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闸口第二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课题5.太阳系日期11周3课时5总课时2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一、认识太阳系。(10分钟)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前几天布置给大家一个课外作业:收集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准备得怎么样了,拿出来看看。(巡视一遍)随机问:你是从哪里找到的?自己看过了吗?有什么感想?辛苦(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二、建立太阳系模型。(30分钟)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一)只考虑与太阳平均距离建模:(10分钟)1、任意做八个小球代表八大行星。做好将小球安放在支架上。2、请大家完成实验表一,算出缩小后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取整)3、在桌面上安放好太阳,以太阳为中心,按缩小后的距离摆放好八大行星。4、与书55页太阳系示意图对照,有什么不同?(行星间距离差异大,并非基本相等)板书:分布不均匀(二)只考虑行星直径建模: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关系,实际上八大行星个子相差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按相同比例将八大行星缩小。2、请完成实验表二:(能取整的取整)(10分钟)3、根据表中数据用橡皮泥做出八大行星模型。(数据尽量取整,可以有误差。)(先将橡皮泥搓成条状,用直尺量好直径,切较方正的一小块,用手指搓圆)4、小结: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板书:大小差异大不?自己找还是请别人帮忙的?找资料过程中是不是发现了许多不是要找的内容但很感兴趣的东西,增长了许多知识?那咱们举个例子女试试,比如这太阳直径1390000千米,而我们这篮球直径是23厘米。这儿老师算了一下,缩小了60亿倍。怎么算呢看——依据投影显示进行讲解(投影出示)(三)按相同比例缩小距离和直径建模:(10分钟)1、谈话:刚才我们分别感受了行星间的距离和行星的大小,但他们的缩小比例是不一样的,我们将太阳缩小到14厘米,按这样的比例,行星的直径应是多大呢?他们与太阳的距离又是多远呢?2、请大家完成实验表三:3、数据处理后,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4、在操场上建立前四个行星局部模型。5、谈话:实际上,在公转过程中,八大行星并不是始终排成一排,即使排成一排也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6、做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的模拟游戏。7、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三、小结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看着眼前这个太阳系,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也可联系一下你刚才的制作过程。(适时交流在模型建造过程中的体会。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板书设计太阳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分布不均匀大小差异大作业布置太阳系是浩瀚的,有很多末知的地方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你们以后能告诉我有关宇宙的一些消息。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