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总抓手,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繁荣进步,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弱,农村向好形势不逆转。二、目标任务农业总产值达21.9亿元,增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77元,增8%以上;粮食总产量达14.8万吨,增1.5%;畜牧业产值达7.7亿元,增8%;林业产值达2.02亿元,增8%。三、主要工作(一)健全完善“三农”发展投入保障机制落实“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要求,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各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科学合理编制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各个方面的支持。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金融机构要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在创新金融服务、完善基层服务网点、扩大农户贷款规模、拓展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保持全县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二)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广粮食高产示范创建、间作套种、地膜覆盖、良种良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种植大春粮食41.1万亩,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发展粮食间套作22.5万亩,建设粮油百亩高产攻关基地900亩、千亩核心示范基地9000亩,带动9万亩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种植优质脱毒马铃薯14万亩、优质稻6.5万亩、优质食用豆3.5万亩、优质特色杂粮5万亩、优质玉米5万亩。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保持粮价基本稳定。2.加快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继续实施烤烟产业恢复性增长战略,全力实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投入1亿元建设烟水配套工程7.06万亩、密集烤房1780座、专业烘烤收购工场1个、育苗工场1个、购置农机具36台(套)。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发展烟叶标准化生产,种植烤烟14.6万亩,完成产量42.28万担,实现产值3.3亿元以上,实现税收7300万元。3.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推动强化“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建设好“菜园子”工程,种植蔬菜3万亩,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发展外销蔬菜2万亩,特色水产养殖1.5万亩;切实扶持畜牧养殖发展,大小牲畜存栏72.93万头(只)、出栏81.87万头(只),改良大小牲畜12.1万头,确保肉类总产6.6万吨。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规划布点县城综合农贸市场,建设生猪定点屠宰市场;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家店建设;鼓励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提高订单农业比重;强化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监管,构建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三)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支撑1.加快重点水源建设。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小坝塘、小水窖、小引水管道、小泵站、小水渠、小水池建设力度,增强农村供用水能力,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力推进木戛利水库建设,启动大坝河、化桃箐、新村、横山、石板河5件小(一)型和鹧鸪河、格来、大坪、荷包田、羊山冲、龙潭箐6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全国首次水利普查工作。继续配合抓好“引清济昆”、“引牛补滇”工程建设,深入研究“两引”工程后的水源替代、后续产业、水资源管理,积极争取省、市各项优惠扶持政策。2.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全县水利化程度提高1至2个百分点,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全面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4.56万亩,启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件4.03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1.33万亩、优质稻基地建设5万亩;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89万亩;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建立适合寻甸的水权、水市场运作模式。3.推进城乡基础建设。配合做好轿子山旅游专线、县城至倘甸一级公路、东川至倘甸二级公路、禄劝至倘甸一级公路建设;争取立项启动金所至柯渡一级公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硬化30公里,力争建设北大营、功山2个四级客运站和河口沙谷渡大桥。全面完成一户一表电力改造,开工建设110KV德卡变电站,启动35KV先锋变电站和三金线等输电线路改造工程。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农村卫生户厕2500座、沼气池1800口,节柴改灶2000眼。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施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4.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四创两争”工作,确保完成国家卫生县城申报和云南省园林县城创建,全面推进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乡镇和市级生态村创建,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继续深入实施园林绿化,实施天保工程造林2.2万亩,种植美洲黑杨200亩,核桃种植1.99万亩、补植补造5万亩,提升城乡环境质量;高度重视城乡环境保护,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深入推进“四全”工作,切实做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系统建设,扎实开展“六清六建”,努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引导生态农业发展;加强清水海和牛栏江流域(寻甸段)水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河(段)长和路(段)长责任制。近年来,寻甸农业生产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农业生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保护农业资源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加强了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近几年来,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在利用上受到严格控制,寻甸县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配置和运作,局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但全县总耕地面积总体上保持稳定,并且通过提高农作物夏秋复种指数实现农产品数量的稳定增长,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寻甸县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一些地方污染严重,农业用水浪费现象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在农业水资源利用保护上,全县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狠抓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和推广,收到了节水减污等良好效果。目前,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单季稻,通常情况下需要灌溉的仅仅是水稻,旱作物主要依赖于天然降雨。全县水稻田灌溉方式由传统的大水漫灌淹灌转变为“浅水勤灌、浅湿灌溉”的节水灌溉方式,达到了节水、减污的效果,一些农村正自发地由过去淹灌向准节水型的间歇灌溉制度过渡。提高了有效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二、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一是目前寻甸正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宗旨,同时促使农村经济主体加快生产经营理念转变,使农民树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念,通过大力宣传和政策推动,形成农村绿色消费氛围,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二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的比较效益。做到既强化以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又强化以畜牧、水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水产加工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原料,加工企业要采取先进节能、无污染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的比较效益。三是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为基本纽带,确保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有害污染物在生产区内闭路循环;强化农业生态园区建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四是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主要是农业空间布局的结构性调整,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作物生产区域化加剧,农业生产向多元化结构转变。通过全县农用土地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农业区域布局的全方位调整,充分发挥全县农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功能。努力实现林果、花草基地,园艺蔬菜、瓜果基地和以优质水稻为主的粮油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同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贡献率逐步提高。三、维护基础设施,节约农业用水1、农业基础设施有所发展,但还很薄弱。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扶持力度,进行农业综合示范区工程建设,修建田间机耕道路,完善沟渠等配套设施,大力举办样板,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以工代赈工程、3893项目建设、高稳农田建设工程,都极大地改善了各稻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但是,寻甸的农业基础还很薄弱,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节水灌溉,仍是寻甸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任务。2、大力推广旱育秧。水稻育秧方式的改变,就是一个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从撒水秧到薄膜育秧,再到目前推广的旱育秧,播种量逐步降低,秧苗素质和产量逐步提高,而节水效益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巩固秧菜地工程面积,继续加大水稻旱育秧的推广力度,是节水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3、加强水稻田间管理。水稻是需水作物,从移栽到成熟都离不开水,各个生育期需水情况又各不相同,要按栽培技术要求的“浅水整田、栽秧,薄水发棵,深水护苞,干湿壮籽”进行管理,在保证获得高产的同时节约用水。4、加强水库、坝塘及沟渠的防漏维护。我县各乡镇农业生产环境、蓄水不同。丰水乡镇在雨水少的年份也存在缺水问题。近年来,我县新修建了几个水库,并修缮了部分老水库及坝塘,加强了对现有可能渗漏的进行修复和加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新建一些小坝塘,把丰水季节用不完的水截留下来,增加有效蓄水量,调节全年用水。5、清污排堵,保证排灌沟渠的畅通。在播种和移栽这两个时期,是水稻栽培用水量最多的时期,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时期,由于上茬作物收获及田块平整,沟渠被作物秸秆、杂苗、土块等阻塞,水流不畅,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同时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保证沟渠排灌畅通也是节水灌溉的必要措施之一。6、强化高稳产农田建设,探索规划建设模式。一是坝区田园化模式。配套完善田间斗、农、毛渠,做到渠路、桥、涵、闸配套,改串灌、漫灌为沟灌,使之能够合理用水,达到能排能灌能机耕,形成“沟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的园田化的高稳产农田。同时对改良区土壤进行取土化验分析,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并建立科学的复种轮作制,按照园田化要求,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分、肥料、适种作物、劳力、耕作历史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一套科学的用地养地的复轮作制度;二是坡耕地治理建设模式。坡耕地土体较薄,由于坡度大、土层薄、跑水、跑土跑肥严重。改坡耕地为梯地,做到一平二深三肥、四埂牢、五有沟、六有路。把“三跑地”变成“三保地”;修筑管、池结合等灌溉设施,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重视生土搬家、熟土还原,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开展平衡施肥,培肥熟化土壤;实行测土优化配方施肥,对改良区土壤进行取土化验分析,实行测土优化配方施肥,大力推广应用百叶灵、新硼肥等新型复合微肥;三是山区成型梯地自流灌溉模式。山区以成型梯地自流灌溉建设为主要目标,通过建设地间灌溉网络,利用耕地自然落差,采用PVC、PE管道将水引到地间,在地里铺设管道,并用三通、球阀与之联结,达到自流灌溉的目的。四是设施农业,在交通条件方便的乡(镇),选择集中连片的平整旱地,建设节水农业新技术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