估计你就能成为一位活动专家了。以下活动经验,基本自室内非正式中小型活动,户外、酒店、大型活动有另外的考虑,但有些问题也还是共通的。1为什么要办活动?对于办活动,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把它列在第一位。因为做一场活动,要投入资源,纠集人力,忙叨数天,把大家拉到一起,半天或者一天,这些都是成本。如果不知道为了什么,没有目标,稀里糊涂的,那就是浪费了这些投入,经济上不划算,没有经济计算的活动,体验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为了不浪费投入的资源,做活动前,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都要反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一场什么样的活动,能给我带来什么?说白了,高效的活动是很功利性的,它要服务于活动主体——主办方,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为了主办方的某个目标而活动,活动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通过一个过程来实现,而良好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程序,这就要求,活动需要前期良好的策划。没有策划,不会办出一场好活动。2开放活动还是闭门活动?内向的闭门活动主要局限于参与者彼此的信息、观念分享,联络感情提升凝聚力,技能提升,或者团队接下来的工作安排等;外向型的开放活动主要是对一个事情做表态、发声,希望现场发生的事情有更多传播,传播是开放活动最大的目的。对于传播目的的活动要多说一句。线下活动只是传播的一种形式,活动是为了传播,传播却不仅仅局限于线下活动。所以为了传播的活动,在举办前最好想清楚,一场活动是不是实现传播目的的最好形式。即使要做活动,活动也不都是线下的,线上也可以做活动。也可以考虑线上线下、多种活动形式的结合互动。3选择哪种形式更好?除了上面说到的线下活动二分法,还有很多种分法,按主题可以分为环保,教育,医疗、救灾等;按形式又可以分为讲座、沙龙、研讨会、工作坊、培训等等,各种类型都有细微的差别。比如讲座都会有主讲人,沙龙则侧重参与者之间的分享,而研讨会聚焦在参与者的观点探讨上,工作坊和培训都是偏技能学习等等。当然上面都是很传统的形式,现在也有很多好玩的形式,如真人图书馆、世界咖啡馆等,也都是活动的一种形式,采用哪种形式,是需要主办方在活动目标确认后就要考虑的。因为不同的形式,适合的主题、人数、效率、参与者体验、传播性都是不同的。4我愿意投入多少成本?活动需要成本,这是句大白话,人力、场地费、物资甚至主讲人费用等等,当然活动也不是纯烧钱,也是可以赚钱的。能赚钱的活动属于极少数,大部分要么参与者付费,要么主办方付费。所以一场活动也不一定都是自己投入资金,活动有意思,交钱也是有人参加的,当然如果活动主题切合,这个成本场地提供方也是有可能为你承担的。不管谁承担,成本都是有的,只是谁出的问题。投入的成本能不能回收甚至有所盈余,都会因活动而异,但这都是从资金上说的。还有一个角度是投入产出比,投入的不一定是钱,产出的也不一定是钱,只用钱衡量不准确,不然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主动花钱做活动。从经济角度来说,有投入就要有产出,没有产出,或者产出不多,就是不经济的,或者说是没有效率的。所以一场活动,需要追求效果、效率,这也是为什么,活动前要设定一个目标,用于活动后的对比评估,看看活动的成果是否达成了这个目标,达成了,是一个成功的活动,没达成,这个活动的投入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失败了。追求有效的资源投入,需要专业,专业的策划,包括投入产出上的计算。所以为什么有人做的活动好,有人做的不好。5完整的活动包含哪些环节?一场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大体有三个环节,前中后。活动前是筹备阶段,活动中是现场执行阶段,活动后是二次传播和总结阶段。筹备阶段需要确定活动目标、形式、举办日期;资源投入计算;选择场地;主持人、嘉宾选择和邀请;设计活动流程;开放活动要寻找合适的渠道发送通知,吸引感兴趣的人报名,活动后勤需求等等。正式活动开始,主持人走流程,场地后勤得有保障,现场秩序维护,拍照录音摄像速记跟进。。。。活动结束后,答谢、二次传播、总结。。。。这些细节性的事情,几场活动下来都能意识到。环节的把控,一张流程表或者议程就可以控制,活动做过了,制一个表格,只要按照表格执行,一般不会遗漏什么,这个是最技术化的部分。6活动流程设计体现价值观?活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一天或者半天的时间里,每一步做什么都是提前规划好的,主持人在现场就是要按照这个流程来执行,把控时间,尽量按时、顺利走完。但是这个要用来执行的流程该如何规划呢?打个比喻,规划活动流程就是一个编程的过程,是一个分配切割一段有限的时间的过程。发给参与者的一页纸议程看似简单,但背后的意思很多。围绕活动目标,有限的资源和时间,讨论什么不讨论什么,嘉宾是谁、谁来谁不来,谁先发言谁后发言,谁说的时间长,谁发言时间要短,这背后体现的是活动策划时的目标和价值观。规划良好的活动不仅仅能帮助主办方有效达到活动目标,也能让参与者有较好的体验感。能否打造一场体验良好的活动,很考虑活动组织者的功力。流程的设计有一个很好的东西可以参考,即罗伯特议事规则,它对议事有很多细致的规定,背后是一套现代价值观,民主、平等、效率等等。社会领域的活动或者探讨需要多向这个议事规则学习。流程的设计,还会碰到一个关键词“仪式感”,每一个环节都很严谨庄重,很容易给活动带来仪式感,如祭祀活动、大型论坛等,都会让人有仪式感、甚至神圣感。但非正式的活动相对轻松,这种仪式感以及由其带来的神圣感不明显。有时活动过于程式化,形式化,反而降低活动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参加很多大型论坛,反而觉得不如十几个人的随意聊天更有收获。7活动要来多少人?活动没有人参加是个很失败的事情,但也不是人越多越好,场地是否能够容纳,活动形式是否能够承载,要的产出是什么等等因素都影响活动规模。这里不说定向邀请参与者的活动,开放式活动,一般是在承载规模内,人越多越好。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活动的参与者人数。从经验来看,活动的主题、举办时间、活动地点、主讲人背景、主办方影响力、社会热点等等都会影响到一场活动的参与人数。考虑完这些因素,也不代表参与规模就能达到预期,有时候感觉,开放性的活动只能做到“尽人事”,还有不少意外因素会影响活动参与规模,如天气。但即使报名人数很多,也不意味着参与者很多,公开报名的活动有个规律是,报名的人不一定来,来的人不一定报名了,所谓“空降”。8如何选择活动场地?线下活动肯定是要有个场地的,家里也好,办公室也好,咖啡馆也好,酒店也好,室外也好。都可根据活动大小选择适合的场地。不管在哪里,场地的使用都是有成本的,只是谁来承担这个成本。活动场地的选择,影响因素无非是要不要场地费,交通位置是否方便,里边的设施是否齐全,周边是否适于参与者的住宿餐饮。活动的性质有时会决定着场地的选择。轻松的活动放在酒店就很奇怪,在咖啡馆里举办正式活动也感觉不搭。9活动现场收集素材活动进行中,总需要一些人忙前忙后,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搜集素材。素材的收集,首先要想清楚将来怎么用,然后倒推出来,应该收集什么样的素材,对素材的要求是什么。素材包括哪些呢?一般有活动签到表、照片、录像、录音(有时邀请速记,那就是速记文字了)。活动签到表的内容是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姓名、电话、邮箱、机构等;照片一般有两类:特写和整体概况。没有经验的人拍照经常在活动中啪啪不停地拍,拍了一大堆,最后没法使用,要么不清晰,要么都是一堆人在一起,没有主次,没有想表达的内容,活动结束后发现照片都是一类,想用的素材反而没有。录音最简单,尽量清晰即可;如果有速记人员,提前给他们安排好位置即可,走的时候人家就把速记文字给你了。不管是录音还是速记,如果结束后不整理,做了也等于浪费。关键是事后要用起来。这里最专业的可能是录像,小活动一般都是拿个简单的DV来拍摄,一个机位,一个人在活动中控制着,时不时挪一挪,基本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这么多活动下来,录像的很少,录像之后拿来传播的也很少。录像的价值没有被发挥出来。10活动结束后的二次传播一般我们会以为走完议程表上的流程,活动就结束了,但至少还有一个收尾工作没有做,答谢参与者也好,写写总结也好,这些都是很初级的。对于开放性的活动,肯定是有传播目的的,这时,一场室内活动的结束只是另一个传播阶段的开始。就像录制电视节目,现场录制完后,后期加工剪辑,在一个更大的传播渠道上传播是一个更有价值更重要的事情。这样看,线下活动就是一个节目录制的过程,如果二次传播的事情不做,按照投入产出比来算,活动做的就很不值了,因为产出部分少了一大块。但二次传播消耗的人力和资源投入一点也不少,甚至整个活动的举办都是为了这个二次传播。然而从投入资源的分配上,经常会有“虎头蛇尾”之感,活动轰轰烈烈,活动场地外的影响却有限,甚至不去过问。提前考虑上面10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成功举办一场高效的活动,但这10个只是搭起了活动的大骨架,还有很多具体面没有提到,也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探索,如何让参与者体验良好,如何实现现场的良好互动,如何让活动更有影响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