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全部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人教版RJ)2012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1min=60s。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例1】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的方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C解析:A选项没有与零刻度齐平B选项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D选项刻度尺的放位错误。C选项虽然没有用零刻度线测量但是并不影响测量结果。附: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②“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用零刻度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零刻度开始)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⑥“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第2节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2】科考队员乘坐橡皮艇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科考队员为参考系橡皮艇是运动的以岸边山石为参考系江水是静止的以橡皮艇为参考系江水是运动的以江水为参考系科考队员是静止的参考答案:C解析:A科考队员坐在橡皮艇上所以两者的运动状态是一样的,所以两者相对静止。B由于江水是顺流所以以岸石为参考系是运动的。D由于橡皮艇是水推动的所以两者是相对运动的。C答案正确。第3节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3.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例1】(2012.上海)甲、已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已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下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已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s/mt/s(t轴每一分度代表1s,S轴每一分度代表1米)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已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已的s-t图可能为图线a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为图像信息题,考查学生图像分析能力(1)由图像可知;对应同一时间t(如t=4s)a、b、c的路程关系为SaSbSc,由速度公式V=s/t可知,VaVbVc;(2)由s-t图像知,t=5s时,sa-sb3米2米,sa-sc4米2米,sa-sc2米;(3)由(1)、(2)可知的甲图像一定是图线a;已图像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故选A【例2】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解:方法一:72km/h=72×1km/1h=72×1000m/3600S=20m/s(30m/s20m/s汽车快)方法二:30m/s=30×3600h/1000km=108km/h(108km/h72km/h汽车快)解析:速度单位不相同时先化为相同的单位再比较。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看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二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例3】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解:百米冠军:万米冠军:解析:在已知路程和时间的情况下求平均速度比较运动的快慢。【例4】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6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解:由公式v=得:t====14h注意: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2、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小结: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1008.33/12mmss28min(601680100005.95/1680ssmmsstsvshkmkm/1041463ts1m/s=3.6km/h二、在变速运动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例1】.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空气、海水、铝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故选A。【例2】(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实验D能够实现。【例3】(09江苏)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ts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2间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是间接的考查声音的产生,乒乓球被弹开是由于碰撞碰撞的原因是音叉在振动,故选B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源→介质→耳膜→前庭蜗→中枢神经。第2节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例4】.实验探究题;探究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等操作:(1)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轻敲音叉,使它振动,可以听到较轻的声音。然后让音叉的一个叉股外侧接触小球(图1-5),可以看到小球被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3)用橡皮槌使劲敲音叉,使它振动,可以听到较响的声音。然后让音叉的一个叉股外侧接触小球(图1-5),可以看到小球被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说明:当声源的振动比较大的时候,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参考答案:幅度解析:通过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近年来的一大趋势,所以加强实验探究题的练习也是教学的一部分。【例5】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设空气是均匀的)()A.声波的波速不断减小B.声波的频率不断小C.声波的振幅不断减小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C解析:声音在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出振幅不断减少其它特性不会发生改变。故选C第3节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①潜水艇的声呐。②医生所使用的听诊器。③医院的B超仪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例6】(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音的是()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上耳机D.告诉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使噪声不发生;“不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戴上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安装透明墙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D附: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