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综合题1.“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蜒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A.B.C.D.2.已知球形物体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kRv(式中R为球的半径,v为球的速度,k为比例常数),那么()A.球形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将越来越大B.球形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将趋向于一个极限值C.如果速度有一个极限值,那么匀质的大、小木球的极限速度一样大D.如果速度有一个极限值,那么匀质的大木球的极限速度比小木球的大3.雨滴从高空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它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A.B.C.D.4.(2008•昆明)雨滴在空中下落时受到重力G和阻力f的作用,则雨滴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F合=(用上述字母表示).若阻力f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在雨滴下落越来越快的过程中,Gf(填“<”、“=”或“>”);当速度逐渐增大至f=G,此后雨滴的运动状态是状态.5.(2011•南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26.(2010•南通)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3)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7.如图甲,在水平面上向右行驶的小车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上,另一端系着一个光滑物块,一段时间里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比较弹簧长度l与其原长l0的大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段,l>l0B.BC段,l=l0C.CD段,l=l0D.CD段,l<l08.一个皮带传动装置,如果传动时,皮带与轮之间不打滑,则大轮上的点a与小轮上的点b的速度大小相比有()A.va>vbB.va<vbC.va=vbD.两轮上速度大小由两轮的半径比例决定9.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由皮带顶端A从静止开始滑到皮带底端B用的时间是t,则()A.当皮带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大于tB.当皮带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C.当皮带顺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D.当皮带顺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大于t10.如图所示,传送带的速度恒为0.1米/秒,转轮A和B的大小不计,AB=1.2米(即传送带的总长度为2.4米).某偷油老鼠跳到A点,并以相对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立即回头仍以相对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返回A点.回到A点后,该老鼠将再次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再次返回…如此反复下去,且老鼠相对传送带的速度始终为0.3米/秒.老鼠在A、B两端点速度转向所需的时间不计,从该老鼠由A点出发时开始记时,3经过多长时间,传送带上将都会被老鼠身上的油渍污染?()A.16秒B.17秒C.18秒D.19秒11.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能记录传送带上工件的输送情况.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成品包装车间的光传感记录器,光传感器B能接收到发光元件A发出的光,每当工件挡住A发出的光时,光传感器输出一个电信号,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信号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每两个工件问的距离为0.2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1m/sB.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4m/sC.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3600个工件D.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7200个工件12.小明想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得某商城内扶梯的级数:他先沿开动的自动扶梯(扶梯上行)走上楼,共走了16级,然后又以同样的速度(相对于扶梯)沿开动的自动扶梯(扶梯仍然上行)走下楼,数得共走了48级,据此他便计算出了该自动扶梯的级数为级.13.(2011•株洲)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单位是m/s.初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故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v=m/s.(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14.(2012•德阳)在竖直升降电梯的顶棚上悬挂一个物体,电梯静止时物体自由下落至电梯地板所需时间为t1;电梯在匀速下降过程中,物体从顶棚上脱落,到达电梯地板所需的时间为t2,则()A.t1=t2B.t1<t2C.t1>t2D.无法判断15.(2009•荆州)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s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s后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A.BD间距离为850mB.AB间距离为255mC.BD距离为1190mD.AD间距离为680m16.甲、乙两人同时A从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乙先到达B点,然后返回,在C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达B点后,又一次返回并D在点第二次遇到甲.设在整个过程中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为9v.如果甲、乙第一次相遇前甲运动了s1米,此后到两人再次相遇时,甲又运动了s2米,那么s1:s2为()A.5:4B.9:8C.1:1D.2:117.如图,一辆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MN为d=10m,转台逆时针匀速转动使激光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s.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时,光束4正好在小车上.如果再经过2.5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约为多少m/s()A.2B.3C.4D.518.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19.一列长为S的队伍以速度u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队末.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个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A.2s/uB.2S/(v+u)C.2Sv/(v2+u2)D.2Sv/(v2-u2)20.(2011•无锡)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21.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必定向南行驶B.乙车必定向北行驶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22.在平等的三条轨道上并排着三辆列车,后来中间那辆列车的乘客发现两边的列车同时往后运动()A.一定是中间的列车没有开动,而两边的列车同时往后开了B.一定是中间的列车向前开了,而两边的列车同时没有开动C.以上两种判断都有可能D.以上两种判断都不可能23.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以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如图1中的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装置,仪器A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接受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装置B,并将其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使其每隔固定时间T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如图2幅度较大的波形.而B接收到的由小车C反射回的超声波经仪器A处理后显示图2幅度较小的波形.反射波滞后的时间已在图2标出(图中每个较小的波形都是与它相邻的左端较大的波形的反射波),其中T0、T、△T为已知量,另外还知道该测定条件下声波在空气中速度为v0,则根据所给信息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方向为,(选填“向左”或“向右”),速度的大小为。.