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初中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是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具有学科特色的一项职能。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初中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的难度还比较大,很多学生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还比较模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他们揭示地理事像的空间联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具体、直观、感性的教具和手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丰富空间想象,并通过形象思维的发展,推进抽象思维,探索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建立确切的空间概念。对初中学生空间概念模糊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有:1、地理空间方向不明确,想象局限于平面感性认识。2、不能把平面图形中的符号信息转化为立体图像,同时,也难以将立体图象转化为平面图形。3、对处于运动状态的地理事像进行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的难度比较大。4、不能对地理事像空间分布作整体性理解,并探索其分布规律形成的原理。正文: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是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具有学科特色的一项职能。地理事像存在于地球的三维立体,空间之中,并沿时间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学习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好空间概念,并由此产生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动态发展的概念,且在不断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中得到加深和巩固。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初中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的难度还比较大,很多学生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还比较模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他们揭示地理事像的空间联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具体、直观、感性的教具和手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丰富空间想象,并通过形象思维的发展,推进抽象思维,探索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建立确切的空间概念。下面是对初中学生空间概念模糊的原因分析。2一、地理空间方向不明确,想象局限于平面感性认识。对于地球表面这一不可展平的北极曲面来说,依经纬线而定空间方向与学生原有且印象深刻的平面物向呈直线有矛盾,由于经线是向两极收敛的曲线;所以物体沿一定经线运动的方向是曲线;沿纬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是东方,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西方,东西方向是环形方向。这使学生在判定地理事像的空间方向时产生了概念的模糊。二、不能把平面图形中的符号信息转化为立体图像,同时,也难以将立体图像转化为平面图形。利用地图是我们发展形象思维,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手段。但是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又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如认识等高线地形图所显示的立体地貌形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白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明白立体图像向平面图形转化的过程,我们可运用多种感性、具体、直观且富于想象的手段。如:1、让学生想象有一座露出水面的岛屿,它和水平面,接触相交的地方有一条岸线,不难理解,岸线上所有的点的高程相等。从高空俯视可见这一条高程相等由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并按一定比例把该等高线绘在地图上,假若水面升高一米,这时,岛屿和水面又有一条交线,也是一条闭合曲线,只是短了点,也按一定比例绘于图上……如此继续,一直到水面淹没岛屿。这样这3座岛屿的等高线地形图就在我们的想象中绘成了。2、让学生用玻璃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在圆锥体上等距离画圆圈,表示等高线,从顶端向下透视,并画出所见到的等高线图形;再对照教师所带的一个山体模型及其等高线地形图。3、让学生在用软泥做出的山体模型上标出等高线,请同学们用均匀的力把山体模型垂直下压成平面后观察其等高线图形。4,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把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像的想象能力。例如在一幅印好的当地等高线地形图上标出旅行路线,要求学生依图仔细考察行途中所见到的景物和地貌形态。三、对处于运动状态的地理事像进行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的难度比较大。比如,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难以理解。对此,我们可利用实验模拟方法,丰富学生想象,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我们是利用画有阳光的纸板和地球仪(如图),假想许多平行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这些平行光线的延长线球,但是其中只有一条穿过地心,这条光线垂直于地球表面,用红笔显示。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转动地球仪,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就可以看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四、不能对地理事像空间分布作整体性理解,并探索其分布规律形成的原理。初中学生空间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思维活动仍需具体、直观、感性经验的支持。而许多地理事像的分布联系、作用影响、发展变化都以空间4思维和空间想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河流水文现象及动态变化、陆地自然景观的带状分布、区域特征的形成等。由于初中学生忽视各类地理事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分析归纳各类地理事像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所以难以进一步探索其分布规律形成的原理,实现对地理事像空间分布的整体性理解,从而建立确切的空间概念。对河流水文现象及动态变化的认识,教师可结合图像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刺激学生对过去观察过的河流水文现象,重新加工、组合、产生新的河流水位、汛期、洪水、泥沙含量等水文现象及动态变化的空间表象,同时引导学生把水文现象及动态变化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建立因果联系,探索水文现象空间分布规律形成的原理。同时,通过比较思维方式,对比认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河流,季风区内南北两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地区性差异。由于学生不能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到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如,对一般为热带雨林地区的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地理环境一个呈现垂直分布,另一个则属热带草原景观不能把握。对此,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又如,学生把区域特征与其所处的空间分布和空间位置隔裂开来,忽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花了很大力气掌握了区域特征,却又张冠李戴地把它套在另一区域的头上。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区域知识与空间位置的内在联系,并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既看到区域共性,又突出其差异性,从而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立明确的空间概念。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