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摘要: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前瞻的语文教育理念,新的语文教学策略等等都在引领我们提升评议作业设计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单纯重复,内容封闭,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常被桎梏,兴趣多被削弱。作业针对了学生的全体,而没有考虑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出“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作业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如何摆脱这些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样的作业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成了摆在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难题。关键词: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性创新作业设计一、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一)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师在没有搞清作业性质的情况下,一律以“对不对”的标准来判断优劣。由以上现状分析,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优化设计作业的思想意识与素养储备。同时,优化设计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绝不可漠视的一方改革阵地。(二)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2量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把“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是重要的突破口。要使学生在“减负”之后有事做,也能及时地巩固课堂内的知识,做到“减负”不减质。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大做文章,做好作业布置上的“减负增效”。(三)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新课标的导向新课标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为具有学生鲜明个性,愿望的一项活动,成为学生在校内、校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在做作业时,应让学生体验幸福与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真正在成为学生的一生中自学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自己的选择、计划、探究和体验,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性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二、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策略一: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整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阅读是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信息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教材,而且还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应当尝试着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进而推广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自觉的养成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习惯。语文教学能否较好地展现学科的人文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应该重视用学科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去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面对生活时却时常显得不太成熟,甚至对生活缺乏应有的辩证认识、分析能力。比如布置他们写一篇文章评论网络流行游戏“偷菜”,他们要不就是把这个游戏贬得一文不值,要不就是把游戏的乐趣捧上了天;让他们评价一下“快女快男”选秀节目,他们要不就把快男快女“一棒子打死”,要不就把快男快女奉成“伟大的成功者”……生活在部分认识能力不高的学生的眼中似乎只有单纯的黑色或白色之分,没有丝毫中间色彩,学生看问题呈现出单一化、绝对化的毛病。对此,本人曾引导认识能力不足的学生阅读了大量介绍和评论时事热点的文章,如有关“凤姐征婚”、“犀利哥走秀”、“矿难”、“湖北孙氏兄弟”、“奥巴马改革”、“房价”等大多数人关注的话题,还曾给学生征订过《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杂文报》等报刊杂志,引导学生关注每天的生活。再有,大多数学生家里有条件上网,本人指导他们在网上搜索关于同一社会热点的不同评论,归纳总结优秀评论的写作角度,并且利用语文课组织学生针对同一社会问题开展辩论和写作训练。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作文观点不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表达,而更多体现出对生活、社会深层次的认识、思考。同时,对社会热点相关文章的阅读,也不知不觉让学生形成了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习惯。当指导学习《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文时,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学了会阅读说明文的基本常识,更知道了苏州的园林的自然美、人文美,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点,去查查资料吧,看谁知道的最多,下节课告诉大家好吗?”短短的几句话,明确了查找资料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信息。课后,他们通过多种途径的阅读(从教材中捕捉信息;到校图书馆或班图书角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家庭藏书中寻找;到书店查阅;上互联网查找等。),不仅了解到中国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还了解到了中国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学生说像西安碑林、古城墙和秦始皇兵马俑、福建客家土楼、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信息意识,3更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策略二:加强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姻语文,包罗万象;语文,博大精深。语文,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以课文的语言为凭借的课文,适当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使各科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同提高的作用。课题实施过程中,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自己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有的课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时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繁殖探究小组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无性繁殖的生物实验,组内合作探究。在学习《长江三峡》时,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长江一泻千里、万马奔腾的气势;教《雪》时,让学生描画“江南的雪景图”与“朔方的雪景图”。这两幅雪景,包含诸多因素的对比,虽然并无什么褒贬,但是对比之下,南北雪花的独特个性就显得格外鲜明而突出了,这其中的想象空间足够我们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发挥想象!我们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些假设性问题的讨论。例如:在学杜甫《赤壁》诗时可以这样假设“东风真的不与周郎方便,曹操所造的铜雀台真能深锁‘二乔’吗?”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同时又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例如《三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先写山势,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山势的高耸挺拔,给人以雄壮之感。次写水势,三峡夏季水势之盛,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胜过乘风御马。其水声之急响,如闻于耳;其水势之浩荡,如临其境。再写春冬景,此处仍旧写水,“回清倒影”,但与夏季相比平静了许多。最后写“晴初霜旦”的秋景则通过“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再现三峡秋季寂静、凄凉的气氛。全文气势跌宕起伏,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师学生体会这一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这种气势,笔者在范读课文的时候,配上了旋律同样跌宕起伏的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伴随着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音乐旋律,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读毕课文音乐停止,我再让学生谈谈听后对三峡景物的看法。学生发言积极,而且能谈到点子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的风景画,唱了一曲春的赞歌。文章以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安排全文,给我们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们一贯的做法是深入分析语文的语言特色,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美。笔者突破常规,将美术绘画渗透其中。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写景之妙,然后对内容只作简单的点拨。最后布置学生选择一幅画,思考怎样用图画表现出来,并让他们评议谁画得最符合文意。有个学生画的是春风图。风是无影无踪的,怎么画呢?他很聪明。他根据文意画了一个小鸟站立柳梢,柳条都向一个方向微微倾斜。有学生问他:“柳条为什么是一个方向微微倾斜呢?”他回答说:“因为有风吹来,所以柳条会是这个样子的。”他的回答不正是对文中“春风图”的独到理解吗?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学习更高效、快乐。策略三:促进作业内容向生活开放苏霍姆林斯曾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课题组老师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处生活,在大自然中学4语文,感受生活中的红、绿、蓝……这些只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五月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母亲节,这一个星期的星期五,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设定了一个主题为“感动母亲”。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最终确定了“感动母亲”三部曲:1、把自己对母亲真诚的感谢写在卡片上送给她;2、为母亲梳头发;3、为母亲唱一首赞美之歌。三件事做完后,请母亲把她心中的话写在卡片反面带回学校交给我。星期一,我的手上满是真诚的祝福和感谢,他们写道:“妈妈,这几年的养育之恩,我这辈子都还不清,现在,我长大了,今天,你就痛痛快快地过你的节日,其它的事就交给我来做吧!”“妈妈,您就像一朵云,我就是您怀抱中的一颗小水滴,妈妈,您就像一朵花,我就是花中的那细细的花蕊,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我大声地告诉您:妈妈,我爱您!”……而学生母亲的话,读来更令人幸福。“感谢女儿对我亲切的问候,下班回家,她已经为我洗好了衣服,烧好了饭……女儿长大了……”“听着儿子为我唱歌,趴在我耳边听他的心里话,让我禁不住直掉眼泪。”“我以为孩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