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策略第一节议论文教学概说一、我们怎样读议论文长期以来,支撑和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的知识,老师们熟悉的议论文知识,有哪些?多年来固化的议论文知识,最基本的有两点: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三段论:(论证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他知识:3、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辨证思维5、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6、杂文特点以上,通常就是教材议论文单元的学习重点且不论各单元的选文是否和单元重点匹配,也不论这些知识是否正确,我们要思考的是:人们日常阅读议论文,是按照这些知识的指引来阅读的吗?这些知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到底有多大作用?我们怎样读议论文?——回到原点的思考,探究阅读议论文的一般规律。在日常状态下,我们读议论文,是想获悉作者的立场观点;进而,要么被作者说服,要么心生疑窦,对作者的观点或论证产生质疑。获悉观点的过程,也是思考质询的过程。议论文教学,不只是找到中心论点后,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思路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这种教学思路在扼杀学生思维与探究的乐趣和权利);而是要通过思考和辨析,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分析作者观点的价值与是非。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思考和辨析的途径通常有:(1)背景知识;(2)文章自身的论证逻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初中)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议论文阅读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发展所具有的价值):(1)提高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总之,让学生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国际学校作文题的故事:“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如:汶川地震,可以引发什么感想和思考?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还可以想到什么呢?没有思想能力,在阅读(特别是文字作品阅读)中就很难有多元理解;在写作(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中就没有多维角度。(2)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二、教材中议论文的整体把握北京版教材把议论文放在说明文之前,且比例较大,我认为很有道理。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多读多用的正是议论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有6个单元,共23篇。15册单元1夹叙夹议为人民服务、谈骨气、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傅雷)、从一个微笑开始(刘心武)单元2用事实和道理论证[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未有天才之前、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独立思考”(巴金)单元3议论语言的严密性要学会读书、怀疑与学问、有书赶快读、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毕淑敏)16册单元1论证逻辑—辩证思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为什么要活着、想和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单元2反驳友邦惊诧论、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人应该有所畏惧(戴厚英)、辟“龙的传人”18册单元2杂文形象说理特点论雷峰塔的倒掉、论包装、郑板桥的两封家书人教版教材中的议论文:九年级上册篇目第2单元对人类的关注演讲和书信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敬业与乐业(梁启超)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第4单元关于求知的随笔杂文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短文两篇(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三、议论文类中的具体文体1.政论:如《为人民服务》。2.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未有天才之前》、《为人民服务》、《敬业与乐业》再联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了解演讲的不同类型与风格。阅读演讲词的要点:(1)了解演讲的背景(时间、地点、对象、目的)(2)特别注意对象感、现场感,注意有声语言的听觉可接受性。与演讲词类似的文体,如法庭辩论等。书信,和演讲词一样,都有直接的言说对象,阅读时要注意对象感。只不过书信面对个体,演讲面对群体;书信的娓娓谈心,多乎演讲的滔滔雄辩。教材中的书信课文有:《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傅雷)、《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雨果)、《郑板桥的两封家书》等。3、随笔、杂文:这是教材中议论文性课文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议论文阅读的主要类型。随笔和杂文都是偏重议论的散体作品,属于大散文之列;但和狭义的散文(艺术散文、纯散文)不同,后者偏重记叙描写,抒发个人感情,用形象说话。但随笔、杂文也可以有很强的文学性,越是好的随笔、杂文,越能见出作者的独特性情。随笔:温和、幽默;杂文:犀利、讽刺。随笔:教材中的选文,多谈论人生、治学等问题。《从一个微笑开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怀疑与学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对于随笔,不能用一般议论文的方法(所谓三要素、三段论)来解读。随笔往往信笔由缰,没有严密的论证结构;反而个性鲜明。如林语堂的《论趣》,文章内容是谈“趣”,写得也“趣”,阅读也要读出“趣”来。杂文:《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杂文的生命在于强烈的批判性,在于针砭时弊的深刻。教材中非杂文单元也有很多杂文。如巴金的《“独立思考”》(注意引号的作用)戴厚英的《人应该有所畏惧》等。杂文有特定的现实针对性,这提醒我们:“迁移、拓展、应用”的教学设计,切忌生拉硬扯。王荣生曾批评用《拿来主义》谈“怎样结交朋友”的荒谬(《听王荣生教授评课》248页);京版教材中《未有天才之前》的课后练习题拓展到“谈中国足球”,是同样的荒谬。杂文的其他特点(开口小而具体、典型形象、主观情感等),参看钱理群《名作重读》中论述的“杂文的思维与表达”(或参看《听王荣生教授评课》354页)。4.学术论文(教材里没有相应选文;因为学术论文的理解相当依赖专业背景知识):学术论文不同于学术随笔,前者需要严谨的论证,要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是写给同行看的;后者比较通俗、轻松,是写给大众看的。如冯友兰的哲学随笔《人生的境界》、顾颉刚的史学随笔《怀疑与学问》、青冈卓行的文艺随笔《米罗斯的维纳斯》。阅读学术随笔的方法:要联系作者一贯的学术思想或特定的言说背景,切忌断章取义、盲目质疑;注意理解作者特定的学术概念(如冯友兰的“觉解”、“意义”);注意与生活实例联系时,不能把抽象理论与实例“一一坐实”,更不能曲解。第二节议论文教学设计例说1.解读《谈骨气》。——作为所谓“标准议论文”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例文(所例知识:论据的选择)。知识定位:论据的选择(本文有得有失)。2.解读《为人民服务》——作为政论和演讲文体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定篇。知识定位:论点的把握与分析。同时全面呈现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3.解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为思想随笔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样本(基于特定学情灵活确定教学内容)。知识定位:论点的把握与分析。4.解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初中议论文阅读和中考题的典型样式,是所谓“一般的议论文”,可算随笔。教学上也可以处理成样本。5.提及《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学功能定位:用件。(教学重点不在于读法,而是文章内容给我们的读书启示)……………………………………………………………………………………………………研读1:《谈骨气》很多老师都喜欢这篇议论文,因其“规范”、“好教”。一般教师这样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开头引用孟子的话有何作用?2、课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析三个事例是从哪些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4、这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5、我们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一般老师的教法——教学《谈骨气》,一般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都会问学生:“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老师讲了,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一般出现位置(题目、中间、结尾,以议论表达方式出现),如找不出才需要领会作者的见解进行概括。论点问题解决后,教师肯定会接着问:“那么,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有哪些?”对这个问题,学生也会很快作出正确的回答。兴之所至,教师还会作出阶段性课堂小节:《谈骨气》一文列举了三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南宋丞相文天祥率众坚决抵抗元军,被俘后誓不投降,慷慨就义;古代一个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愤怒痛斥国民党特务。三个事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就这样一节课下来,行云流水,你好我好大家好,学生思维没有受到任何阻滞和挑战,还谈什么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真是所谓“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成问题教”。可以肯定地说,不管河南、河北,还是山东、山西,全国都是这样教的,不这样教考试就拿不到高分。然而万一有哪个爱“钻牛角尖”且爱“抬斜杠”的学生向我们发问:“老师,吴晗举三个例子就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那么我举出三十、三百甚至更多诸如汪精卫等卖国贼的例子,是不是可以更有力地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没有骨气的?”果真如此,不知我们的语文教师将怎样应对?(《审视议论文文体知识教学》,摘自《山东教育》,高青县实验中学吕茂峰,高青县花沟教办李君伟)下面,我们就从老师们最熟悉的三要素说起。一、论点:本文的论点究竟是什么?徐江先生认为:《谈骨气》一文,中心论点并不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先生讲的是“什么是骨气”,文章的标题清楚地标示出了这一点,同时也号召中国人要做有骨气的人,文章结尾还谈及如何面对困难的挑战等等。而三个事例,也不是“证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而是用三个具体事例紧扣孟子的话解释怎样做才是有“骨气”,大家要向他们学习,要有这样的“骨气”。切莫以为文章开头说了一句“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论点。其实那仅仅是一句情感性宣言,是文章的引子。应该说,徐江先生的分析是中肯的。然而他只指出了《谈骨气》一文的论点不是什么,而没有指出其论点到底是什么。他所指出的实际上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我觉得徐江先生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在《谈骨气》一文中,不宜提论点是什么。(《审视议论文文体知识教学》)什么是论点?一般议论文都是有论点的。论点就是作者说了半天,到底要说明什么核心意思。论点应分成两类,一类是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实然),另一类是主张——应该是什么或怎样做(应然);如果是主张,就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密切关系,《谈骨气》一文,可以认为写作意图“号召我们做有骨气的中国人”就是中心论点。《为人民服务》也是同类性质的议论文。[方武把中心论点分为“行为性命题”与“认识性命题”]因为,如果把这两文的论点看做“实然”论断,就更没有说服力了。好的议论文需要论证,论证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应该是这样、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但政论文往往只提号召、主张,以权威或情绪代替说理论证,上两文皆如此。论点不是观点。一篇议论文的观点可以很多,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意思,就是论点。无论认为本文的论点是什么,都要弄清楚:吴晗所说的“骨气”是什么含义?(这是解读议论文的一个关键,又比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所说的“灵魂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准确弄清楚作者论点中的关键词的含义,就容易想当然,把读者自己的理解强加于文本)。这又有几说:一、是孟子的三句话;二、是“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三、是不怕任何困难,奋勇前进。可以这样理解:孟子的话,是骨气的表现,第二句是骨气的实质,结尾句是联系现实提号召。如果把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为“应然”命题,则应该解释为最后一句。二、论据:本文最值得研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议论文中的事实材料都是论据吗?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还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谓“论据”,应该是那些能够证明论点的依据。在不同的议论文中,“材料”未必就是“论据”,这就是《审视议论文文体知识教学》一文所说:材料和观点不只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材料“不仅供我们选择,更是供我们进行活的分析的对象”。比如《谁在无聊》,高健陪聊事件,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