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复习(训练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教材P6—7页,演示实验1-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教材P9页,演示实验1-2: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⑴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⑵鉴别此三种气体的方法:3.教材P12—13页,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__,且______溶于水。⑵蜡烛火焰分_____层,______最亮,______焰温度最高。证明外焰温度最高的方法:。⑶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倒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取一玻璃管斜向插入火焰内层,发现从管口出来的物质可以点燃,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⑸吹灭蜡烛时,会看到一缕白烟,该白烟可以点燃燃烧,该白烟是。4.教材P14—15页,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⑴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用____________法。⑵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_____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_____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__;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_____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____________。⑶人体呼出气体中氮气比空气中氮气含量低的原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5.教材P27页,演示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⑴现象:有大量产生,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还可得出的结论:;;。⑶影响该实验的因素(液面上升小于1/5的可能原因):。⑷在该实验其他用品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⑸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则应如何改进该实验?6.教材P33页,演示实验2-3: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⑴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而在氧气中发出,放热,产生的气体。⑵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产生现象的不同,说明了什么?⑷硫在燃烧瞬间是什么状态?⑸该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起何作用?最好用什么物质代替水?7.教材P34页,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⑴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在氧气中发出,放热,产生_______________。⑵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教材P34页,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⑴现象:,,放热,生成。⑵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该实验火柴有什么作用?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⑷该实验为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教材P38页,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编号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分析⑴向试管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但反应速率慢⑵向⑴中试管内加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⑶待⑵试管内无现象发生时,向⑵试管内再加同样浓度和体积过氧化氢,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⑷通过以上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锰是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的催化剂?。若不能,则应补充的实验是:10.教材P45—46页,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图2-17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⑵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⑶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的目的:。⑷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⑸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收集氧气,原因:。⑹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有:;。⑹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图2-18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⑴实验的目的:。⑵操作过程及现象: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由瓶口,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⑶结论:。⑷红热木炭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的原因:。图2-1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⑴液态的水液态的水⑵色状的胆矾色粉末状的胆矾⑶色的硫酸铜溶液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⑷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⑵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⑶将铁丝插入集气瓶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1.教材P48—49页,品红扩散和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品红扩散分子运动试管A烧杯B烧杯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12.教材P75页,演示实验4-2:过滤液体⑴过滤操作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一贴、二低、三靠”。⑶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⑷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可用生活中什么物品代替?。⑸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有哪些?⑹;;。13.教材P75页,演示实验4-3: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软水中的现象;硬水中的现象。14.教材P76页,演示实验4-4:蒸馏⑴实验的目的:制取蒸馏水。⑵简易装置所需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温度计、试管、烧杯等。⑶蒸馏之前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⑸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⑸收集到的蒸馏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5.教材P77页,自制简易净水器⑴简易净水器利用的化学原理是。⑵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纱布和膨松棉的作用是,纱布另外具有的作用是。⑶简易净水器能否将硬水软化?。16.教材P79页,演示实验4-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⑴点燃氢气前应。其方法是:用(法)收集一试管氢气,将大拇指堵住管口且管口朝下,靠近火焰,移开大拇指点火。若(),表明不纯,()则表示较纯。⑵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17.教材P80页,电解水实验现象⑴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产生的气体都是色。⑵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看到;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看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火焰。结论反思⑴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什么?。⑵使用的是(填“交流电”或“直流电”)。拓展:⑴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我还能写几点:;;⑵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实际大于2:1的原因可能为:、。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8.教材P92—94页,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⑴玻璃管的作用:;细沙的作用:;气球的作用:。⑵现象:;。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⑴现象:,。⑵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两方案实验结论:。原因:。19.教材P94页,演示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测定⑴现象:,天平。⑵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教材P94页,演示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测定⑴现象:,天平。⑵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⑴实验5-1和实验5-2中第二次称量的结果与你预计是否一致?不一致。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⑷;⑶有何启示?。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1.教材P107页,演示实验6-1:木炭的吸附性⑴实验的目的:。⑵现象:。22.教材P110—111页,演示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⑴实验的目的:。⑵现象:。⑷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网罩的作用,也可以用。⑹应完毕,先,待试管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反应后试管里的粉末可能是、、。⑹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23.教材P114页,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结合教材P114提供的仪器,讨论组装二氧化碳制取装置一定不应选用哪些仪器?可以组装怎样的制取装置?24.教材P117页,演示实验6-3: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⑴操作:将二氧化碳_倒入烧杯中。⑵现象:。⑶结论:;25.教材P117页,演示实验6-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⑴实验的目的:。⑵操作:向一个收集满CO2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现象。⑶现象:。⑷分析:。26.教材P118页,演示实验6-5: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⑴探究的目的:(或CO2溶液中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⑵设计原理:控制变量法。(Ⅰ)(Ⅱ)(Ⅲ)(Ⅳ)烘干第四朵花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红小花不变红小花变红小花由红变紫分析结论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7.教材P128—129页,演示实验7-1:燃烧条件的实验⑴实验的目的:。⑵分析: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得出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本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烧杯中热水起的作用:、。⑶结论:、、。28.教材P130页,灭火的原理⑴实验的目的:。实验现象分析Ⅰ蜡烛燃烧一会儿熄灭Ⅱ蜡烛能继续燃烧Ⅲ蜡烛燃烧一会儿熄灭⑵结论:。⑶灭火器的发生原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教材P132—133页,演示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⑴实验的目的:探究粉尘爆炸。⑵现象:发出砰然巨响,金属罐被高高掀起。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使面粉充满金属罐,。⑸析:面粉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引发爆炸。⑸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30.教材P136页,演示实验7-3: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⑴实验的目的:。⑵现象:。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结论:。31.教材P139页,演示实验7-4:甲烷燃烧⑴实验的目的:。⑵操作:先,再点燃。在火焰上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观察。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振荡,再观察。⑶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石灰水。⑷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结论:2,说明甲烷含有()元素和()元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32.教材P5页,演示实验8-1: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⑴实验的目的:。⑵操作:。⑶现象:。⑷结论:。33.教材P10—12页,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⑴原理:根据、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⑵实验开始时应进行的操作:。此操作的目的:。⑶实验方法:控制法。34.教材P16页,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⑴实验时先通入CO再加热的目的:,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的目的:。⑵加热仪器为,酒精灯的作用。35.教材P17—18页,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⑴铁制品锈蚀条件的猜测:、、。⑵设计实验原理:。⑶请画出实验方案:⑷蒸馏水要经煮沸的原因;植物油的作用;直玻璃管内试管内酒精灯处现象色的氧化铁变为色澄清石灰水导管口有色火焰化学方程式干燥剂的作用;棉花的作用。⑹结论:。第九单元溶液36.教材P26页,演示实验9-1:蔗糖溶解⑴实验目的:;现象:。⑵分析:蔗糖分子在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并地分散到中间,形成稳定、均一的混合物——蔗糖溶液。37.教材P27页,演示实验9-2: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⑴实验的目的:探究。⑵现象:碘不能溶解于水中,而能溶于;高锰酸钾能溶解于水中,而不能溶于汽油。⑶结论:。38.教材P28页,演示实验9-3:乙醇能溶解在水中⑴实验的目的:探究。⑵滴入红墨水的作用。⑶结论:。39.教材P29页,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⑴实验的目的:。⑵物质溶解前,须测出。⑶结论与解释:NaCl溶于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