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二、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立足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铸造学生健全人格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淡薄,情绪易波动,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适应其生存的环境,人际关系紧张,这些都是人格不够健全的表现。语文教师有义务担当起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是铸造学生健全人格一个很好的平台。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这就是我”综合性学习,精心组织活动,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活动题目:优点“轰炸”;活动形式:讨论和游戏活动过程:1、分组;2、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亦称之为“优点‘轰炸”’)。3、小组讨论;4、班级集体汇报;5、教师小结。活动评价:这一活动借助自我对自身优点的省察和同伴的评价,为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提供了社会比较、社会互动和分享的机会,其结果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自己,也使学生全面正视和认识同伴的长处,为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同伴的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如,有教师结合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组织题为“婉言拒绝”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在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活动题目:婉言据绝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讨论活动过程:1、学生回忆遭遇过的被别人直截了当拒绝的经历;2、学生讲述被别人直截了当拒绝时的感受;3、教师讲述名人婉言拒绝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婉言据绝,婉言据绝的作用4、分组设置情境,学生进行小品表演;5、进行组间交流各自的体验、感受以及婉言据绝的技巧。6、教师小结。活动评价:次活动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做到人人参与,体验深刻。让学生在直截了当拒绝和婉言据绝比较中深刻认识婉言据绝谢绝的重要性。情景剧的表演又训练了学生的交往技巧,为学生适应生存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此外,如可结合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恰当的表达、控制、处理自己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的态度。(四)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缺少意志、毅力。因此,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往往会向挫折屈服,成为困难和挫折的牺牲品。看来,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显得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任务,从以下几个入手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那些因偶然遇到重大挫折便有轻生的的想法的学生,其心理健康不是一个挫折造成的,而是长期形成的对人生价值的错误理解导致的。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使学生对人生、对世界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的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提高对挫折和心理冲突的忍耐力。同时有了远大的理想学生就不会斤斤计较眼前的痛苦和得失,从而有足够的动力克服悲观主义情绪。例如: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时,可通过让学生讨论诗歌中表现出的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交流学习体会,让学生明白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引导学生敢于面对挫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挫折;树立世界终将变得美好的坚定信念。又如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通过对文章的品读,使学生明白应树立的正确的人生态度观,那就是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其次、培养学生知难而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课堂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主渠道,课堂训练坚强的毅力,应该成为最重要的方法。1、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涉及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的课文。如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一文通过叙述中国登山健儿克服重重困难,登上珠峰的经过,歌颂了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教学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谈谈如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2、针对初一抗干扰能力差这一特点,进行抗干扰训练。在课堂上,让单数行学生背课文,双数行学生做阅读分析题,然后总结分析。这样双数行学生的意志在训练中的得到培养。3、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不能单纯看做巩固知识的过程,这也是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极好机会。因为,作业规范要求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常常遇到一些难题一时解不出来,这是市努力思考还是打退堂鼓,或者去问别人,或者去抄袭人家的作业。这就有一的意志的考验。教师应适时引导,以培养学生知难而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第三、帮助青少年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语文教材的营养很丰富,她蕴涵着许多战胜挫折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青少年掌握这些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学会“冷静对待”“树立信心”;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教学《荒岛余生》时,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激励”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是让语文教师脱离语文教学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立足语文学科自身任务与学科的规律,去寻求两者的结合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渗透式教育。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考资料目录:1《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4《师资通识培训资料选编》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编【关键词】:学科教学教学理念语文情趣教学心理健康【分类号】:G633.3【DOI】:CNKI:SUN:JYYJ.0.2006-09-014【正文快照】:语文情趣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充分关注学生情感与兴趣的教学理念。它的现实目标是:即使在不改变外部条件的情况下,也要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一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一些。语文情趣教学在于启动一种激活内部动力的新机制,它不仅能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的新的教学策略体系。目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中很多人面对家庭中的父子母女的冲突;面对学校里师生关系偶现的不谐音符,同学之间的磨擦,学习上的难题,考试中的失误;面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刺激,美丽谎言的引诱以及自身发展的不平衡等种种情况时,心理就会产生许多困惑和紧张焦虑的情绪。在这时期,教师如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给予有针对性地引导,如不能趁早预防,及时遏制和消除学生心理疾患,小而言之,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今后的发展;大而言之,将间接影响一个团体的健康,社会的安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四大途径之首要的途径列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是说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包含着心理健康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等等。笔者作为语文教师,仅就语文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一、利用教材和美文,无声潜入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包括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未到位,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尤其是中学生难以接受自己心理不健康的现实。在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的学校中,主动去心理咨询研究室的学生微乎其微。而语文学科以其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教育目的。如学习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社戏》、《孔乙已》,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尊重师长);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克服变态心理,解决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一面而产生变态人格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进行讲诚实反撒谎的完整人格教育;学习富兰克林的《哨子》,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判断事物本身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处世能力。学习《钓胜于鱼》,《起点之美》,可以借文中之语言,培养学生淡薄名利,重在参与、实践的过程的完美性格,及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自己等健康心理教育;学习冰心的《小桔灯》就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力戒忧郁颓废的自尊自强教育。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有的作品中作者在人物中注入自己理想的性格,体现人性中最完美的性格。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美国作家莫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中学生文化系列月刊》)可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的健康心理。选读赵丽宏的《炊烟》(《羊城晚报》),对学生进行待人为助人为乐的健康心理教育。还有许多文章(如《读者》杂志中许多佳文)都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总之,只要充利用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形象性,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且还有不伤学生心灵,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二、通过指导写作,为心理保健筑起“预防线”,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满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例如,我校一位去年9月刚进入中学的女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有位老师来听课,我和另一位同学在说话,老师为此批评了我,我就踢椅子,我认为这事很有趣,也很好笑……”,日记中反映出这位学生心理已经不健康,不能正确地对待学习,对待批评。面对学生如此的幼稚心理,我找家长了解情况,并表示愿意与她一起面对学习中的难题,使她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又如,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因学习成绩下降,产生了对自己能成功失去了信心的坏情绪,他通过周记向我诉了心中的困惑,于是我使在他的周心里写下了有关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这样既不伤他“面子”,又使他能接受建议,及时处理了问题,摆脱了困惑,并在无形中提高了他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恢复了以往的自信,成绩再度回升。再如,去年5月28日的南安市毕业质量普查的语文考试中,一位女生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借作文机会,把自己压抑很久的想法,直诉笔端;“请问一问,老师!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合格吗?称职吗?公平吗?”这种“脉相”,无疑引起教师的警惕;这种“迹象”,必然让语文教师有了打开这位学生的心结的欲望,时而深入解她的心迹,并能对症下药,开出好药方,帮助她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因此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也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预防线”三、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生活丰富多姿,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才干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有许多接触,也难免会有磨擦,隔膜,由此产生的误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师如能就事情发生的起因,本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节,排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不就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哨了吗?如:针对某些同学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的心态,让学生办一期《退一步海阔天高》,《小事见风度》的墙报。针对不能正确看待教师所谓的“偏心”情况,发动学生查找资料,举办一次《假若我是一位老师》的语文演讲活动课;针对爱慕虚荣的心理,可发动文学社的社员们开设文学专栏------《虚荣与自尊》,让学生投稿,或开展辩论赛,进行正确引导,自编“热点踪”、“目击”等专题开展活动,让学生明辩是非曲直,培养健康的心理。墙报,语文活动课,文学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就能使一些细微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