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铜山县棠张镇中心中学数学课题组执笔人谢翠红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实施本课题是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如: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随祖父母生活的、父母做生意不关心孩子学习的、从小沉迷于网吧的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欠端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理想。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只浮在表面,认为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很少有学生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积极地去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虽然部分学生作了反思,但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没有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二)课题的提出顺应教师成长的需要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研究表明,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与“精讲少练”方法,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通过反思错误想法从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很少,教师不示范反思的方法、技巧,学生没有反思的机会和时间,也无法模仿学习反思,造成学生反思性情景知识的缺失。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反思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帮助提高反思效果等等方面,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教学反思过程。通过学习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教学中的陈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生涯中自我的潜力,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我们是年轻还是年长,和学生一起反思,才能和学生一同成长。所以,课题的提出顺应教师成长的需要。(三)课程标准为学生反思行为的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把“反思”这一理念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中,不断地经历主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四)目前我国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研究的不足之处十多年来,有关“反思”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绝大部分是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视野中研究得出的一般性结果,或在普遍性结论性辅以学科例子为佐证。而以数学为直接研究对象,对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策略则较少。且研究理论探讨多,实践探讨少;考虑老师因素多,考虑学生因素少;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张皮”现象严重。更值得一提的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是要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从培养反思型学生着手,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让反思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能通过指导学生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二、课堂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形成及时反思的习惯。2.探索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反思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有效反思能力。3.通过反思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策略。4.探索出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师向反思型教师方向发展。(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培养学生数学反思意识的主要途径的研究。2.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反思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3.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研究。4.影响学生进行数学有效反思的因素的调查。研究重点: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形成反思技能,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教育调查法:了解课题研究前后学生的反思状况,为开展课题研究,评价课题研究成效提供定量分析数据。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教学特色。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反思性学习的研究经验和动态,以便从中获得理论和方法的启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帮助。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反思过程的详细研究,探索出适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反思形式。四、反思性数学学习研究的原则和实施策略1.主体性原则。认知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无疑是在主体内进行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是主体意识的表现。所以,学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控。教师要告诉学生反思的重要意义,教给他们基本的方法,提供必要的训练,通过反馈不断加以矫正,从而使之强化内化,把活动主体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2.渐进性原则。和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从他律到自律,从单维到多维,从浅显到深人,从简单到复杂。正基于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切勿急躁,要遵循规律,分成阶段,逐步实行。既要有序,又要有层,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五、课题的主要研究过程(一)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因素课题组就各年级学生的反思学习方式、数学反思学习习惯等情况,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分对数学学科喜爱情况、数学课堂学习的方式、课外数学的学习情况、希望老师做什么等四部分。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作不记名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初步掌握了当前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1.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1)学生的反思意识薄弱从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60%学生喜欢在一节课中由老师来讲学习方法,18%的学生会独立学习,22%的学生会与人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反思意识薄弱。从结果可看到:79%的学生在学习中仅以解题练习为主要形式,只在乎一道题目的对错,而忽视了掌握解题方法这一最重要环节,这样的学习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已适应了“听课式”的接受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尝试、去寻求更多更好的解题方法,而只是静等答案。这些迹象表明:学生未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不去反思,不去寻求更好的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2)学生的反思能力低下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1%的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方法总结,24%的学生会寻求不同的方法来解题。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这样学生就无法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我们在教学中或观察学生的作业以及他们课堂学习等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做作业中的解题方法都是教师课堂上所列举到的方法,回答问题也是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一旦出现形式变化而实际一致的题目就傻眼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缓慢,学生不会通过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自己的认知结构。(3)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调查结果显示:16%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13%的学生会主动复习数学知识;34%学生平时回家后先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做其他事情;28%学生平时都是在家长的提醒下,才能独立完成作业;16%的学生在做完作业后逐题认真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以上数据说明: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大都会急于知道答案,而不再去寻求解题方法。(4)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强从调查结果看,对于一道久未解出的题目,只有14%的学生会继续解下去,大部分选择放弃,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够强。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2.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因素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教育、老师的教学方法等。但以下原因引起了我们研究小组的注意:一是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忽视。习惯上的反思是教师的反思,教学反思重教师而轻学生,这是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二是教学过程过分重视活动化、合作化,忽视学生的自我反思。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时下的数学课堂,由于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了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乍看上去,在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只是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思维深度不够。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下、反思学习习惯较差、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强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探究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了反思性学习的研究方案,精心设计实施方法,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两年来主要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反思方法,增强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有以下几点:1.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索、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而“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语)。要想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必须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由于研究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认知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研究前我们对学生过去的学习方式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在学习中学生习惯于被动的“跟学”,缺乏自身体验、反思、感悟的过程。为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1)充分利用典型例题的功能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质疑的深化和目的,两者相互作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习题由于学生思维的偏面性而导致学生回答不完整。如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4求第三边的长,学生往往会只有一个答案5;再如用配方法求函数221xxy的最小值,学生最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