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和思考(修改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推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和思考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乡村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民风民俗多姿多彩,农业产业类型多样,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又是构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内容。河北省政府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国家旅游局乃至中央相关文件都多次明确提出,特别要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当前,我市乡村旅游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高潮,进入整体提升的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丰富我市休闲旅游产品内容,有效扩大旅游容量,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繁荣农村经济。还充分实现了城乡间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元素的交流,有力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一、基本现状“十一五”以来,我市乡村旅游产业由最初自发性发展到政府有力引导和推动,实现了由自发盲目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1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百村千户万床”工程,及时出台财政资金奖励政策,并研究成立专门机构。县、乡、村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积极扶持,广大农户参与热情高涨,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2目前,已经形成丰宁坝上、兴隆雾灵山脚下、围场接坝地区、承德县新杖子乡、双滦偏桥子镇、双桥区城乡结合部、隆化七家茅荆坝地区、滦平金山岭长城脚下、平泉辽河源和宽城蟠龙湖景区周边十大乡村旅游片区,打造出了城郊休闲踏青游、春耕秋收体验游、春季乡村赏花游、古村民居休闲游、七彩峡谷探奇游、山村渔家亲水游、温泉沐浴养生游等一批颇具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旅游产品。截止2010年底,全市发展旅游型乡镇72个,旅游型村182个,分别占全市乡镇和行政村数量总和的35.1%和7.2%,全市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农户2267家。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户640家,星级乡村酒店41家。全市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有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中颇具特色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增长点。二、优劣势分析我市乡村旅游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已渐成规模,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从调研情况看,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一)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一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我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文物古迹荟萃,自然风光秀美。有世界文化遗产类景区2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金山岭长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有2A级以上景区23处。此外,我市地处塞外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广大乡村多散落在山间盆地,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环境优越。二是农业经济类型多样。复杂的地貌和气候特点,形成了多样的农业经济类型。我市是马铃薯、食用菌、杂粮、干鲜果品、中药材、花卉、3禽畜类等多种农产品的主产区。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俗文化众多。据统计,我市在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0多种,各种民间工艺有40余种。此外,还有丰富的传统加工、酿造和编织工艺,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等。(二)区位优越,客源广阔。随着京承、承朝、承唐等高速公路开通,承秦、承张以及承赤等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我市交通环境实现历史性突破,与周边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赤峰、朝阳等都市距离多在200公里以内,行车时间约为2小时,潜在旅游客源市场巨大。而北京郊区乡村旅游日益成熟火爆,市场接近饱和。必然会向外围延伸,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机遇。就发展劣势而言,与北京市相比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技术支撑薄弱,特色内涵挖掘不够。北京市作为我国文化中心,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林立,城郊居民文化素质较高。乡村旅游文化品味高,特色突出,而我市则明显不足,由于我市广大经营农户文化素质较低。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特色挖掘不够,尚且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产品。二是全市经济整体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北京市作为我国经济中心,拥有雄厚资金的公司和个人很多,乡村旅游投入大。我市乡村经济整体薄弱,全市经济水平仍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乡村旅游投入不足。三是北京乡村旅游市场的“市场壁垒效应”。由于该区乡村旅游产品较为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市乡村旅游市场形成一道屏障,影响了我市相关旅游市场的发展。四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发展较慢。由于我市旅游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乡村旅游发展缓慢,仍然处于“小、散、弱”的初级发展阶段。4三、积极作用从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来看,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促进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确实是一项百姓“得实惠,见效益”的惠民工程。(一)有效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依靠乡村旅游资源,拉动农户参与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兴隆县眼石村,曾经是一个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穷山沟。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有143户翻建了新房,其中有93户建起了新民居农家院。目前,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达4000人次,农户月最高收入达3万元。201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4600元,其中70%来自旅游接待收入。丰宁县大滩镇扎拉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70%。(二)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开展以来,旺盛的需求,对传统的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冲击,新的市场需要,带动了新的生产发展。丰宁大滩镇扎拉营村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村,1989年开始从事旅游接待。目前该村已发展大中型度假村6家,农家饭店42家,马匹500匹,四轮摩托近百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体系。承德县新杖子乡四方营村王麻子沟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林果资源,开展乡村旅游,知名度日益提高。目前,全村60%的果品通过采摘的方式,就地以市场零售价转变成旅游商品。该村目前户均果品采摘销售收入达2万余元。采摘业还带动了观光业、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该村著名的新东仓农家院仅经营餐饮业月最高营业额达数万元。5(三)有效促进城乡交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乡村旅游在城乡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风貌,同时也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环境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乡村旅游也充分调动了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农民主动配合政府修路、改水、改电、改厨、改厕。乡村旅游壮大了集体经济,农村设施、文明风尚、村民福利不断增强,对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兴隆眼石村为了给游客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路面,街道安装了路灯,清理了街边猪圈、厕所、废旧房屋。建立了高标准厕所,村民活动中心和广场,并建立了垃圾处理场,成立了专业保洁队,还大量栽植树木花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举措在做好旅游接待环境打造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四、存在问题(一)发展不平衡。我市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或者政府推动力度较强的县区发展较快,接待条件较成熟,游客也比较多。丰宁县大滩镇、兴隆县眼石村、承德县新杖子乡、围场县接坝地区由于起步早,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较高,接待游客数量也较多。承德县新杖子乡经营户月营业额最高可达4-5万元;兴隆县眼石村经营户年最高接待游客量可达1万人次。而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平泉县,由于政府推动力度大,农户参与热情高,发展势头猛。6在经营户中,文化层次较高、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经营户发展思路清晰、经营风格独特,文化品味较高,经营效益可观。比如:平泉辽河源景区内牧场农家院、宽城蟠龙湖景区塞北江南乡村酒店、承德县新杖子乡新东仓农家院、围场庙宫水库燕军农家庄园、隆化县茅荆坝乡曼陀罗世界山庄和兴隆北水泉乡眼石村重点经营户等。而多数普通农户在发展中还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经营中随意性较大。(二)基础设施滞后。由于我市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较成熟的村镇尤为明显,也越发迫切。某些村镇虽建立了旅游厕所和垃圾处理点,但由于后期维护不能及时到位,设施不能发挥很好的效用。兴隆县眼石村是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村,虽然已经建有一个公用厕所,但是较旅游厕所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承德县新杖子乡旅游专业村密集、旅游点分部范围广,但是旅游厕所、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平泉县柳溪乡紧邻辽河源景区,有村村通道路连接公路主干线,由于重型车长期碾压破坏,路面严重破损,车辆通行不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三)缺乏规划,品牌特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发展乡村旅游,务必本着“先规划后发展的原则”。只有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发展规划,才能使乡村旅游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目前,我市部分乡镇、村已经或者正在着手制定本地乡村旅游发展详规,但是部分乡镇、村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产品内容单一,品牌特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摘、垂钓等传统服务项目上,内容单一,缺乏根植于本土文化特点的民族民俗、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挖掘;缺乏春播秋收系列农事体验活动;缺乏乡镇、村特7色形象品牌打造。尚且没有形成能够代表我市资源特点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代表性王牌产品。单就目前作为乡村旅游重点内容的“农家饭”而言,也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几个农家菜点,各地丰富且颇具地方特色的乡村饮食文化挖掘不够。(四)宣传营销力度仍显不足。近年来,尽管我市在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仍显不足。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特色挖掘、产品包装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尚没有形成市、县、乡三位一体的宣传营销体系,旅游村、经营户主动营销意识尚需加强。五、措施建议(一)将有力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努力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大幅增加经济效益。使乡村旅游成为让广大农户真正受益的惠民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从根本上保证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一是用于对旅行社组织乡村旅游团队奖励;二是补贴旅游型乡镇和旅游专业村规划制定;三是对旅游型乡镇、乡村旅游专业村整体环境和整体形象进行打造提升,大幅改善基础设施。(二)建章立制,完善组织,使乡村旅游迈上健康发展轨道。推广承德县新杖子乡和兴隆眼石村乡村旅游协会发展经验,各县区在乡村旅游较集中的乡镇、村因地制宜建立乡村旅游协会、合作社等自治组织。负责辖区内乡村旅游整体形象打造、特色产品挖掘、宣传推广、组织培训、规划制定、旅游咨询、投诉受理、日常管理、游客招徕、集体采购、统一价格以及对8大型旅游团队进行吃住统一分配等工作。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协会的组织领导和行业引领作用。(三)完成重点乡镇、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招商。发展乡村旅游要始终坚持“农本性”原则,要真正使广大农户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要在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包装乡村旅游招商项目,适度招商引资,借脑借智,引进城市或外地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拉动乡村旅游市场。要在重点乡镇、村优先完成乡村旅游发展详规。组织由乡村旅游专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乡镇有关干部以及当地资深乡土文化人士组成的规划小组,就如何进行产业布局、品牌打造、形象策划以及餐饮、民俗民族、历史文化、民居风格等特色挖掘做出详细规划。规划要经济、实用、操作性强,一经制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四)广泛开展各层级的乡村旅游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提升的关键环节。只有不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