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技术规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六安市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技术规定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减少住宅工程质量缺陷,规范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与治理工作,现结合实际,特制定《六安市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技术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新建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活动,除执行国家、安徽省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规定。一、基本规定1.承担住宅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按照本规定的要求落实相应措施。2.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要认真编写常见质量问题防治专项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根据批准后的常见质量问题防治专项方案和施工措施,对作业班组做好实物交底和书面交底,实施样板(样板间)引路。3.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将常见质量问题防治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4.监理单位应将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列入日常检查验收内容,必要时应进行旁站和平行检验。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验收不合格,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5.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各方责任主体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列入监督重点,加大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6.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所产生的费用应列入招投标文件和工程概预算。对于施工合同已签定的工程,施工单位按照本规定要求组织实施,应在工程竣工决算时予以列支。7.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所规定的以外,还应提供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总结报告等相关资料。二、裂缝防治措施(一)砌体工程1.砌体结构房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高度不宜小于60mm,纵筋不少于3φ8,单肢箍筋φ6@200。顶层端开间(或变形缝两侧房间)外墙和内纵墙砌体中应沿高度方向设置间隔不大于1.3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高度不宜小于60mm,纵筋不少于3φ8,单肢箍筋φ6@200。顶层端开间(或变形缝两侧房间)的外窗两侧应设置构造柱。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与墙同宽的构造柱,每层墙高大于3米的中部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过梁加强。施砌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窑停放期不应小于28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砌块进场后,在现场的堆场应有可靠防雨措施。粉刷时,应增设防止产生裂缝的技术措施.3.非承重填充墙构造柱钢筋位置、箍筋加密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时确保与梁连接处混凝土密实、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4.砌体结构的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5.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必须按标准图集要求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在两种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采用热镀锌钢丝网或加强型耐碱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等措施进行抗裂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6.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mm-50mm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4d以后,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1Omm(厨房、浴厕、阳台板厚不应小于90mm)。2.屋面、厨房、浴厕及建筑物两端房间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板上部钢筋应为负弯矩钢筋连续配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3.在现浇板板宽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不小于212的温度收缩钢筋。4.建筑长度超过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宜在楼板中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必须设置加强钢筋。在找平层施工时,应在后浇带两边增设钢筋网片进行加强。5.严格控制现浇板板厚和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400㎜的钢筋保护层垫铁(马凳),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φ10钢筋制作;当200mm≤h≤300mm时,马蹬应用φ12钢筋制做;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6.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过渡,线管集中部位应小于1/3楼板厚度,单层配筋时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00钢筋网带,网带的宽度应超过最外边管道不小于30cm。严禁给排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7.现浇板浇筑时,应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和初次抹压工艺,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面收缩裂纹。8.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9.现浇板浇筑后72小时内(或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不得上人踩踏、支模等。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10.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现场实体施工与方案一致;承重构件支撑拆除必须有足够的数据证明符合规范拆除的条件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但上面仍然有施工荷载时,也不得拆除。底层支撑应有可靠的防止沉降措施,不得直接支设在未经处理的软弱土层上;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单独设计和施工,必须为独立支撑系统,后浇带浇筑前,不得拆除原支撑体系。三、渗漏防治措施1.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房间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卫生间防渗反梁应与现浇结构同时浇筑。2.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进行防水处理。3.主管道穿过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处,应设置防水套管。楼地面处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细石混凝土填塞。管道安装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4.预留空调洞口应采用预制管道进行预埋,且管道应有一定坡度,防止雨水倒灌。5.外墙的脚手架连墙点洞眼、悬挑脚手架孔洞,应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分层填塞密实。同时,高层建筑应在设计图纸中明确采用外墙壁挂式太阳能设计措施。6.外墙变形缝处施工时,缝两侧外墙砌体灰缝砂浆必须饱满;缝内不得有杂物;变形缝在屋面及外墙部位的盖板应密封严密。7.落水管在外墙墙体固定时,锚钉不得穿透外墙,并在锚钉部位采取防水措施。8.地下室竖向施工缝施工前,应在施工缝位置喷涂(刷)水灰比0.6的水泥浆或界面处理剂后,方可浇筑上层混凝土。9.地下室外墙四周必须采用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回填,回填密实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当地下室顶板为种植顶板时,应设一道耐根刺的防水层。10.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门窗框料与结构墙体间缝隙,应用弹性材料嵌填;窗台窗框外侧应留5mm-8mm宽的打胶槽口,窗台粉刷时,宜贴“凹”型塑料条做槽口,用密封胶灌封。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11.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热镀锌增强型钢,衬钢厚度及几何尺寸应满足规范要求,厚度且不小于1.5mm。铝合金窗型材壁厚不得小于1.4mm,铝合金门型材壁厚不得小于2mm。对于大尺寸的几何形状的门窗(门窗图集没有节点做法的),必须由设计单位出具门窗结构图纸,确保门窗刚度和稳定性。12.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13.屋面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14.住宅工程屋面设计时,宜采用坡屋面,同时应进行太阳能集中安装的设计。四、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外墙保温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基层进行处理,并用防水砂浆进行找平;颗粒保温砂浆应分层施工,每遍间隔不得少于24h;在保温层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保温层开裂,抗裂保护层施工应在保温层固化干燥后或胶粘剂凝固后方可进行。2.建筑物首层和其他楼层的门窗洞口及墙面阳角处应采用金属护角,双层玻纤网格布包裹增强,包角网格布单边宽度不应小150mm。3.外墙外保温原则上不应直接在保温层上粘贴面砖。如确需贴面砖,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安全可靠。4.窗套、线脚等各种线条保温层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防止开裂或脱落的加强措施,做好防渗处理,凡凸外墙的线条必须设滴水线槽。5.门窗与墙体缝隙不得小于8mm,并采用保温材料进行密封,采用发泡剂的,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五、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1.依照分户验收要求确定验收人员和进行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的控制。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楼板厚度的测量,测量后,认真填写测量记录。建设、监理人员应对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不定期进行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主体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3.竣工验收时,验收组应按照验收方案对分户验收真实性进行抽查,对分户验收记录不真实的情况,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六、沉降观测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设置沉降后浇带及软土地区,以及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应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测量精度不低于Ⅱ级。工程竣工验收后,沉降没有达到稳定标准的,沉降观测应继续进行。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