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世外桃源。2、《桃花源记》是一篇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意愿。3、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前后为顺序。4、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起的环境里,当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二、1、写出文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的句子其中外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老人和孩子得到好的照顾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社会安定祥和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写出于本文有关的四个成语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6、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与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三、题目1、本文第一段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段描写有神秘美丽色彩,暗示桃源是虚构的,桃林将会出现奇境,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2、桃源“奇”在什么地方?(1)优美的自然环境(2)社会和谐安宁(3)民风淳朴(4)平等社会(5)物资丰富3、村中人自述来源有何作用?概述了他们远离现实社会之远,又侧面烘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没有战乱的和平安宁社会的愿望。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叹惋”,他们叹惋什么?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快感叹,为自己的安宁生活赞叹,为外面的人而惋惜。5、“不足为道外人也”为什么桃花林不值得对外人说?因为他们害怕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扰乱破坏它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6、“桃花源”似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社会,既然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这种人间仙境在当今社会根本不可能存在。22短文两篇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原来是指古代可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称为一种文体。2、《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他是北宋的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二、1、《陋室铭》中点名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陋室铭》中表现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一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爱莲说》中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三、题目1、分析两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爱莲说》托物言志,含有对追名逐利尘世的冷眼,表达自己的操守和追求之意。《陋室铭》托物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2、《陋室铭》开头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说明作者有远大志向。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起什么作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全文核心。“惟”加强语气。4、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德馨?周围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5、“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不矛盾,二者这代不同。“可以调素琴”指的是自己兴趣所在的音乐。“无丝竹之乱耳”是城市嘈杂缭乱的宫廷人家的音乐。6、《陋室铭》中提到诸葛,子云有何用意?自闭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向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7、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特点莲:清高庄重的君子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牡丹:荣华富贵。正直、高洁、质朴、素雅、清高、凌霜而不开国色天香、富丽堂皇8、菊花和牡丹对于莲的特点?所用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衬托,菊,从正面衬托,牡丹,从反面衬托。作者借花喻人,以莲花比喻自己的道德节操高尚,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9、比较陶渊明与周敦颐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独爱菊”与周敦颐“独爱莲”都体现他们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但陶渊明的“独爱菊”是一种逃避现实归隐之情,周敦颐的“独爱莲”则是身在世俗的洪流之中却坚中清廉本质。23核舟记一、文学常识:《核舟记》作者是明代魏学洢。二、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游赤壁云。2、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扶鲁直背”一个动作和“右手志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3、第三段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4、最后一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艺高超。三、题目1、全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精湛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奇巧”(1)用料体积少(2)所刻事物多(3)刻物青苔具备2、船头三人为何先从苏东坡写起?因为要照应雕刻品的主题“大苏泛赤壁3、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应照,切题。4、作者在说明穿的正面是,为什么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增强艺术情趣,引出下文船头三人的情态描述。24大道之行也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这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2、“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3、老而无子的人(独)老而无夫的人(寡)老而无妻的人(矜)幼而无父的人(孤)二、1、“大同社会”的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即天下为公“大同社会”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同社会”社会安宁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老有所终、天下为公3、“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大同”指理想社会。4、“大同”社会的特征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保障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才三、题目1、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本文中的哪句话意思相似?人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举例说明文中的“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与“男有分、女有归”都是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老有所终,装有所用,又有所长”都是小孩老人得到好的照顾。“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都是社会安宁祥和。25杜甫诗三首一、文学常识1、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号称“诗史”。其中“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指他写的《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望岳》仄声韵ao《春望》平声韵an2、4、6、8押韵。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二、1、《春望》中,表达诗人感时伤别、睹物伤情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春望》中,描写国都破败景象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春望》中,写消息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白豆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望岳》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望岳》中,最能表达诗人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石壕吏》中(1)说明兵役指苛酷:三男邺城戍(2)说明战争之惨烈:二男新战死(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出入无完裙4)能概括全诗内容:听妇前致词7、《望岳》中的“钟”“割”的妙处“钟”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割”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8、《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春望》描写春色满城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亲之情,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巨大的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9、《石壕吏》中的“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好在哪里?暗示了老父被逼服役的事实,交代了故事结果,表达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黑暗统治的不满。1新闻两则一、填空三大特点:(1)真实(2)及时(3)简明结构五大部分:(1)标题概括主要内容)(2)导语(揭示核心内容)(3)主体(对导语的内容扩展和解)(4)背景(指新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5)结语(消息结尾)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题目1、第一则新闻中的“此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有很大关系。”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主观原因:人为客观原因:环境2、“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均”是全、都的意思,表达了解放军渡江区域之大和人数之多。3、“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真实、准确性4、“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请分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共产党比作树木和森林,形象生动描绘出了我们从生根到繁茂逐步壮大,表现我们获胜的自豪。2芦花荡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二、故事情节开端——护送女孩发展——女孩受伤高潮——诱敌上钩结局——痛歼敌人三、题目1、本文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后文主要人物的出场烘托气氛。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内容上高度概括了英雄老汉的主要性格,结构上为后文做铺垫3、第四段运用什么描写?试分析?外貌描写,刻画了老当益壮、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英勇的老交通员形象。4、第五段中“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为民族抗战甘愿尽心竭力。充满自信。5、“我没脸见人”语言描写在送两女孩到苇塘回部队途中,他自信万无一失,却让一个女孩受了伤,“没脸见人”表现他强烈的自尊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6、老头子的“智”表现在哪里?用莲的清香诱惑敌人,装作紧张害怕的样子来诱敌上钩,反衬了老头子的机智勇敢。7、“那替女孩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拟人,写出了老英雄对日本鬼子的仇恨,说明老英雄设计陷阱的巧妙,敌人的愚蠢。8、“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比喻,将日本鬼子的头比作顽固的玉米,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老英雄的英勇表现,也写出日本鬼子狼狈不堪的样子。9、“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环境描写,表现了老头已经为女孩报仇的轻松愉快的心里,先前的自负愧疚也减轻。6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二、1、“我的评价阿长的6件事同情长妈妈的历称来历地位低下、身份卑微不太佩服、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为饶舌好事扮讨厌不耐烦、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思想陈旧、迷信、非常麻烦空前的敬意、讲“长毛“故事愚昧、无知特别的敬意敬意消失谋害“我“的隐鼠新的敬意、给“我“买《山海经》仁慈、善解人意伟大的神力2、本文以作者与阿长的情感变化作线索三、题目1、“大概是太过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说明“我”从阿长拿得到《山海经》不抱希望,这种心理对下文长妈妈给我《山海经》后的震撼和产生“新的敬意”做了铺垫。2、分析“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我”课目得到《山海经》远房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去买又没机会,长妈妈却神奇般地买到了。长妈妈不识字,连书名都说不准,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书这四本书虽然粗拙,但却由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给我“我”买来,给“我”非常大的震撼,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4、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