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1860--1919)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本质是资本主义化。简单说,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这种学习包括经济、政治制度、科技、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因此中国近代化应指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化,这是史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近代化含义:中国近代化:本专题课标内容标准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间代表人物目的口号内容评价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自救运动,没有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学习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知识梳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19世纪60——90年代序幕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公车上书(1895年)1898年6——9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知识梳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知识梳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革命活动1、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2、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3、1906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的旗帜。4、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令。5、1924年创建黄埔军校、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代表人物主阵地主要思潮内容地位作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知识梳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新青年》北京大学“民主”、“科学”知识梳理: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学习内容性质影响或作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曾、李、左、张师夷长技先进技术封建自救运动开辟中国近代化道路经济上戊戌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变法图强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起到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李、胡、鲁民主科学思想文化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上时间名称近代化的探索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阶段学习层面相关事件第一阶段西方军事器物洋务运动第二阶段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三阶段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简表思考: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在近代化探索中在方法上有何共同点?向西方学习阶段学习层面相关事件第一阶段西方军事器物洋务运动第二阶段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三阶段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简表思考中国近代化探索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在方法上都是向西方学习。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2、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知识应用:1、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A.邓世昌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D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回答2-3题。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Ac4、(07年陕西中考)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请回答(1)在右图所示的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请写出他的名字。(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07年陕西中考)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请回答(1)材料中“夷之长技”指什么?魏源写作《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08副题)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材料一“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世,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出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天演论》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一“夷之长计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世,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出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2)材料三中的“德赛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民主、科学——《天演论》5、(08副题)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材料一“夷之长计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世,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出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向西方学习(4)概括以上救国主张在方法上的共同点。——《天演论》5、(08副题)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议一议在对辛亥革命的学习中,小明和小李发生激烈争辩。小明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因此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小李则认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推动作用,因此说是成功的。你的看法呢?请说出理由。答法一:同意小明意见。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答法二:同意小李意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答法三:两者都不同意。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推动作用,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是它的历史局限性。胡锦涛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最权威)答案四:对辛亥革命高度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胡锦涛讲话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胡锦涛讲话中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再归纳一下境况:外有强敌,内有专制,报国无门,求生艰难。对策:忍气吞声。变化:洋货冲击,洋人横行,朝廷屈服,国人无奈。时间:1840-1860事件:人物: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洪秀全再归纳一下境况:洋人得陇望蜀,清廷一退再退,朝廷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