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潍坊外国语学校2006年2月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年重大教育教学问题立项申报1一、课题研究背景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它是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质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教育工作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职责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调好师生关系相当重要。最近,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将近七成的中学生害怕和老师主动交往。这个调查说明在我国的初中阶段,师生关系普遍不和谐,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时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开展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塑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教师的角色就由过去的知识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关系就变成了“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当然,这个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潍坊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除了课堂教学外,老师如何指导、关心学生的食宿、课余生活也非常重要,非教学时间内师生关系的和谐,更值得我们研究。二、课题概念的界定1、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是师生间情感的接受、相容和相互需要。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从教师对待学生关系方面来理解,教师不能嫌弃任何一个学生,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各有自己的天赋。另一个方面从学生对待教师关方面来理解,每一位教师都是自己的朋友,有问题要敞开心扉共同探讨,尊重真理、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权利,在学习、创新的过程中体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体验人的社会性,体验“人是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这个真理。22、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师生相互认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师生交往时空教师要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都需要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频繁的交往来实现。师生交往的时间多少、交往的频率和场合等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师生交往的方式与方法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同样存在于师生交往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坏与否,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之中,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是否能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家长充分合作,是否能与家长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合作式”关系,势必会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叶澜“课堂生命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限于认识的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有助于新人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3人围着书专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师生关系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的开发与运用者,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学生的人格、主体地位、差异性均要得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均要受到关注。4、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健康的心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要引发学趣,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师生交流起来,关系才和谐起来,课堂才活起来,只有活的课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5、梅奥“人际关系理论”人是受社会需要的激励并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满足感、意义和价值。同来自外部刺激和管理控制比较,个人更容易对来自所在集体的社会压力作出反应。梅奥还认为个人对管理和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主要取决于组织和管理是不是满足了他的社会需要。因此,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需要。6、教育管理理论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开放性的系4统的教育管理理论认为,学校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社区和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上的各种因素、政策的、观念的、经济的等等,都在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工作秩序和效率。系统教育管理学说一方面要求教育管理人员要把学校内外环境、各种因素作为整体进行思考,要求他们树立起整体优化观念、合理组合观念、动态平衡观念、开放与闭合统一观念,信息沟通与反馈观念。同时把系统分析的方式应用到教育调查,教育预测、教育决策、教育规划、教育评价、教育诊断之类的教育行为之中。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将整合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全员参与,使该课题的研究与学校“1:3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双听双评”机制的推进紧密结合,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德育活动相结合,与学校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2、和谐性原则。要努力营造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与互助学习的气氛。教师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让学生在如沐春风的宽松心境下,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切磋、勇于探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者、合作者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3、过程性原则。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不是单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研究,还涉及到非课堂课外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与家长关系的和谐等。4、主体性原则。研究的全过程将着力研究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机制,创造一切条件最大程度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和完善。5、互动性原则。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提问的授受式教学模式,教学中的问题可由学生提出,然后教师加以梳理,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互相启迪的教学实践活动。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1、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52、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德育管理策略研究3、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德育活动策略研究4、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5、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五、课题研究十大策略简述1、落实“1:3课堂教学模式,调控教师授课时间,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和谐。“1:3”模式的根本作用,就是实现课堂的学生自主,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改变教师的授课角色,营造以合作学习为主的班级学习文化,获取课堂的高质高效。2、落实“双听、双评”听课制度,加大课堂监督及课堂评价的力度,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双听”,就是建立每日一节公开课听课制度和每周推门听课制度。“双评”就是实行课堂教学简明评价、课堂监督简明评价两种量化评价制度。关注课堂,就是关注孩子成长;评价课堂,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熟。3、严抓学生养成教育,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教育手册》为依据,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着眼点,以三操纪律、宿舍纪律、卫生状况的检查为着力点,加大一日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检查四落实,并实行日通报、周通报制度和月常规评比制度。以《学生评价手册》、《班级日记》为蓝本,并进行德育评价评比制度,即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又促进了班主任的德育水平的提高。4、创新德育活动,关注成长快乐,用活动融洽师生关系。我们以重大节日及政治事件为契机,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每月的教育主题为内容,充分挖掘各种教育因素,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力促行为规范,共建和谐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突出了信心教育、快乐教育、自尊自爱教育……如我们每年的圣诞庆祝活动,不仅有外教老师带来的快乐,更有任课教师的倾情参与。当有的老师扮演成圣诞老人背着礼物到每一班发放并用英语向学生问候、让学生猜谜时,师生关系和谐到了极致。本学期6开展的“爱心传递”特色活动——写短信,献爱心,分别是:开学初(2月),爱心献给老师;妇女节(3月),爱心献给妈妈;青年节(5月),爱心献给自己;儿童节(6月),爱心献给学校。“育爱”在活动中将得到具体的落实。针对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青春观,我们通过学科渗透及观看系列青春期健康光牒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同时以周记为载体、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顺利走过雨季泥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5、成立周末学校,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自2004年下学期开始,针对学校实行寄宿制、部分学生周末不回家的实际情况,中学德育部成立了周末学校。周末学校成立后,通过郊游、参观科普馆、听报告、看电影、上网、包水饺、吃团圆饭等活动丰富周末住校生的生活,同时安排教师辅导学生功课,交流谈心,领回家度周末等,细化并延伸了学校的德育管理,实现了教师代替父母的承诺。另外,通过建立特殊学生帮教制度,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身体残疾的学生、学习困难或品行有障碍的学生、省外边远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实行跟踪管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6、重视学生自主管理,关注学生自我教育。如何将外在的约束和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习惯和品质是潍坊外国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始终关注的重点课题。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一是成立了一支由团委指导、学生会主持、骨干学生参与的自主管理队伍,全方位跟踪学生的在校时空,并通过评选“十佳执勤班级”增强执勤效果。二是通过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加强班级阵地建设。主题班会观摩要求做到“两固定”(固定时间、固定主题)、“一倡导”(倡导学生做主角)、“六层次人员参与观摩”(校长、部门主任、级部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及职员、班干部),集中体现了人人有育人责任,关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每一个教育者都责无旁贷!7、积极开发德育课程,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从2004年开始,中学德育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修订了《学生教育手册》,编写了初中学生7评价手册《走过花季雨季》、《国旗下演讲》,还有《班级日志》、《安全手册》等,这些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即是对前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文本总结,也未下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8、携手家长,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为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德育体系,中学德育部在2004年末启动了家长联谊会和家长委员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德育活动。同时开办家长学校,邀请社会上的专业知名人士举行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本学期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